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开始了从“用事实说话”向“用观点说话”的评论风格的转变。本所研究的,是“用观点说话”的直接的电视新闻评论。章界定了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和作用。区分了电视评论员、时评嘉宾、主持人等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三种角色的地位和要求.并对电视新闻评论中媒体立场把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 ,是指节目主持人以个人身份面对观众 ,针对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直接阐明主持人 (隐含编辑部 )的立场和态度 ,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 ,从而影响听众、观众思想行为的一种评论节目形态 ,“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 ,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式出现 ,而融叙事性与哲理性 ,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形式。”①综观国内外主持人评论的发展现状 ,这种直接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评论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三言两语式的主持人点评 ,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我国电视界,已有越来越多的记者、主持人和播音员面对镜头、手握话筒,直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向观众播报新闻。这是我国电视新闻改革中出现的十分可喜的新气象。运用主持人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是广大观众乐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是符合电视规律和特性的。所谓电视现场报道就是电视主持人或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形式的一般做法是:屏幕上先出现以新闻现场为背景,以主持人大中景景别(俗称七分身)为主体的画面。主持人开始叙述新闻导语,随着主持人叙述语言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4.
付鹤 《记者摇篮》2004,(5):40-40,32
一年一度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结束了,看了几年这样的比赛,如今的感觉是这场大赛正在从一场激烈的选拔演变成一档组织严密、质量上乘的娱乐节目,作为一名电视从业人员,我们在荧屏前瞩目各位参赛选手大展才华的同时,不能不从电视工作的实践角度出发,来对“主持人大赛”这一常见的主持人选拔形式做一番说长论短。  相似文献   

5.
刘江贤 《采.写.编》2001,(2):28-29,58
随着电视节目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个性化突出、单一型特点明显的主持人成为各栏目选取的重要标准。电视评论类节目虽然出现较早,但只是在1994年“焦点访谈”栏目在中央台开播之后,才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的新宠,经过几年的摸索,评论类栏目培养了一批符合自己栏目特色的主持人,主持人个性同栏目需要之间也就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访谈评论类节目由于局限性比较大,空间局限于演播室的小范围,人员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形式主要定位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所以,形式显得比较单一,缺乏眩目的画面、曲折的故事情节,音效也无法与其他节目相比拟。因此,访谈评论类节目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抢夺收视份额,简单地靠主持人或嘉宾的妙语连珠,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访谈评论类节目必须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特色路。综观当前电视荧屏上的访谈评论类节目,不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主体,起到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很多电视媒体都是以新闻立台,因此,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更加突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能够以正确的舆论引领、鲜活的时代风貌、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艺术风格、播报状态及技巧都需要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8.
华涛  张羽 《视听界》2000,(4):50-51,49
一本文所说兼容,指的是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兼播电视节目,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兼播广播节目。广播和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属于同一职业、同一专业的范畴,他们在工作性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运用有声语言作为创作工具。这是他们实现相互兼容的基础。当然,广播和电视在传播形式上的不同,决定了各  相似文献   

9.
张洪硕 《新闻传播》2007,(2):59-59,71
近几年来,中央及各地方台通过主持人大赛、选秀等多种活动形式,选拔出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准的主持人,但仍不能适应和满足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对电视主持人的要求。因此,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主持人,已成为各家电视台一项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对于何为电视评论,目前学界争论较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电视新闻评论是节目形态,还是电视报道形式。这表明,人们对何为电视新闻评论,尤其是何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认识,其结果必然造成电视新闻评论操作实践左右摇摆。  相似文献   

11.
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对新闻的驾驭能力要求非常高,想要当好一名有深度、有内容的主持人必须先从记者做起。首先,我们对记者型节目主持人进行界定,它是由"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两个关键词组成,具有记者和主持人双重的身份。要做好记者型节目主持人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新闻素质,又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发现新闻、反映事实,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然后用自己的主持风格去串联节目、传达思想、吸引受众。本文试与大家探讨记者型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在我国,电视评论是伴随着我们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年轻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评论,同时,又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电视特色,如出现了“电视讨论”、“电视讲话”、“主持人评论”、“口头评论”、“图像新闻述评”等具有鲜明电视特色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评论中形式最常见、影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微软公司用电脑合成的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主持人在网络上一推出,就引起了传媒界的骚动.有电视评论家断言,不需要很长时间,在电视节目中虚拟主持人就将取代真实主持人的地位.十年过去了,从目前情况看,虚拟主持人对电视节目中真实主持人的地位尚不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虚拟主持人没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魅力.因此,鲜明的风格可以说是电视主持人的立身之本.打开电视,电视主持人或端庄、或亲切、或机敏、或睿智、或激情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要培养出一个有鲜明风格并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主持人并非易事,这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的提出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志华 《现代传播》2007,5(1):19-24
本文在对受众及社会对主持人的关注、电视文化格局的当下现状、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的种种现象与问题以及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某些缺省等多个领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这一命题。作为电视文化影响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节日主持人文化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对节目主持人文化责任的一种规指,对电视文化、电视媒体自身文化品格提升的路径指南,也是为建设和谐文化,为民众提供一种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锐  曹晶晶 《今传媒》2012,(2):132-133
当下电视节目形式层出不穷,主持人是决定电视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央视主持人大赛作为中国主持界最高规格的比赛,其选拔要求必定是各大电视台参考指标。本文从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选拔机制等方面,分析"评论型"主持人是当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选拔与培养的趋势、"评论型"主持人应当具备的素质、为"评论型"主持人的培养途径提出一些的浅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锐  曹晶晶 《报刊之友》2012,(2):132-133
当下电视节目形式层出不穷,主持人是决定电视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央视主持人大赛作为中国主持界最高规格的比赛,其选拔要求必定是各大电视台参考指标。本文从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选拔机制等方面,分析“评论型”主持人是当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选拔与培养的趋势、“评论型”主持人应当具备的素质、为“评论型”主持人的培养途径提出一些的浅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综艺节目主持人角色弱化的情况下,观察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角色悄然回归,这种以多重观察视角来评论解读真人秀的节目在各大电视、网络视频网站播出后,迅速获得用户青睐,主持人角色也凸显出重要性。作者从观察类综艺主持人功能以及角色表现分析出发,为综艺节目主持人发展路径提出了有针对性优化策略和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正义良知为宗旨,运用电视的多种手段,对某一法律事件或某类社会现象进行多侧面、立体式报道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这就要求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要具备更高的素质。笔者就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从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主持人应  相似文献   

19.
1.主持人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下,报纸、广播、网络等同电视共同构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传媒格局.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对电视内容和电视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主持人而言,不同层级的电视台、不同类型的节目就要有合乎栏目定位的主持人面孔.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可能再是十几年前干人一面的形象,受众的迫切愿望、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事业中所肩负的重任.都容不得我们对这一专业队伍的发展有丝毫的懈怠。为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建立科学的主持人评估体系,健全优化节目主持人的管理机制正时不我待。因此,要发挥电视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功能,就要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主持人这个传播子系统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以鼓励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语言传播优势.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魏简伊 《新闻传播》2010,(3):111-111
本文在界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职能和属性的前提下,对于该命题中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匹配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互动同样也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视主持人节目的稳定是相对的,推陈出新才是其生命力所在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