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常,我们在观摩于永正、支玉恒、窦桂梅等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被他们与学生之间"鱼水相融"的教学状态所感动,所震撼……被他们的"教学艺术"所折服,除了感叹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只有"望洋兴叹"了!但学完归来,还是要象征性地与同事们交流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观摩于永正、支玉恒、窦桂梅等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时,常常会被他们与学生之间"鱼水相融"的教学状态所感动,所震撼……被他们的"教学艺术"所折服,除了感叹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只有"望洋兴叹"了!但学完归来,还是要象征性地与同事们交流学习心得,再将一些所谓的"教学艺术"搬上了课堂,开始凭借各人不同程度的"演绎"水平,或大刀阔斧或小心翼翼地实践着这些"学习心得"。为此,在应运而生的红红火火的新课程改革中,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摒弃了过去的种种弊端,"人文"的光彩在我们的课堂上奕奕生辉。  相似文献   

3.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编辑加工要遵循“中庸”思想,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不符合国家出版专业技术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的表达,用错的字、词、句,常识性的错误和笔误等,一定要加以修改;但是对原稿的观点、结构及语言风格,则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尽可能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持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相似文献   

5.
子禾 《中文自修》2010,(1):49-49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他的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虽然很难,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成功的;出仕当官虽然可以有丰厚的犀禄,但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可以弃之如敝屣;白刃加颈时膝盖会发软,坦像子路这样的人,还是能视死如归;只有中庸,这宇宙间极致的真理.吾似平常,却是最难获得的珍宝。  相似文献   

6.
中有处中、时中、中和三个涵义。处中指未发的心灵状态,有先验性和形而上学性;时中既指人随时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合乎正道的方法,也指人对正道的持守;中和是理想。庸在理论上和中是一体的,尽管文字上不同。中庸之道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概念是相异点多于相似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早期文献中,“中”原指方位,至《易》出现,已有崇尚“中”的记载,并有道德的内涵。《尚书》以“中”表示合宜,可以贯穿九德,故云:“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慕,礼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寒,强而义。”首先将中庸二字并用的是孔子,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乎矣!民鲜久矣。”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中庸乃德行的至高境界,一般人不易做到。  相似文献   

8.
梁栋 《生活教育》2015,(4):110-111,125
"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童心"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品质,也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忠诚,更是教师"圆梦"所需要的品质与操守。  相似文献   

9.
"简单",意思是说容易的、浅显的。人们很少将这一个不起眼的词与一节好课相联系。总认为,一节好课肯定是不简单的,"简单"的课堂一定不是一堂精彩的课。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同于电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受制于许多的因素。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人的心智活动,包括心灵的——自我审思、扣问心灵,也包括智力的——回忆、推理、判断、想象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两课”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根源是教师的人文社科素养偏低。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提高“两课”教师的哲学、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素养,以及多视角探讨学生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所谓“中庸”,北宋的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追至今人的理解,便是对“度”的把握。那么,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预设的实施是否也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科研素养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部分“双师型”教师存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不高和科研道德易出偏差等现象,职业院校应采取提高“双师型”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研活动指导、发展产学研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朗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做到读中有"人",即朗读中要有"人"的发展目标,有"人"的个性表现,有"人"的内心体悟,有"人"的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15.
教师如何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历程,可被视为一个从掌握教学设计“技术”走向成就课堂生成“艺术”的历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周耀威和徐斌艳在《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8期上撰文,论述了从掌握“技术”到成就“艺术”的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观,概括为“一个认识”、“两个吃透”、“三个联系”、“四个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诚如大多数教师所认同的那样,“教”与“研”的关系就像教师的左手和右手一样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听听江苏省特级教师戴林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本身就意味一种教育公平。教师通过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三专"(专心、专业、专家)素养的养成,夯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素养基础,从而不断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