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第七册)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课文着重叙述两件事:一件事是写儿子为父亲栽种花草,父亲赏花享受亲情。第二件事是写父亲给儿子写信,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寓理于事,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是一篇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2.
[实践案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片段一:师:欣赏着儿子种下的花,高尔基激动地写了一封信给儿子。下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高尔基的信。(指名一位学生读,然后全班自由读。)师:高尔基想告诉儿子什么?生1:告诉儿子要懂得奉献。生2:告诉儿子要帮助别人。生3: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事情。师:信中两次提到"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片段二:师:帮助他人,奉献他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材简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他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  相似文献   

4.
教材解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第七册)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课文着重叙述两件事:一件事是写儿子为父亲栽种花草,父亲赏花享受亲情。第二件事是写父亲给儿子写信,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寓理于事,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是一篇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本课的重点、难点:生字辨析:妻(形近字:凄)染(形近字:柒)欣(形近字:炊)探(形近字:深)词语理解:探望、姹紫嫣红、红扑扑、欣赏。句子理解:(1)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2)“给”,永远比“拿”…  相似文献   

5.
<正>一、高尔基给儿子的一封信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到岛上看望父亲。儿子在岛上过得很愉快,他在附近吃力地搬来几个花盆,在花盆里栽下了几株月季花。后来,儿子走了,花开了。高尔基望着怒放的月季花,心里十分高兴。便给儿子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你走了,可是你种的月季花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讲述了高尔基与儿子之间发生的"摘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课文的叙述不仅使人感受到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还通过这两件事传达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拿"更愉快的人生哲理。在课文的叙事中,插入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貌似闲笔,实则蕴  相似文献   

7.
蒯威 《小学语文》2014,(7):68-70
这是一篇公认的简单的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记叙了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语言朴实,条理清晰,作为一篇高年级的课文确实不算难。当然,教材无非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只要运用得当,本身的难易程度对教学的影响并不大。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本文时,主要是将文本作为训练写字、朗读和写作的材料,上得简简单单,语言训练却又扎扎实实。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只有这一张面孔呢?  相似文献   

8.
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三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怎样立足语文本位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悄悄地就明白这个道理呢?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在感悟、倾听、表达与交流中慢慢地明白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正>苏教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语言质朴、语意深刻的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爱。课文讲述了栽花和写信两件事,表现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高尔基在儿子的心田栽下给予、奉献的思想之花,儿子受益无穷,体现了一代文豪育人先育心的高洁情怀。《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犹如一首爱的赞歌,儿子对父亲的给予之爱,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汇成了爱的海洋。让学生体会高尔基那宽厚博大的父爱,尤其是理解句末那一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11.
一次,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调皮的儿子四处游玩,还把院子里的土翻得乱七八糟。高尔基苦恼地皱起眉头,但还是没有说什么。不久,儿子跟着妈妈回到俄国。第二年的春天,高尔基蓦然发现他的窗前长出了一些鲜花,他才知道儿子翻土原来是种花籽。于是,他激动地给儿子写了一封长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下来。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你的一生将无比美好。”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个商人的儿子外出谋生,一年多没回家。这天,商人夫妇收到儿子的一封信。商人读了信,急得大哭起来,忙叫妻子给儿子寄钱去。信上写的啥?妻子接过信一看,大笑起来,说:“你哭什么呀?孩子在外面发大财了,快给儿子写信要些钱来!”一封信两个人读,一个哭来一个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商人夫妇收到的是一封未加标点符号的信。内容如下:“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是给儿子寄钱,还是向儿子要钱?两人谁也说不服谁。同学们,你知道商人夫妇各是怎样断句的吗?一封难读的信@兰兰  相似文献   

13.
刘巽达 《新读写》2014,(9):52-53
近读南大教授王彬彬的“让《背影》回到教材”短文,才得知,被一代代学生熟读的朱自清名篇《背影》,数年前从中学课本上消失了,理由是该文有“违反交通规则”之嫌——文章中父亲跳下站台、穿过铁道到对面给儿子买橘子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因此,被有权力决定哪些文章可进入教材的人,从教材中剔除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如此爱你》叙述了父亲对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的儿子的劝慰,凸现了真挚的爱子之情。这是一篇感人至深而又颇具教育意义的美文。—、真挚的情感美文章标题直白地表达了父亲的心迹,浸透着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受到一颗滚烫的爱子之心。全文字里行间贯透着一个“爱”字。儿子在期中考试中,语文仅考了74分。父亲没有以严厉的手段、粗暴的方式“惩戒”儿子,而是结合自身经历,劝慰儿子。如此关爱之情,怎能不给儿子以莫大的精神鼓励呢?谈及儿子业余爱好时,父亲在不强求儿子的同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说到儿子的“将来想干什么”时,父亲…  相似文献   

15.
花之乐事     
父亲喜欢种花,母亲喜欢赏花,所以儿时总能看见父亲细心呵护着一盆盆花花草草,而母亲则在一旁为父亲拭汗,微笑着看父亲种花。父母沉醉于花的快乐,我一直不明所以,直到我学着种第一株兰花。刚到我手中的花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扎乱草,很难把它与高洁、清雅的谦谦君子联想在一起。可我还是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三时施肥,四时浇水,不敢怠慢。很乏味,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17.
这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高  相似文献   

18.
邹君 《家长》2016,(4):51-52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这一哭一笑间,浓缩了世间那道不尽的父子、父女深情吧。父亲的生日到了,怎么表达一下对父亲的浓浓爱恋呢?一如既往,送点东西吧。送父亲点什么好呢?我在超市里徘徊。鞋子,换季的时候刚刚买过;衣服,网购的纯棉运动服该是快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4年11月1日下午,南京大学公告栏上贴了一封署名为“一位辛酸的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以下是该信的摘录。亲爱的儿子: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  相似文献   

20.
花事     
父亲喜欢种花,母亲喜欢赏花,所以儿时总能看见父亲细心呵护着一盆盆花花草草,而母亲则在一旁为父亲拭汗,微笑着看父亲种花。倒是长大了,这其乐融融的景象也难得一见了:父亲浸身商海,母亲忙于医务,没了时间,也没了兴致。始终没变的是我的好奇,父母沉醉于花的快乐,我一直不明所以,直到我学着种第一株兰花。刚到我手中的花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扎乱草,很难把它与高洁、清雅的谦谦君子联想在一起。可我还是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三时施肥,四时浇水,不敢怠慢。很乏味,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其后的半个月父亲出差在外。我仍是每日照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