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捷 《班主任》2012,(7):58-58
在教室巡视,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粉笔头,我生气的同时也有几分诧异:班里学生向来文明懂理,怎么会出现这类情况?我询问了几名班干部,原来是几名男生所为,他们只是觉得好玩。我细细想来,这也难怪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业很重,不免烦躁,找一些"乐子"也属正常。  相似文献   

2.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余丽英 《湖南教育》2005,(23):27-27
我们在阅读教学课上总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请同学们大声把课文读一遍”“下面分小组比赛读课文,每组读一段”“请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课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读的训练看似很多,但为什么而读?学生不知道,教师也盲目。这样的读是机械被动的,也是无效的。相反,教师如果给每一次读都安排具体任务,读前提问,读后追问,引导学生利用读来理解文意,利用读来完成学习任务,效果就好多了。例如:“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疑问默读课文,从课文里找答案……”“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哪些段落写了它风景优美?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记……”“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读。是积极主动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读不是形式,读要有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娱乐逗秀场     
一位老师正在填写学生登记卡,她问一名学生:“你生于公元多少年?”学生说:“老师,前面的同学都生于公园,您以为我也生于公园吗?告诉您,我妈妈跟我说过,我是生在医院里的。”“考试得了几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的三下鞋底子。“下次再考,得几分?”“一分都不要了!”适得其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足”字,叫大胖读。大胖想了半天。同桌伸出脚提醒他,他就大声说:“鞋。”老师摇头。于是同桌脱了鞋,大胖又读:“袜。”老师又摇头。为了使大胖能正确地理解,同桌又脱了袜子。大胖大声读:“脚丫子…  相似文献   

6.
和任何职业一样,教师取得成就的途径也有很多,多读教育名,多学教育理论,成为教育战线上的思想、改革,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而像我这样一心盯住学生的成绩,多为学校培养几个尖子生,让学生多几个考上重点大学,不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吗?我从乡镇学校一步步走过来,到现在成为一所很有名的私立学校的教导主任,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的不凡的教学业绩!那是“磨”出来的,而不是读什么名读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  相似文献   

8.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初中学生吴秋实在2001年中考中以680的高分(满分700分)夺魁,语文考出125分(满分130分)的优异成绩。笔者最近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曹:你学习语文有什么“诀窍”吗?吴:我想首先要做到“博”,要博览群书,多读好书。如我学习《孔乙己》后,又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小说,在比较迁移中加深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在学《变色龙》之前,我就读过《一个小官员之死》《套中人》《苦恼》,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我对契诃夫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理解得就深刻一些。平时我每天总要用上一小时浏览报刊,包括有关围棋知识的文章,我还是市围棋选手呢!这些都有助于我扩大知识面,积累库存信息,培养缜密严谨的思维习惯。靠这些,我还在南通市2000年中学生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曹:有些同学看的书报也不少,但效果不像你那么明显,这又是为什么呢?吴:我想除了“博”外,还得“精”,这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我把所读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了解型的,另一类是品味型的。读到精彩之处,我总是静下心来,下工夫细嚼慢咽,甚至一句“嚼”上三四遍,直至品出味来才罢休,真正做到读有所得。总之,既要“博览”,又要“深思”。曹:你这番话充满着辩证法。你的中考作文得分遥遥领先,这又有什么“高招”呢?  相似文献   

9.
捉“贼”记     
夜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爸爸妈妈外出了.爷爷和奶奶也去亲戚家了,说是明天才回来。偌大一座老房子,只有我和弟弟在家里。我俩不免有几分恐惧。“哥,世上有鬼吗?”“没有,那都是瞎编的。”弟弟微微点了一下头。  相似文献   

