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阅读与写作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互脱离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不太注重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再加上农村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写作水平比较低,思维受限,缺乏想象。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由文本走向生活,积累素材,丰富想象;在强化文本阅读中充实想象所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从文本中学习联象和想象的方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艺冰 《教师》2011,(7):45-45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师大多只重视文本解读,很少联系课文进行写作指导,以致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变成了两张皮。其实读写结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读中学写,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桥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在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师大多只重视文本解读,很少联系课文进行写作指导,以致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变成了两张皮。其实读写结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读中学写,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桥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在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材对写作的指导意义,利用教材直接进行作文教学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从而避免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训练时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存在三组矛盾:文学作品阅读要求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学生阅读少与阅读经验积累之间的矛盾、教师自身的阅读水平与教学对教师审美鉴赏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其中,教师的课堂引导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细读文本、涵泳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作品写作手法的敏锐感知能力,教给学生一点基本的审美鉴赏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将阅读和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是增强学生语文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燃起兴趣、积累素材、谋篇布局、放飞想象、课外延伸五方面阐述如何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续和发展,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通过在文本精彩处模仿,在情感共鸣处下笔,在结尾处想象延伸三个方面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读者吸收内化,还要读者将其中的思想感情倾吐和表达出来。在平时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促进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推进读写结合呢?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收积累阅读文本中拥有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有些还有耐人深思的哲理。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与写作,引导学生阅读课内外英语短文,加强写作练习,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阅读是语言的信息输入,经过分析、探讨、归纳和加工,学生可以增加知识储备,掌握语言表达方法,从而进行写作和展示,实现信息输出。为了实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文本语句,奠定写作基础;立足文本好句,开展仿写训练;组织分析活动,研究写作脉络;开展读后竞写,落实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阅读体裁,依托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发挥想象,注重写作输出训练;挖掘教材内容,将读写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拓展延伸,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形成自读能力,让学生养成乐于读书和善于读书的好习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又与其他几个领域有着必然联系。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芦桂英 《家教世界》2013,(7X):10-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往往最易出现问题。毕竟学生个性有差异,作文水平也有差异,有的下笔如有神,有的却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或千篇一律,有的学生无兴趣,写作如"挤牙膏"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乐趣中探寻写作的灵感,不断积累起写作的素材。引导他们高谈阔论,让他们放开胆量写文章,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读写结合、以读助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想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读促写是发展学生写作思维的重要方式。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文本为学生写作思维提供丰富资源。不同类型的文本思维侧重点不同,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文体的教学训练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在诗歌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描绘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议论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模仿文本逻辑、搭建质疑支架、挖掘辩证观念,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理论中,我国历来就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传统。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使写作与阅读脱钩,从而使得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陷入了保守的困境。本文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实际教学中的经验,立足细读文本,提出阅读教学向写作教学有效迁移的三大策略:广泛积累、兼收并蓄;读品结合、领悟语言;赏析评讲,读写共振。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法上给以指导;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6.
李玉娟 《新疆教育》2013,(10):60-6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以情动人,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应注重基础,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积累,循序渐进。挖掘阅读内容的精髓;最后,在强化课内阅读的同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加强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法上给以指导;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不可分割。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提高阅读水平。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难以成文。因此,要想提高作文能力,学生一定要过阅读关,做到读写结合;学会仔细观察,勤练笔,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会自己修改作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在此,我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一、学以致用,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仿段练笔,教师要将“写”的训练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按“模仿—观察—创作”的过程作文,不可一蹴而就。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我以教材中的美文为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文章遣词造句的方式。丁有宽老师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的目的是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随文练笔能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突出强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及训练,笔者在习作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积累一些有益经验。 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习作 阅读教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思维又是阅读的核心,深思熟虑的思维线索是通过“说、写”表达出来,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的求知欲望靠教师的引导,激发使他们对读、听、说(交际)、写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在读、听过程中领悟读、听的主要内容,处理好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双边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引导习作方面侧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脱离了写作的阅读只是在"教教材";在阅读基础上写作才能创造出更精彩的内容。而随文练笔则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