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语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启示。  相似文献   

2.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语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启示。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其“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学本课时,可以…  相似文献   

3.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爬墙的动作。  相似文献   

4.
许慧  周波鸿 《山东教育》2000,(28):29-2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初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通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地球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并在“只有一个”下加着重号,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我们人类能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与人类关系是何等密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二类课文)。其难点是学生对课文的中心不易理解。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以为从标题着眼、从结构入手,是一个好办法。 从标题着眼、从结构入手,即抓住标题所提示的文章的中心,按照课文的段落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教师只要教给方法,就可以“半扶半放”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景阳冈》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武松来到阳谷县,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事。根据阅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按事情经过理清了文章段落,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应着重“突破难点,抓住重点,讲清特点”。 一、突难点 《景阳冈》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故事情节学生大都有所了解,但有很多词语是文言词,有些句子与现在讲的普通话不大一样,学生不易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学时应紧扣课后习题1和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如:“道”、“筛”、“吃”、“大虫”、“但凡”、“遭”、“岂”、“官司”等。只要引导学生突破了这个理解上的难点,课文中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相似文献   

7.
把准课文固有的中心思想,是加强小语思想教育的基础一环。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其实不然。第一,抓偏了的情况是常见的。反映在学生的理解上:有一篇课文《骆驼和羊》,联系实际时,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一个东西,我说是种子,妹妹说不是,我就和她争起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的学生说,“有一次爸爸说我作业做错了,我不承认,跟爸爸争……”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某某问我一个字怎么写,我没告诉他……”如此之类的“联系”都得到了执教者的肯定,让大家鼓掌,甚至给他一朵小红花。其实这些理解与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本意是根本不同的。再如《平平在家里》这篇课文中的平平,往往被说成是“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甚至是“口是心非”。其实,这太冤枉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因为,一、课文在写他  相似文献   

8.
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三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怎样立足语文本位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悄悄地就明白这个道理呢?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在感悟、倾听、表达与交流中慢慢地明白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爬墙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涉及时空原理的课文.对于刚刚跨入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势必存在诸多理解上的难点。我们认为,必须注意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让学生有一个真切理解,防止玄虚倾向。  相似文献   

11.
《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却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懂得“...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课文,首先要围绕“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对各篇课文作全面分析,明确本组课文的共同点;理清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以及本组课文与其他组课文的联系;把握好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圳练。  相似文献   

14.
每册语文教材都会安排15篇左右的略读课文,这些课文既是让一线教师由手把手地。扶”学生到“放”下他们自己走路的阶梯,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阵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对于略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解剖就会发现,无论是课文导入、背景介绍、课文分析、语言品味、迁移运用等多板块的展开,还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知识点的落实都需要“体验”这个要素的介入。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略作说明。1.在词语中学习体验。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的词语整合起来去理解和应用,在合成运用中加深对词的体验和感知。这比学习单个词语的效果要好得多。陈钟梁老师在教《背景》第一段时是这么做的:先讲“祸不单行”、“奔丧”、“变卖典质”、“惨淡”、“赋闲”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默写词语,再让学生用有关词语复述课文。…  相似文献   

16.
教材内容《26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道理。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剪枝的学问”,我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品味语言中,深入思考。并引领让他们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在对话中感悟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以期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单元教学不再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挖掘上,着眼点是“单元”,更注意思维的立体性、整体性.进行单元教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熟悉单篇课文,而应熟悉一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联系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形成宏观的蓝图.单元教学,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篇课文教学的一课(?)得上,而是把整体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知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这个“加工厂”里,与旧知识相交接、相撞击,而融合、理解,再形成能力,运用于读写实践中去.如此,知识将是链条,或网状的整体系统.例如,教授初中第一册中第一单元时,教师要设计出一个单元的整体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哪些问题已理解掌握,有哪些问题还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刻。这样,在讲解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我把他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类,再以不同的提问方法指导阅读。在教学中,如遇到比较浅显的问题,如“他是怎么说的”、“他是怎么做的”、“课文是怎么描写叙述的”等,则有意让一般学生来回答,如答得好,也可适当再提出稍难点的问题,如“他为什么这样说”、“他为什么这样做”、“课文为什么这样描写叙述”等,让他继续回答,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提…  相似文献   

19.
“思考&#183;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183;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183;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183;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183;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183;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183;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183;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183;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0.
《穷人》是紧扣“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朴实的语言,去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真实的感情,以达到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用语朴实,而含义丰富,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语言的内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课文开头写桑娜的家,我认为应抓住“温暖而舒适”这一短语,让学生去理解。从课文中的描写来看,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的火还没有熄灭,食具擦得闪闪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了。这和屋外“寒风呼啸”“又黑又冷”相比较,确实显得温暖而舒适。那么这“温暖而舒适”说明了什么呢?这就说明了尽管家境贫困,生活艰辛,但桑娜却把房间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表现了桑娜勤劳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