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2.
孩子身上很小的缺点,却被大人一再地放大,一再地强调,便成了不可克服的了。这便是不良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3.
暗示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它像一把双刃剑,有的暗示给孩子传达着消极信息,有的暗示则传达了积极信息。例1:消极暗示。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子学习比较自觉,还考上了一所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班。有一天,他主动找妈妈说:“妈妈,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笨?”妈妈莫名其妙:“这怎么可能呢  相似文献   

4.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有效的纠正。女儿上初一那年,一天,她放学回家时,情绪非常不好,垂着头,一声不吭。经过我的追问,她才告诉我说:“妈,今天我们班公布学年三好学生名单了,没有我。”哦,我想起来了,早上女儿是和我提过今天是公布三好生名单的  相似文献   

5.
那天,女儿放学回来就大声地嚷:“妈妈,我累死了。今天音乐老师要我领唱,不停地叫我大力一点,我的力气都差不多用完了,我以后不唱了,行吗?”前几天还为自己被选中学校合唱队而高兴得睡不着觉的女儿,才几天的工夫,就像泄气的皮球似的。望着女儿探询的目光,我决定给她讲述自己童年  相似文献   

6.
我的孩子今年九岁了,与别的孩子相比,无论在哪方面,她都无丝毫出色之处。然而,作为父亲,我却并没有感到什么难为情、或为此担心烦恼,因为我有自己的为父信条。  相似文献   

7.
曾经见过这样一句话,说“每个男人都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的父亲是个英雄,第二个梦是梦见自己是个英雄。等到梦碎了,人便醒过来,长大了”。  相似文献   

8.
曾有朋友对我说,有了孩子,自己生活最大的改变不是经济紧张,也不是精力上的付出,而是说话做事不再能随心所欲,时刻要注意孩子是否就在眼前。因为经济上的付出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是可以控制的,精力的付出是有时有晌的。而父母的工余时间大部分是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是刚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9.
爱着他的爱     
毛晓青 《幼儿教育》2002,(12):38-38
我有两个朋友,女儿叫她们王姨、张姨。有一次,王姨到我家来,女儿将自己的画拿给她看。王姨一屁股坐到地上,将画小心地摊开,一张一张细细点评:这张色彩搭配得好,那张构图不错。当然,也不全是赞扬,有时也提点小意见,“这张小里小气不大方,那张红色与咖啡色混在一起太脏了”之类。最后,王姨竟向女儿提出,能  相似文献   

10.
弗德先生是法国人,1968年出生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城市,在巴黎读的大学?他很喜欢中国的武术,在巴黎工作时,他跟着一位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的女老师学了,4年武术,从她那里知道了少林寺。他对中国的武术和文化都非常向往,1997年来到中国,他曾在电视台主持过50集的英语节目,并任一部大型教育记录片的英语主持人。现在他是加拿大一个国际教育机构在中国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暗示教育呢?暗示教育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个体或群体发出某种信息,以产生心理影响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种心理暗示:情绪暗示情绪具有感染性和漫延性。若教师情绪低落,则会使大多数学生情绪低迷,不愿与老师交流互动,进而封闭自己;若教师情绪急躁,则会使学生更加躁动,甚至对抗。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优化自己的情绪,时而充满激情、时而亲和委婉,总之是情绪饱满,学生便会愉快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教师应时刻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智力活动状态。“乐思方能思泉涌”,良好的情绪能制造…  相似文献   

12.
肖芸 《陕西教育》2005,(10):48-51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便是从孩子儿时的习惯推测他的将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有没有好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3.
在“人生”的棋盘上,儿子不会那么幸运,遇到的对手未必都是“姥姥”,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慈悲相让。所以,我决定要利用这棋盘“折磨折磨”儿子,让他尝些失败的滋味,以便帮助儿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4.
暗示的作用     
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影响,常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本着重讨论暗示的分类及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杜召荣 《考试周刊》2012,(21):168-169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投入、期望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个做家长的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家庭教育的质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且在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为保证家庭教育质量做努力。本文谈谈积极心理暗示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林怡 《家教指南》2006,(2):14-16
从著名的习得性无助试验说起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饥饿的小狗,实验地点是安装有两块木板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前年夏天,我受到职场暴力的无情伤害,愤然辞职。说真的,我已经没有资本去向旁人炫耀什么“东家不打打西家”了。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话,我说什么也不会轻易离开我所钟爱的职业的。没想到,我这边刚提出辞职,那边辞职后遗症也悄悄地来临。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里,我觉得天塌下来  相似文献   

18.
暗示法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用的教育过程。言语、表情、手势等均可成为暗示的信号。暗示主要有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基本类型。直接暗示是把家长意图直接提供给孩子,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理解、领会。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方式暗示孩子给客人倒茶。父  相似文献   

19.
奚延华 《教书育人》2001,(11):31-32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某年,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接收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又沾染上了不少坏习惯。为了使他们成为标准的美国军人,训练营的军官并不是靠强制纪律,而是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阅读,然后学着写。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起刷牙,夜晚睡觉前洗脚,衣服鞋袜放置有序,天冷开窗睡觉等等。说也奇怪,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克服了原先的坏习惯,军营整齐,精神焕发,训练刻苦,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为何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其奥秘在于军官运用了心理暗示法。 心理…  相似文献   

20.
回家的日子     
从记事起到高三毕业,我的记忆就是黑白的电影,苍白、无色。我的父母一直不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离婚那天。我上初中时,曾度过一段悲伤、麻木的岁月。那时,家在我心中就是几间房子,几面冰冷的石灰墙,没有温度,没有亲情,整天面对着爸爸妈妈两张随时都会“开战”的嘴脸,谁不高兴都可以拿我出气。到后来,我都是麻木地听着,没有任何反应。那时的我在远郊区一所寄宿制的学校上学,学校规定两星期放一次假。这正合我心意,因为我不想回家。在学校里,我可以不去想那些让我压抑的事,可以和同学一起开心地生活,不用听父母互相咒骂的秽语,不用当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