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德育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课程意识、儿童意识。本文结合教研工作实际,从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内容、资源,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等方面,对教师如何树立课程意识、儿童意识来实施及指导德育新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能为教师在实施德育新课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进而切实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论》课程应为新世纪培养新型语文教师,但目前《语文教学论》课程开发不够,语文教学论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中文教育专业的全体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改革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不仅要进行理论建构,更要从教学实践上提升他们。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论》课程应为新世纪培养新型语文教师,但目前《语文教学论》课程开发不够,语文教学论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中文教育专业的全体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改革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不仅要进行理论建构.更要从教学实践上提升他们。  相似文献   

4.
教学知能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体现,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知能提升与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教学反思的意识与态度、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等相关。师范生教学知能是在教师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的。教师教育中要注意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教育教学实践意识,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帮助学生把理论课程学习和课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课程意识,它指教师对课程性质以及教育价值的认识。课程意识是课程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既是课标中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又是课程教学行为的指南。语文教师应树立三种课程意识及其相应的教学行为:语言艺术意识——引导品读;语言工具意识——引导践读;语言载体意识——引导探读。通过课程意识和课程行为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兴趣和快乐中掌握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程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意识要求教师要更新传统的学生观、教材观和专业发展观,对课程的本质、规律与特征有全面的认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会经历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产生焦虑无助、冲突适应和创造再生的不同阶段.教师课程意识的建构需要得到专家、同事、学校、社会和自我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实践性教学应该贯穿于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尤其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得到体现,以增强学生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探索,提出采取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念、构建贴近教育实践的教学内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实施过程取向的教学评价等措施,以增强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使英语课堂教学陷入种种尴尬之中。为了使教师看得更远,飞得更高,重建英语教师的课程意识非常必要。应该重建英语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生成课堂,树立发展性课程评价观,整合课程"三维目标",促使"三维目标"的落实,重建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教学成为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师培养理论.革新传统的大学教育,建构基于反思性教学新视角的教育实践理论,要求我们在对各国反思性理论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树立教师在大学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意识,明确大学教学的反思内容,综合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三种实践策略,包括教师叙事研究、教师行动研究和教师探询研究,从而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和高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确定之后,教学(课程实施)就成为工作的重心和中心任务。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来看,树立课程意识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有助于学校、教师树立大局观、整体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从而高质量的实现教育目的。树立课程意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必须突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要不断地富有策略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基础物理电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在当代信息化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本文探讨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构开放的、非线性的课程教学信息空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作业范围等几个重要问题,以提高信息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与焦点小组访谈,针对教学问题意识现实状况与提升路径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新入职教师的性别、工龄与受教育程度不会影响问题意识发展,教学问题意识各维度存在相关关系。新入职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发展在政策、学校以及教师层面等面临困境,通过专业知识深度与广度的积累、“引导式培养模式”、问题意识发展的空间建构,以期促进教学问题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政治课程新课改的过程中,政治课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同时,要重视政治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教师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改善、变革是实现政治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关键。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价值观、知识结构和新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合理建构思想政治课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以及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构建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课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自觉性,不断树立和更新自己的课程意识。教师需要树立三种课程意识:课程主体意识、课程动态生成意识和课程资源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更具发展性和针对性的方向转变,向更具创新性的方向转变,向更具协作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课程开发的过程。新课程倡导课程创生取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意义、课程资源和课程理论持续、主动地变革、建构和创新,以生成新课程。而良好的知识结构、课程意识、创生能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课程权力、教育评价支持等是实现课程创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对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实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却存在着课程资源开发主体不明、意识缺失,与开发目标相背离,以及开发过程中的教学异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行动取向出发,基于高职专业实践活动特色,建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对高职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以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理念发展过程研究为逻辑起点,以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实践性、校本性、个体性与境遇性为基本特征的模型建构,对大学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提出了要求。但现阶段,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忽视了自身课程资源意识的养成与发展,在课程资源意识的树立上存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材的课程资源作用、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策略,并且把握好课程资源开发的"度",从而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