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为探究新疆风电产业与政策发展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方法,对新疆风电产业及政策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新疆风电产业政策目标、行为主体、政策强度发生变化时,风电产业内行为主体需根据政策变化,对产业创新资源流动、风电市场培育、企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当前政策的发展方向。反之,新疆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政策的制定必须随产业的发展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才能达到风电产业发展与政策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机制,从而推动新疆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11):1677-1683
新疆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风电产业发展政策不到位、风电成本偏高、风电上网技术等瓶颈。针对这些瓶颈,本文提出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即推动新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的协调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能耗产业,为其提供低成本、高清洁的产业动力和“原料”,可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节能减排20%的目标提供可能,还可以避免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解决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新疆“九大风区”为建立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提供了丰富的风能资源,为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提出了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分“三步走”的对策:①优先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充分开发本地风能资源,实现“风电落地”; ②建立北疆1 000×104kW级非并网风电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高耗能产业基地,在并网技术成熟时,实现“西风东送”; ③依托新疆风电电机产业技术优势,优化风电产业结构,实现“风电东进”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3.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我国风能储量比较大,分布也比较广,而新疆拥有极其丰富的风能资源,风电产业发展比较迅速。本文介绍了新疆风电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风电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风电产业及装备的发展、当前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国内主要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和生产厂家,指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莉  余艳  高琴 《未来与发展》2011,34(6):40-44
风电产业在国外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印度及欧洲部分国家风电产业发展的概况和法规政策,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利用具备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等特点的风能,世界风电产业因之迅速发展并经历了由迅速壮大到调整升级的过程。详细分析世界风电产业发展态势与中国产业地位,深入探讨宁夏风电产业发展态势,利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宁夏风电产业市场需求、产业目标与研发需求,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提出促进宁夏风电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彦云  李倩 《资源科学》2021,43(1):12-22
风力发电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国家对风力发电进行补贴的上网电价政策是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上网电价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产业效应,对于有效落实政策、促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政策文本分析方法,从政策实施时间、政策数量、政策相似度多个角度量化评价上网电价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然后,从资源区和省份两个层面,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上网电价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资源区和省份实施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情况不同,多数属于国家发改委划分的第Ⅰ、Ⅱ、Ⅲ类资源区的省份,风电上网电价政策实施情况较好,政策发布较早、数量较多,而且政策具有针对性。②风电上网电价政策产生了显著的产业效应,而且政策实施时间越早、数量越多、政策相似度越低,越有利于风电产业发展。但是,这些政策变量对不同地区的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政策实施时间、政策数量对风能资源丰富区的风电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政策相似度对风电发展模式不完全成熟的地区的风电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各个省份应该尽早实施上网电价政策,并结合地区差异针对性地多发布政策,从而利用政府政策有序推进风电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茂勋 《资源科学》2008,30(11):1684-1693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中部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做好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编制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部地区低风弱风的情况调整可开发利用的风能指标,尝试开发微风发电技术;同时立足能源多元化高度重视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风电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中部地区非并网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敏  金春鹏  顾为东 《资源科学》2009,31(11):1870-1879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应用,是探索一条中国特色风电多元化发展之路,建设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是我国风电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以"非并网风电理论"为依据、以我国风能富集区的大规模风电场建设和运营为重点,涵盖其前向关联度大的风电设备零部件研发和制造、风机组装、电控系统等产业,后向关联度大的有色金属冶金、盐化工、大规模海水淡化、规模化制氢制氧等高耗能产业,以及侧向关联度大的风机运营维护、风电场观光旅游、风电项目投融资管理、金融保险等产业,构成可涉及三次产业、多方位、多产业链交织的现代综合产业网络体系.首先,本文阐述"非并网风电理论"的形成、发展至成熟的成长过程,以及对构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作用;其次,在理论和可行性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构建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原则;再次,分析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各构成主体的产业特性、技术水平、空间布局和龙头企业状况,在此基础上绘制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图谱,并重点分析产业体系的功能结构状况和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对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耗能产业的典型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蔺雪芹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12-1621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重视,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和风电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电逐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化。氯碱化工产业是高耗能行业,目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和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进行链合布局,构建“风电-烧碱-化纤、造纸”、“风电-氯产品-PVC”产业链,建设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对于风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氯碱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6年我国社会经济、风电产业发展数据,确定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空间布局概率图谱,并与2020年我国氯碱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叠加,对2020年我国基于大型非并网风电场建设的无碳型高耗能氯碱产业空间布局框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未来我国非并网风电产业和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的联动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大型非并网风电场建设布局,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江苏、山东、浙江、辽宁、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和青海九大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这些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的建设,每年将发电1 713.94×108kWh,节约2 149.84×104t原煤,减少因燃煤而排放的粉尘202.82×104t,CO2约4 056.31×104t,氮氧化物约20.28×104t,SO2约32.45×104t,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带来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6):896-90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加大投入,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制定科学规划,扩大风电装机容量,以多元化投资推动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我国风电行业产业链状况,对张家口地区风电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风电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贵州地区风电发展现状及风能资源分布入手,介绍了近年来风电的利用情况,分析了当前我省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风电的相应措施及建议,为我省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中由于产业链前后端发展不平衡出现的后端阻塞现象,促进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归纳研究,分析了我国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现状,指出我国风电产业近年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认为我国风电产业仍处在跟进发展的初级阶段.结合风力发电的特点、水力发电的优势和存在的潜在制约因素,在充分论证技术路径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远距离特高压输送、平衡电网波动等技术瓶颈,创新体制机制,运用市场化的运行管理方式和调控手段构建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两种发电方式协调互补机制,释放国内能源市场对风电大量的市场潜在消费需求,进而取得风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链的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风电装备制造业作为风电产业的上游产业,已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文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在分析国内外风电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分工协作、交易成本及产业集聚等角度剖析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坚持风电国产化、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聚程度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风电产业装机容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相关主体缺乏对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准确预测,导致一系列无序发展问题,因此运用GM(1,1)灰色系统模型对我国未来风电装机容量进行了科学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未来几年风电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至2015年将达到3亿9258万kW,本文根据预测结果并结合实际对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能以其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零排放的特性,备受全球各国的青睐,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新能源。但是也存在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规模化程度低和相关政策不配套等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风电产业的特点,从加大技术开发、加强企业发展合作、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等方面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晓丽  黄金川 《资源科学》2008,30(11):1622-1631
有色冶金产业作为第一耗能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其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因此,结合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开发建设,形成风力发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促进风电-有色冶金产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风电场以及有色冶金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建立风电产业布局研究的基本框架;以省域尺度为例,探讨风电场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认为中国电解铝工业布局将随着风电场的建设脱离原料富集的内地地区,逐步向风能资源富集的沿海地区转移,从打造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链的角度,将山东、内蒙古、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等6个省区列为中国一级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将河北、新疆、辽宁、山西、宁夏、福建和甘肃等7个省区列为二级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13个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2020年非并网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 043.24×104kW,电解铝产量预计将达到656.09×104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80%,并将实现可观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政府政策在世界各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发展风电产业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根据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发展现状,建立了应用于该区域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测评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依据模型讨论了政府政策对风电产业培育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理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无试点先例。文章通过综述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与途径,论述了融合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与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兼顾清洁能源生产、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