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位积极的黑人文化的捍卫者。她在《所罗门之歌》的创作中,于主流神话的框架内融入广为流传的非洲民间故事和传统的布鲁斯乐等黑人民俗文化元素,表达回归黑人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论非洲文化传统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性,不断挖掘非洲优秀文化传统.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洋溢着神秘的非洲文化色彩.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祖先所罗门及其曾孙"奶人"的飞翔,再现并重新演绎了非洲飞人传说;布鲁斯、灵歌和黑人民谣在小说中交相辉映,诠释了非洲传统音乐对黑人精神生活的巨大作用;非洲祖先崇拜传统则在女主人公与其父亲灵魂的交流中得以体现.通过对非洲飞人传说、音乐传统和祖先灵魂崇拜等黑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莫里森阐明了继承非洲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为苦苦探求民主、自由的黑人种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自始至终无不表现了非洲文化遗产对于黑人民族,尤其是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包围中的黑人族群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4.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5.
<正>《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目前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主要展示一个叫"奶娃·戴德"(Milkman Dead)的男性黑人青年如何去寻求黑人历史文化之根和自身精神独立的成长过程。在《所罗门之歌》中,通过描述奶娃在成长过程中对种族意识的获得,莫里森表达了美国黑人应该通过回归传统文化和寻求种族身份来获得平等地位的理念。而奶娃的成长经历,则展示了美国黑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对黑人女性角色的刻画深刻反映了黑人女性群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些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共同塑造了被压抑的女性体验。《所罗门之歌》展现了觉醒过程中的重重困境——不稳定的“姐妹情谊”、不彻底的觉醒,以及黑人传统文化传承的代际断层,莫里森传达出了对黑人女性觉醒之路的关切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分析莫里森的两部作品,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2008年的《慈悲》,借以研究莫里森长达三十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分析莫里森在创作中如何将种族、女性、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以及黑人女性如何在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之下寻求身份认同并最终与男性自然和谐并存。  相似文献   

8.
《所罗门之歌》,莫里森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标志着莫里森小说创作由深度到广度的开拓。小说通过叙说奶人飞翔回归黑人文化,找寻到自己真实姓名和融入黑人群体之历程,描写了在种族制度下从黑人对于自己的文明和历史的怀念,展现了美国黑人在被白人霸权文化异化的生存状态下回归黑人文化传统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始于飞翔止于飞翔的U型叙事结构是《圣经》中U型叙事结构的变体。小说结尾处主人公从所罗门高地飞向黑人的故乡——非洲这一过程使他明白了"只要你把自己交给大气,你就可以驾驭它。"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对人物颇具匠心的命名方式,不仅展现了非洲的背景文化与民俗传统,而且对于深化作品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特征,丰富读者想象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一直努力探寻美国黑人的民族出路。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她呼吁黑人同胞回归传统文化,而在《柏油娃》与《天堂》中,她又表现出民族融和意识。这并非莫里森矛盾之处,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美国黑人将逐渐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创作中女权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拉、彼拉多、康素拉塔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秀拉》、《所罗门之歌》、《乐园》三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主义形象 ,这三位人物展示了托尼·莫里森在不同创作阶段其女权思想的演变过程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在妇女解放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4.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最为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虽然沿袭了之前的小说创作视角与倾向,但是将目光聚焦在了黑人男性身上,可以说该作品是一部男人的成长历史.莫里森着重从黑人种族群体的现实生存状态与精神的困境中,重新审视美国整个黑人族群几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现实与理想、种族的高贵与卑贱、传统与现代、歧视与认同之间产生冲突与矛盾,这些生活的现状使得美国黑人族群产生了自我认同的困境.莫里森通过《所罗门之歌》,透过祖孙三代的生活经历向读者揭示出美国黑人群体所面临的黑人身份的认同困境,同时莫里森通过奶人的成长经历向读者揭示黑人精神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征,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黑人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从理查德.赖特到托妮.莫里森,许多黑人作家都援用《圣经》中的典故来隐喻美国黑人的地位和身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关系。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阐释《所罗门之歌》与《圣经》在人物上的文化互文性,旨在凸显莫里森的互文策略——戏仿中颠覆,颠覆中重构,展现黑人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成长话题是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它也是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文学作品中始终如一的关注点。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经历,揭示出新一代黑人如何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认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用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深刻地表现了黑人传统文化和生存现状。小说中,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建立起了叙事框架,讲述了非凡的人物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通过对各种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的描写,对黑人文明的追寻,莫里森表达了对各民族文明表示尊重,对黑人文明表示坚持和捍卫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融合了飞翔、受压抑的妇女和爱等主题。文章试图阐释这些主题,进而揭开莫里森写此小说的真正意图:黑人要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互爱自救。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所罗门之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中,飞翔的神话与姓名流变的历史相互交错,共同谱写了迷人的所罗门之歌。莫里森描绘的显隐两个主要人物形成了对比和映照,奶娃是民族成长过程中走过曲折道路并最终走向回归的代表性形象,而派拉特则是精神上坚持黑人想象、自然和大爱传统的内在性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对黑人男性奶人成长历程的描写是通过男女两性的冲突和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来展现的。透过男主人公奶人的成长经历,莫里森告诉人们女性与自然在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而只有融入自然和理解、关爱本民族的女性,黑人男性才能从自然获得智慧和力量,并在两性的和谐中使生命变得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