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小世界》与《桃李》两部小说均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化诗学特征。与国内相关研究视野多集中在从“后现代”特征、喜剧性以及快乐叙述等方面进行评述不同的是,本文拟从狂欢化诗学特征与叙事技巧的独特性上,来探讨这两部小说在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演绎寻找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乔叟身处英国社会历史急剧变革的时代条件下,既受到中世纪狂欢化文学传统,又深受中世纪宫廷文化以及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所创作出来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巴赫金狂欢诗学的观照下,通过深入探究《坎特伯雷故事》中狂欢化特征,揭示了它是如何从其狂欢化朝圣旅程、狂欢化的广场语言、讽刺性摹拟手法以及基于肉体物质性原则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围绕“玻璃”意象,借助后现代性作品的诸多“语言游戏”手段,完成了小说“从现实到虚妄”的主题建构。小说采用了反形式的手段来证明陈旧的叙述形式与内容信度缺失,进而证明“语言游戏”思想是呈现后现代作品解构与颠覆之后狂欢化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4.
陈钦 《文教资料》2013,(31):130-132
《请买票》是劳伦斯创作于早期的著名短篇小说。男女两性关系、社会道德伦理、工业文明等是其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本文拟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来分析这部短篇小说的狂欢化艺术,并着重分析论述了《请买票》中的场景设置和人物形象,并用狂欢化处世态度论证了劳伦斯对男女两性关系的矛盾态度,以及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虔诚信念。从而说明劳伦斯是最具传统色彩,并继承英国文学伟大传统的卓越作家。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剧的交替描写,展现了战争阴影笼罩下英国乡村的生活图景。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依据,分析《幕间》中的“狂欢化”因素,包括历史剧与观众的互动、历史剧中的戏仿以及小说中的文字游戏,从中暗示伍尔夫在环境的影响下小说创作形式的改革及其对完善英国文学、唤起人们社会责任感所做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在小说《以比曼尼》中将安提阿城民与"我们"宾主位列,对比基督教与崇拜金牛犊的异教,利用"四兽合一"意象将以比反尼妖魔化,从而表现出坡以"我"为中心,排斥"他者"的权力政治倾向。通过以比曼尼哗变前后的行径勾画出狂想色彩浓郁的狂欢图景,实质上表达了坡对社会政治形势的变相思考,巧妙实现了对现实政治颇具狂想性质的解构,此小说全面地揭示了坡的政治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中的两部小说《打扮成农家姑娘的小姐》和《棺材店老板》具有浓厚的狂欢化色彩,主要表现为双重性的狂欢化人物、狂欢化的仪式和狂欢化的广场等。普希金通过狂欢化的书写,揶揄讽刺了小商人的自私自利行为,赞扬了女性可以主动追求爱情的精神,寄托着作者对自由爱情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通过100个故事批判了文艺复兴时期封建、守旧的宗教思想,通过巧妙地讽刺手法抨击了封建特权、宗教神学及僧侣阶级,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狂欢化特性为中心,解读《十日谈》在思想观念、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体现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为研究视角,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从文学狂欢化的四个范畴:狂欢广场随便亲昵的接触、俯就与粗鄙、加冕与脱冕仪式、插科打诨来研究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的狂欢化特征,从而揭示小说对传统童话《公主与玻璃山》所蕴涵价值观念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以狂欢语言和文体来表达狂欢式世界感受的长篇小说。其多重主题的变奏与梅尼普体的狂欢化特点相合。小说中多种文体的交叉叠合,对灾祸、闹剧和晚会场景的表现以及对非常态心理类型的描写,都非常典型地体现出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创造了一个主流社会主宰下的黑人社区——“底部”,书写了“底部”的黑人勇士秀拉、伊娃、夏德拉克等挣脱白人压迫、建构主体身份的艰辛努力。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域下,小说《秀拉》的三个狂欢化特征——狂欢化的"边沿"时空、狂欢化的怪诞人体和狂欢化的死亡形象,深化了作品的批判性主题,彰显了作家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3.
《蝇王》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品。该书讲述的是一群由于飞机坠毁而沦落一座孤岛的小孩子的故事。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拉尔夫、杰克、比奇和西蒙——都经历过加冕和脱冕的过程,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试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狂欢式人物形象,从而解读作品中体现的狂欢化的荒诞特点。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在《现实主义发展中的弗朗索卡·拉伯雷》中提出了狂欢化理论,认为狂欢化文学是根植于狂欢节文化之上的,强调平等、自由,以狂欢式精神为基础。本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狂欢化世界的时空角度着手,来分析《西游记》当中的狂欢精神。  相似文献   

15.
穆时英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三部小说集里塑造了"跳舞场"与"后花园"两大意象。这两重意象代表了"都市/现代"与"田园/传统",纷杂交错地出现在小说文本中,体现了穆时英现代意识与古典情怀的奇异碰撞:一方面,作家展示都市人在"跳舞场"中的狂欢与孤独。另一方面,作家无法为人物在以舞场为代表的都市找到精神出路,只得转而建立一个与世无争的"后花园"。除此之外,现代派种种技巧的自如挥洒与古典意象的时时闪现,也显示出作家现代意识与古典情怀的交锋。  相似文献   

16.
《黑猫》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恐怖大师爱伦·坡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坡的统一效果审美理论,以及基于此的文学创作实践。在这篇小说中,作家以独特的叙事视角、文字的视觉化和独具匠心的恐怖意象,带领读者进入到一个充满神秘、怪诞与黑色恐怖的超现实时空当中。本文从叙事、文字技巧与意象象征三方面出发,探讨了《黑猫》的文学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7.
葛晓芳 《考试周刊》2013,(54):24-26
《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后期剧作之一。虽然剧本描述的是一群处于人生末路、依靠酒和白日梦度日的边缘人,但充满了插科打诨、嬉笑谐谑的狂欢色彩。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诗学为理论基础,从狂欢化的世界感受、狂欢化的时空体、狂欢化的人物形象和狂欢化的语言四个方面阐释该剧的狂欢化色彩及其深刻蕴意。  相似文献   

18.
《金米》是一部以油菜坡为背景的乡村题材小说。寄托了作者对生活复杂而深刻的认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人性的讽刺与嘲弄,以及同情和悲悯。这是2007年12月第三届湖北文学奖评委会献给晓苏的颁奖词。2008年3月,这部短篇小说集又获得了第六届屈原文艺奖。正如颁奖词中所说,《金米》这部小说集所收入的28篇短篇小说都是围绕鄂西北的农村油菜坡展开叙事的。在他乡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中,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创作个性的小说家,晓苏在讲述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初,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西方理论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为广大读者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其中的狂欢化色彩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分析《格列佛游记》中"全民狂欢"状态的特有逻辑,探讨"狂欢式"设定的双重性,挖掘"狂欢色彩"背后展现的乌托邦理想世界,旨在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小说的文学意蕴,帮助读者理解斯威夫特关心国家、社会的心情,同时也帮助读者体会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莫言一直致力于文体的探索和内容的革新,《檀香刑》即是这种探索的结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事结构、狂欢节式的场景、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