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引子在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因为许多文章可以不作描写但不能没有叙述。所以,叙述也可称作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要实现各种表达意图,就必然要试图打破与超越自身语言形态的局限。那么叙述“超越自我”的代偿机制是什么,它与描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对短篇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述艺术.文章从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和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派克大妈的一生>,以展现她独特的叙述策略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3.
叙述,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另外几种是: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就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待介绍出来。叙述是记叙类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小学生写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因此,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是必须要掌握的。具体说来,叙述有多种不同的技巧,其中最为基本、运用最多的是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叙是指按照人物成长过程或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是一种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倒叙是指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精彩的场面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才使文章的叙述回到“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一一道来。插叙…  相似文献   

4.
叙述是写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表述方法,也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式。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叙述的能力?“叙述角度”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充分运用叙述角度中的“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紧密融合、泾渭分明等关系,可以改变学生作品叙述缺乏生命力的现象,改变叙述能力停滞不前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余华是当代中国先锋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突破传统小说在形式、语言方面的限制和常规模式,在叙述形式、叙述语言、叙述母题、叙述结构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特有的品质。本文将从他作品的先锋话语、暴力与死亡母题、叙述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究其小说作品的先锋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汾阳磕板秧歌”是“汾阳地秧歌”的文场部分.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少自主型创作的秧歌剧本.这些剧本大都取材于底层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反映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思想,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学特色.在故事叙述上有直线式叙述、双线式叙述、非故事型叙述;在叙事手法上打破了故事本身的单一结构,并在切割、重组、交叉中完成叙述,表现出民间叙事文本独特的叙事美学价值,使“汾阳磕板秧歌”剧本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潘从林 《现代语文》2007,(2):105-107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环境、景物等具体而细致地描绘出来。是文章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字,具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和叙述表达方式相比较,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叙述是比较概括地表现事物的进程,侧重过程的记述;描写是生动具体而又细致入微的描绘客观事物,侧重于形象的凸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叙述是一种粗略的描写,而描写则是精细的叙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贯穿于记叙文文体的始终,体现着每一个进程。描写总是在叙述的关键时刻展现亮点,使读者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一方面文本中描写给读者以具体、清晰、生动的画面;另一方面,读者给文本中的描写以理解、欣赏和评价。可以说,记叙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往往落在文本的描写之处。因为只有描写对象是作者最关注最动情的客观事物时,才会有描写。换句话说,描写是最能表现作者情感深度,最能表现作者志趣倾向的。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讲,也是虽能抓住读者的,最能给读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因此说,记叙文写作不能没有描写。  相似文献   

8.
小说中的叙述人称是小说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小说中的叙述人称有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也有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历史最悠久 ,人们最熟悉。这种叙述方式是“一切全知晓”的叙述 ,叙述者退隐幕后却无处不在 ,他对人物的言谈举止 ,未表现于动作的感情 ,以及人物自己不便言明或别人无从觉察的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思想都了如指掌。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自由灵活地展现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而不同时间的事件。因此场面浩繁 ,过程复杂 ,关系错综的文学作品多用第三人称写作。中国传统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不可靠叙述"是当今西方叙事学最热门、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其中主要分为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两种研究方法,将在修辞方法理论的视域下来分析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无名女子"这章中的不可靠叙述以及不可靠叙述的三大功用:形象刻画、主题体现、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叙述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但在写作教学中往往被人忽视,部分学生的叙事能力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对叙述地位认识的不充分、对叙事难度的轻视、对叙述技巧的误解,建议写作课教学对叙述进行重新审视,呼唤写作过程中叙述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个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时代里,有良知的作家都不由自主地把眼光投向了社会底层。底层叙述于是成了新世纪中国文学中最受人关注的浪潮之一。其实.底层叙述也是一个文学的竞技场,各种不同代际的小说家们使出浑身的解数在其中比拼,看谁能突破当前流行的底层叙述模式,谁就能在这场叙述的竞技中取胜。简单地说,即谁能把底层叙述写得最不像底层叙述,  相似文献   

12.
自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提出叙事学(也称叙述学)这一术语开始,它的历史才30多年,但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辐射到世界各国。这里借助于叙事学的一些理论,从叙述结构(叙事的线索、外结构、内结构);叙述语式(叙述幅度、时距、频率);叙述语态(叙述视角和人称、叙述态度)三方面来研究分析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珍品之一《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叙述与描写是记叙性文体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犹如雕塑的基本刀法,舞蹈的基本步法一样。从记叙性文体来看,报告文学、文艺通讯之类,叙述的成份多一点;小说、散文的描写成份多一点,但不可能分得一清二楚,两种成份都是有的。有人提出还有抒情,认为叙述、描写、抒情是记叙性文体的三种基本表达形式。这当然也有一点道理。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抒情不是与叙述、描写并列的东西,常常是在叙述中有抒情,在描写中有抒情。叙述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内容的一种最经常的行文形式,常常是担负起文章树骨架的作用。通过叙述给人以全貌,使文章衔接、连贯,溶为一体。过去写作理论上一直传下来说,通过叙述要交代出六个“什么”:即  相似文献   

14.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一些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只有大篇幅的概括性叙述,很少或没有描写,从而使内容空泛、语言干瘪,不够感人。将概括性的叙述变为具体细致的描写是实现记叙文以情感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学体式。其不论以记人为主,还是以记事为主,都要求交代明白,详略得当,线索分明。这就说明"记"要之于"叙","叙"就是叙述,而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是各类文章写作的基础。叙述就是作者在文章或作品中对人事件、环境所作的交待、介绍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活动过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不可靠叙述,是叙述学最关键的问题,有关问题却辩论了60年没有辨清.其中最令人困惑的,是“事实性”叙述(历史、新闻、广告、预言等)能不能不可靠?叙述不可靠是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意义与道德上的距离,而不是叙述与“客观事实”的距离.隐含作者是作者人格的替代,而事实性叙述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人格合一.因此,事实性叙述只可能不真实,或不可信,却不可能“不可靠”.这是符号修辞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表在《数学教学通讯》1994年第1期的“浅谈提高课堂效益(GX)”一文中,其第四个内容淡化文字叙述中有这样一段话:“一般教材较重视纯文字叙述(甚至要求不带任何字母).定义、定理、法则、公式都把文字叙述作为最后、最  相似文献   

18.
再谈叙述     
叙述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对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转述。在多数文章中,叙述常常作为文章的框架与描写、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用。要取得叙述表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全面科学地掌握各种叙述技巧,并深入了解各种叙述技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根据文章表达目的和表达内容的具体要求和需要来合理选用相适应的叙述技巧。在实际运用叙述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艺术创造的态度来对待,将叙述看做是一种艺术活动,运用叙述的艺术和技巧来引发读者心中的大惊、大疑、大急、大喜、大悲、大快等心理状态的共鸣,充分展示出叙述的艺术特色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叙述方法是小说最基本的艺术传达手段,同时也是一定的叙述观念的具体表现。我们很难给叙述方法下一个完整的准确的定义。大而言之,它“乃是借助文学语言的组织而赋予想象、激情、艺术思维与审美体验以内在的规范与秩序。”如果把小说的题材、  相似文献   

20.
孔燕 《初中生辅导》2015,(33):11-15
精讲笔记: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 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有两种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间顺序来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