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达到80多万,而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所发记者证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些报社、杂志社、电台及电视台为了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在办理广告业务的过程中,为一些并不具有记者身份的人办理了记者证、记者介绍信等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反思     
今年4月下旬到6月中旬,我和王东、舒瑜、费伟伟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此行路程长,接触社会面广。当记者的习惯于研究别人,其实,也应该养成研究研究自己的习惯。这里,写下此行的反思几点,就是为了研究记者自己。反思之一:下去了不等于深入了。这次,我们到了一些“老、少、边、山、穷”的县。如果只满足于“三线”(航线、铁路线、公路线)采访,那与住在都市里采访没有多大差别。我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反思     
今年4月下旬到6月中旬,我和王东,舒瑜,费伟伟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此行路程长,接触社会面广。当记者的习惯于研究别人,其实,也应该养成研究研究自己的习惯。这里,写下此行的反思几点,就是为了研究记者自己。反思之一:下去了不等于深入了。  相似文献   

4.
王天定 《青年记者》2003,(10):30-30
曾在某新闻学术期刊上看到一位记者的文章,谈袁隆平先生给他颁奖的故事。袁隆平先生关心鼓励经常采访他的记者,并给予一些奖励,自是先生长者风范的体现。但是,新闻记者作为一个职业,自有这个职业应遵循的行业规范。采访中不得接受采访对象的任何财物,是世界各国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职业道德准则。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客观独立品格赖以维系的关键所在。这一规则的严肃性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反思”是当前十分流行、十分时髦的名词。现在,一向容易兴奋、激动、狂热,不善于克制的球迷也在开始反思了。九月一日,原国家足球队教练曾雪麟在南京观看足协杯决赛,一群球迷围着他要求签名,一个球迷说:“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我们觉得‘五·一九’失利,并不能完全怪你。你为中国队争得过亚洲杯亚军,是好样的,我们感谢你。”一个球迷,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的新闻来源主要是报刊、通讯社。尽管没有专职记者,新闻主要来源于报纸,但根据现有史料,广播电台仍存在实况广播、现场采访、现场报道等多种形式的临时性新闻采访活动,并出现了兼职广播记者。20世纪40年代,专职广播记者出现,随着广播业的不断成熟,专职广播记者得到社会和官方的认可。由于民国时期广播与报纸的关系和睦融洽,"技术立台"时期较长,人们对广播的新闻属性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闻资讯全球化时代,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记者”理念被推崇和追捧。诚然,“公民记者”的出现确实体现大众在网络时代一定的自主权、表达权和知情权等。但“公民记者”真的是前景一片光辉灿烂吗?本文试从传播学理念及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8.
新闻资讯全球化时代,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记者"理念被推崇和追捧。诚然,"公民记者"的出现确实体现大众在网络时代一定的自主权、表达权和知情权等。但"公民记者"真的是前景一片光辉灿烂吗?本文试从传播学理念及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9.
记者采访有时遭到拒绝,本不算新闻,但受众由前些年对被拒的记者给予同情,对拒绝采访者表示不满乃至谴责,变为近几年对被拒的记者多有微词,对大多数拒绝采访者表示同情甚至给予赞赏,这可以算得上新闻了。新闻从业人员很有必要对此予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先看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不同法律体系的法律,有不同的划分传统。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记者。正在讨论中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新闻单位。著作权归属的这个变更,引起不小争议。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问题,除法律视角外,还有必要从伦理角度予以审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伦理反思,重点考察职务作品主体是否平等,利益分配是否无害,著作权归属是否公正。只有符合伦理精神的权利归属,才具有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道理很简单:记者排除万难写成了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或抓住报道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容词,说你报道失实,黑白颠倒;或捏造事实、编就故事,说你这个记者有“作风”问题,兴许是哪一个“铁哥  相似文献   

12.
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道理很简单:记者排除万难写成了一篇批评报道,被批评者或抓住报道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容词,说你报道失实,黑白颠倒;或捏造事实、编就故事,说你这个记者有“作风”问题,兴许是哪一个“铁哥们”派来的,往你身上泼一桶脏水。“身正不怕影斜”,记者既然敢揭丑,也就不怕什么了。麻烦的是,如今有的法院轻易受理“告记者”案,使记者或新闻单位的领导不得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超过4亿,博客作者超过2亿,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7亿,其中有2.33亿人经常通过手机上网.  相似文献   

14.
对"全能记者"培养模式的探索根据已有探讨,我们总结全能记者需具有三方面能力:"用脑"—即有各种媒体思维模式集成的新闻聚合头脑;"用眼"——即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用手"——即会写、能拍、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发布等.  相似文献   

15.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6.
真与假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反复研究的一个白老问题,也是一个涉及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的广泛领域的基本问题。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但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被种种矛盾所困扰,莫衷一是。因而,真假问题又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哲学问题。刘永富博士经过近十年潜心研究完成的专著《论真假》一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对真假问题进行了专门性的理论分析和探究。该书的导言中,在肯定四种关于真假的理论——符合论、融贯论、实效论、施行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指出它们各自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近来,常看到以新闻记者为“被告”的报道,有的指控新闻记者犯了诽谤罪;有的控告新闻采(?)者侵害名誉权、肖像权;更多的是指控新闻记者犯了“新闻失实罪”。一些司法部门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前,便受理诉讼,难怪一些记者诉苦说:“我们处在动辄得咎,寸步难行的境地”。对此,笔者作如下一些思考。思考轨迹之一:新闻采编人员与各行各  相似文献   

18.
一散文有作家写的散文,有诗人写的散文,有画家写的散文,有科学家写的散文,有学者写的散文。当然,也有新闻记者写的散文。作家的散文,长于述事;诗人的散文,长于抒情;画家的散文,长于描绘;科学家的散文缜密;学者的散文渊博。各行各业的人所写的散文之所长,大体根源于他所从事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在博客传播大行其道的时候,记者博客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2006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记者、主持人纷纷开设博客,成为一道风景,光是中央电视台就有小丫跑两会、柴静两会观察、伟鸿看两会、马斌读两会、小崔会客等,还有浙江在线、人民网都在这一期间开设了两会专题博客.  相似文献   

20.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12,(13):12-14
记者①的权利,在我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甚至官方也没有统一说法.例如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把这些权利定为新闻机构法人权利;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 ~ 2010)》则把这些权利肯定为记者的权利:"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只涉及记者的采访权利,其他权利则暂付阙如.这些差别,反映了我国新闻体制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