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所以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营造学习氛围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生动活  相似文献   

3.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相反,教学气氛过于严谨,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恐惧感,也使学生心理有一种压抑感。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学生的思维僵滞,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品质的培养与激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转变观念,敢于创新,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倾注爱心,创设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压力,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容忍学生出错,保护创新火花,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讲究提问和评价艺术,创设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5.
王璞 《湖南教育》2003,(20):38-3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学习。 一、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思路。教师应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一定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后,标志新一轮的教改活动轰轰烈烈登台。目前,教改的力度基本放在确立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尤其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技术原理、网络及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的变更,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峦问和名件弭R彦乍|茁7卜能堂杯信自姑术对门津起瞩7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需要呼唤创造型教育,而创造性教育,既看重学生的自然属性,又看重学生的社会属性。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和信任、支持、合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抓住中学教育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乃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一、创建和谐氛围,拓宽和发展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相反,教学气氛过于严谨,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恐惧感,也使学生心理有一种压抑感。这样长期下去,会使学生的思维僵滞,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品质的培养与激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的目光看着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  相似文献   

11.
谭昌梅 《考试周刊》2014,(13):141-142
<正>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模仿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而言,这就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说这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活动。为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在小学教学中,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参与研究;培养发散思维。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说,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一、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欲望情绪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快乐、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作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一、建设创新教学环境应该说,进行中学作文创新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创新教学的大氛围,而这个大氛围即创新教学环境,应该是宽松和谐的、自由活泼的、民主平等的。1.师生意识。进行作文创新教  相似文献   

15.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或缺并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教书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育人是为了更好地教书。一、联系实际,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以创新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可以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从这句话中足以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创新学习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角",而教师为"配角",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学生如果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旺盛的精力、敏锐的思路、灵敏的反应和创新的意识,那么说明这个教学过程是非常成功的。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创新的学习氛围。无论是提问还是练习,都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积极诱导学生展开讨论。就拿产品  相似文献   

16.
创新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培养创新原理、学习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方法、能力以及人格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营造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生动积极、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才会具有自主学习的概念,才能萌发创新的意识,才能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营造开放式课堂,营造一种生动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不间断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重点和  相似文献   

18.
范文来 《现代语文》2009,(3):99-10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现代教学观念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支配时间和发挥的空间,对每个学生个体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1.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心理,表现意识更强,喜欢找机会表现自己,以便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注意。教师要顺应儿童心理.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变抽象为直观。这是每个教师所应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更是学生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学习情境,也是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