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永恒主义“名著”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读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读经教育在我国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永恒主义教育流派将经典称为名著(Great Books),认为名著代表了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永恒性,并提出了“名著”课程观。借鉴永恒主义的“名著”课程观,我们可以从读经的价值、读经的选择和读经的方法三个维度得出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对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永恒主义课程哲学的真正实践研究比较少见,为此,本文将在厘清永恒主义名著课程观本质的基础上,解释永恒主义名著课程观的内涵、名著的界定、名著的价值以及进行名著阅读的方法,结合永恒主义课程观的理论,分别从高校通识课阅读书目的选择和课程开发的方式出发,提出永恒主义课程哲学对...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复兴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根据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探讨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名著是人文教育的优秀教材。语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典名著阅读的核心理念是永恒主义教育理念,该理念与通识教育有诸多契合之处。通识教育的内涵强调非专业性、非职业性、培养整全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原则是基本性与精深性相结合,也正契合永恒主义教育理念的精髓。因此,大学教育需要确立经典名著阅读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名著是人文教育的优秀教材.语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林鑫 《考试周刊》2012,(37):36-3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然而时下,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为了转变这种不良趋势,作者建议通过名著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永恒主义主人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如果人性得到充分发展,他就可以理解控制世界的永恒原理,以不变应万变。永恒主义的教育目的观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谈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梁昆 《中学文科》2005,(9):32-32
永恒主义教育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有教育家赫钦斯。永恒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坚持主张过去的东西是卓越的,为宇宙、人性、知识和真善美的不变的本质辩解,认为凡是值得向往的东西都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构成,而人性即是人固有的不变的“实在”。它承认人是理性的、道德的和精神灵性的生物,改善人也即是使人的理性、道德和精神灵性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历来被视为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工具课,但有些语文教师通常忽视它在人文教育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祖国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几千年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的任务,几乎都是语文这门学科担负的.它的内容涉及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对于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有巨大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处事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倩 《江苏高教》2002,(5):131-131
阅读名著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关键是怎样调动起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表明:隐性课程的缺失是造成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隐性课程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开展数学隐性课程研究,是提高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表明:隐性课程的缺失是造成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隐性课程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开展数学隐性课程研究,是提高数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造主义的课程观有:学科之间要有有机联系;学校课程应包括各种社会问题;设立“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的学习采用“问题解决法”等。在研究改革我国现行课程存在的门类过多、划分过细、结构和要求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时,可以从改造主义的课程观中得到启示;(1)课程体系综合化;(2)开设“活动课程”;(3)选择一些社会问题;(4)创设专题性问题,还应防止一些片面掖呼过激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曾宇红 《湖南教育》2003,(24):33-33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突出“人文”一词,给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课文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当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语文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如何落实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阅读入手。课内阅读:品读感悟,渗透人文思想阅读欣赏应该是多元、多解的,课内阅读应该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于灵机一动的想法,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不要视…  相似文献   

18.
19.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挑战,中国的教育界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人文类基础核心性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魅力。本文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为视角,从课程教学优势、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数学教育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而隐性课程几乎全是围绕着人文目标而存在的,因此开展隐性课程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数学隐性课程教育,应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潜在的人文因素;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加强隐性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