10.
黎梦龙 《师道》2009,(1):47-47
当语文教师,没有几分“书卷气”断然不成。我不是个手不释卷的人,但总不忘读一点、藏一点,多年来也就积下了几柜子藏书。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齐鲁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赴澳大利亚的教育培训,带着几分疑惑和好奇,踏上了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培训过后,我却感慨良深: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清新的窗户,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感受和感叹。他们的学校和教室,校长、教师和学生,都很有独特之处。这里,我只说几条他们的课堂教学特点,以飨读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而我正好就是一名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分困扰,也有几许收获.工作中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如何做好这个班主任是我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 7月话题:酷爱文学有什么错 告诉你一件令人气愤的事:我父母把我喜爱的所有文学书籍,包括我辛辛苦苦写了几年的作品全锁了起来!他们说,再过一年我就要参加高考了,要集中精力学好功课,再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读课外书和写作上了,因为即使作文考满分也没有上大学的十分把握。我想和他们吵一架,质问他们酷爱文学有什么错,可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呀!老师,有什么妙法能使我的父母回心转意呢?——董洁 截稿日期: 2001年 5月 10日 ★ 8月话题:怎样帮助好朋友渡过难关 我是一名正读高二的学生,最近收到我的一位初中时的同学的来信,说他…  相似文献   

14.
父女对话录     
女儿读初二,作为父亲和教师,我和女儿常常展开一些轻松平和的对话。女儿说:“爸爸,我的物理考了87分,我承认我没有考好,在班级只排在第13名,可是我发现,前12名全是男生,班级里有同学说女生学物理就是不如男生,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前,我在昆明大观小学读五年级。那年六一,我们班准备了小合唱、舞蹈等节目参加校联欢会。后来有人说,班干部要带头出节目。我是学习委员,可我不会玩乐器,唱歌也不行。出什么节目呢?同桌的潘荣珍给我出主意:“哎,朗诵一首诗呀,背出就成。”“好,这个主意好!”第二天,潘荣珍还帮我找了一首诗,我读了几遍,就能背下来了。练了几次,加了点动作和表情,她说:“可以了!”联欢会热烈得要命。突然听到点我的名,轮到我朗诵诗了!我走进场子,心怦怦跳,怎么也想不起开头的那句。同学们又是做鬼脸,又是交头接耳。我一脖子都是…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中学生考试“失手”的情况,明明很熟悉的知识,会做的题,但在考场上却记不起来或做错了,事后懊悔不已。不少同学考试为什么会频频“失手”呢?一位正在深圳某示范高中读高三的男孩小星,人很聪明,长得也英俊,可在他的脸上却见不到快乐。因为他每次都要为考试分数发愁,这次考过了90分,下次会怎么样?数学考过了90分,英语行不行?小星告诉心理咨询老师:“别人都以为我很幸福,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教授,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其实,我生活得一点儿都不幸福。父母对我的期望值过高,而我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对我失望甚至有点愤恨,常给我脸色看,有一次竟因为我各科考试成绩都在85分以下而对我大打出手。父亲已经放出了话,如果我每次考试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并考上了重点大学,暑假奖励我到澳大利亚旅游;否则,就对我不客气。你说,考试的时候,我怎么能放松?”  相似文献   

17.
唐文春 《今日教育》2007,(3S):42-42
一节数学课的开课非常特别:“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同时、相向、相遇、相距。”(生读)“读懂了吗?”“懂了”“请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我不由得心生疑虑:该老师花了好几分钟来了个语文式的“咬文嚼字”.有必要吗?可是接下来.我的猜疑随着课堂的精彩生成而烟消云散:数学也需“咬文嚼字”!后来,我也实践着在数学课堂上“咬文嚼字”.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许地山,接下来按照课前的设计:标记生字词、范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19.
潘变 《家长》2023,(25):45-46
<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亲子共读,则是帮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老师,我家孩子不爱读书,一有时间就拿手机玩儿,您说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上看书呢?”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会问家长:“那您自己经常看书吗?您平时是不是也经常拿着手机刷视频?”家长会很委屈地说:“我会看书,但是看手机的时间也不少,一来是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工作上的事,二来是工作太累,想着玩玩手机放松一下。”我说:“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自己先要有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要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0.
★7月话题:酷爱文学有什么错告诉你一件令人气愤的事:我父母把我喜爱的所有文学书籍,包括我辛辛苦苦写了几年的作品全锁了起来!他们说,再过一年我就要参加高考了,要集中精力学好功课,再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读课外书和写作上了,因为即使作文考满分也没有上大学的十分把握。我想和他们吵一架,质问他们酷爱文学有什么错,可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呀!老师,有什么妙法能使我的父母回心转意呢?——董洁截稿日期:2001年5月10日★8月话题:怎样帮助好朋友渡过难关我是一名正读高二的学生,最近收到我的一位初中时的同学的来信,说他的父母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