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30年来我国师德建设伦理学思想的冲突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师德建设中,道义论强调自觉的责任感、对道德律的敬重感和行善后的愉悦感、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功利论强调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中道德与利益结合的合理性;契约论则肯定教师责任和道德义务来自于自愿契约。帮助教师认识、提升和凝炼师德的内涵,重振道义论伦理思想的理想精神,融合多元伦理思想,是我国师德建设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西方伦理思想可分为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两大潮流。张东荪系统分析了自然主义之快乐论、功利论、进化论和理性主义之克己论、直觉论、厌世论、自律论和完全论等派别之主要观点,对比研究了各派别之优缺点,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和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价值论、义务论和美德论三个方面论述了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规范伦理学的理论框架,并从神义论、耶稣爱的伦理、保罗的神秘主义三个方面探讨了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神学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4.
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论"伦理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审视并发掘孟子"爱物论"伦理思想蕴涵的价值对于树立生态道德、重视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论"伦理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审视并发掘孟子"爱物论"伦理思想蕴涵的价值对于树立生态道德、重视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组织优化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鉴于"德性论"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及理论优势,可以尝试对西方伦理思想作"德性论"阐述和建构。以界定广义"德性论"范式及教学原则为前提,我们将西方古代至近代的代表性德性理论形态作了梳理和归纳,以期在思想史教学中强化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提升学生把握思想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扬弃以往的道德学说形成了具有全新理论特色的理论体系,从理论形态上看,它是道义论和功利论的统一、目的论与工具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指导,在它的指导下形成了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伦理观是梁启超伦理思想的基础。从功利主义道德论出发,梁启超通过对道义论的传统伦理思想进行积极的批判,对伦理道德的实质和价值作了新的理解和规定。梁启超认为,道德并非人的目的,而是人的工具,是促进人的自身完善和增进幸福的有效手段,从而把伦理道德从绝对的天理转变为相对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两大重要的对立的伦理派别——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和以边沁、密尔为主要代表的“功利论”——趋于成熟。本文从其历史背景、人性、道德行为的评价依据、评价的原则、道德行为的约束和制裁力量以及如何对待人等六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理清它们的各自的伦理立场和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斯年的伦理思想既有对中国传统伦理精华的秉承,更有对近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吸收改造.它主要包括人性趋恶的自然主义人性论,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的人生观,自知与寻求社会健全的道德修养论及平等、终业、精业的职业道德论。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地理教育人才的关键课程,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卓越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诉求。本文以智慧教学理念为指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基于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共同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三个维度,构建地理教师教育课程ACD智慧教学模式,并以《地理教学论》课程为例,对本教学模式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2.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是其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该书以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为方法论,以性善论作为理论前提,建构了以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为支柱的理论大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虽然不尽完善但却洋溢着理想精神的乐观主义的人性化心理学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节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对古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古代君子达到"内圣外王"的重要途径。《荀子》一书包含丰富的治国理论,是儒家经典之作,其中他的节制思想,包括他的"性恶论"、"礼论"、"心论"等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发动了一场主体性的革命,康德伦理学思想也建立在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本文论述了康德的伦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康德的主体性伦理思想对"幸福论"伦理学及"神意"道德的超越及其伦理思想的道德律令,指出了康德的伦理学思想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近代伦理思想史上,康德对幸福论伦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认为私人幸福学说不仅不能说明道德的来源而且从根本上颠覆了道德。与幸福论伦理学相对应,他建构了博大的德性论伦理思想体系,讴歌道德的崇高价值,论述道德的一般形式特征和道德主体性,对伦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今天仍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其在理论方法上的缺陷、偏失则从反面给人以警戒。  相似文献   

16.
佛教天台宗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智顗的“十界互具”本质上是动物权利论伦理观;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本质上是生态伦理观。当我们把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伦理和以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伦理与智顗和湛然的伦理观同放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纵轴线上加以比较考察时,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非人类中心论(或泛主体论)伦理观。并且后者方佛是前者的回复,是高级的回复,正好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论述开湖湘学统的宗师胡宏的伦理思想,分析了其伦理思想中最具理论特色和社会意义的仁心论、理欲论、圣人论等几个部分,并对其伦理思想中体现出的伦理主体性精神,关于道德准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以及理想道德人格等方面的道德哲学问题作出了一些新的诠释,阐述了它们的理论价值和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主流,主要包括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解放/权利论;以施韦策、泰勒为代表的生物中心论;以利奥波德、纳斯、罗尔斯顿等为代表的生态中心论。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流派的主要理论及其缺陷。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开湖湘学统的宗师胡宏的伦理思想,分析了其伦理思想中最具理论特色和社会意义的仁心论、理欲论、圣人论等几个部分,并对其伦理思想中体现出的伦理主体性精神、关于道德准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以及理想道德人格等方面的道德哲学问题作出了一些新的诠释,阐述了它们的理论价值和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对其整合很多都是一种学科逻辑的整合取向。由于学科视角整合的局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还处于"两张皮"的分离状态,因此,文化逻辑是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重要视角。文化以其具有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提供了整合的逻辑。文化逻辑是学科逻辑的超越,有助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