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南京市鼓楼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养老模式,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民间组织具体运作,把发展民间组织与解决养老问题结合起来,走居家养老民营化的道路。本文回顾了鼓楼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的发展历程,以心贴心的成功经验来说明走居家养老民营化道路的优越性;探讨了在居家养老民营化体系中,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家庭三方的责任定位。  相似文献   

2.
齐海丽 《学会》2009,(7):15-18
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从理论上看,多中心理论为农村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诉求中,农村组织的缺位使其参与更具迫切性。虽然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民间组织角色发挥的因素。因此,应该从政府的扶持与支援、农村民间组织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入手,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组织,保障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3.
农村民间组织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洪彬 《学会》2007,(6):7-10
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还存在资金短缺、独立性差、组织威信缺失及相关法规与组织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应积极强化对农村民间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加强和扩大民间组织的对外宣传和交流合作,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洪彬 《学会》2008,(2):30-33
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还存在资金短缺、独立性差、组织威信缺失及相关法规与组织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应积极强化对农村民间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加强和扩大民间组织的对外宣传和交流合作,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高成运 《学会》2005,(6):19-20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为民间组织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而且为民间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职能部门,应把握形势变化,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民间组织,推进民间组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前行。  相似文献   

6.
丁艳华  万江红 《学会》2008,(2):27-30
该文从农村民间组织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农村民间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博弈"功能、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功能、充当农村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功能,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合作经济性组织、农村社会服务性组织、农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等三类组织,最后提出了应从法律、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以及完善自身组织上加强农村民间组织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村民间组织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艳华  万江红 《学会》2006,(10):14-17
本文从农村民间组织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农村民间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博弈”功能、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功能、充当农村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功能,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合作经济性组织、农村社会服务性组织、农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等三类组织,最后提出了应从法律上、从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上、从完善自身组织上加强农村民间组织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民间组织的角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军  齐海丽 《学会》2008,(2):19-23
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市场和政府作为一级的治理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这也为农村民间组织介入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制度空间。而农村民间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所扮演的"粘合剂"、"主力军"、"蓄水池"和"安全阀"的角色,也将促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杜劲松  孔晓丽 《学会》2009,(5):7-13
农村民间组织的生成与发育是市场经济和乡村竞争的产物,其实质是农民的组织化。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基层民主、创建法制秩序、建设和谐乡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民间组织快速发展,但合法性、行政依赖、内部管理不规范、准入制度过严、管理力量薄弱等相关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政策培育力度、改革登记监管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就成为当前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孙燕 《学会》2009,(9):29-32
从农村基层民间组织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基层民间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博弈"功能、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功能、充当农村社会"安全阀"的功能,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合作经济性组织、农村社会服务性组织、农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等三类组织,最后提出了应从法律、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以及完善自身组织上加强农村基层民间组织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就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大胆尝试。在此背景下发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建设载体的潜力,重新认识其性质特征,分析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郭建斌 《学会》2007,(6):55-58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这一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其实施的大致现状,指出农村青少年和妇女问题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块软肋,最后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各种才能的新人才.我区农广校"百万中专生计划"已经实施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结合各地的办学经验,运用多种办学形式,为我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莫月华  白薇 《大众科技》2013,(8):186-187,96
围绕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信息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对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家电下乡的现状入手,对农村居民消费者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口碑营销为什么是农村市场最好的营销策略进行论证,分析为什么口碑营销将是企业进行战略推广的重要举措,对企业应怎样在农村市场上运用口碑营销策略进行探讨,为家电企业扩展农村市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制度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雷 《学会》2008,(10):10-15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已经初具社会组织雏形,但是离完全意义上的社会组织还有一段距离,处于一种相对的、暂时的稳定状态。该文基于亨廷顿制度化理论,从适应性、形式化、自立性以及凝聚力四个维度来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制度化水平的现状,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制度化模型来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制度化的一般进程,最后从政府行政给付与农村社会组织协会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二期农网改造过程已经基本结束,箱式变电站的投运为农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农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目前变电站10kV不接地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即:增设智能消弧线圈。本文针对变电站10kV不接地系统运行中,所产生的单相接地故障,智能消弧线圈的作用、原理等进行探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知识服务网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具有知识服务特点的新农村将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如何构建与城市无缝衔接的先进的知识服务模式成为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注重各种知识在农村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构建知识服务网络的机制,并对文化知识网络模式、村务公开服务网络模式、科技知识协作网络模式和农产品知识服务网络模式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为相关研究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