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的社会,充满了许多诱惑。诱惑往往给人以兴奋和刺激,确实让生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当我们不顾一切地投入诱惑的怀抱后,却往往感到一切走向了自己初衷的反面,诱惑也变得不再诱惑。这说明,诱惑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完全排斥诱惑、否定诱惑,如果我们的生活中一点诱惑都没有,那么这日子是不是会过得死气沉沉?可是如果我们全力投入诱惑,诱惑又会像一个妖怪,突然露出狰狞的面目。《果院》也是一篇以“诱惑”为主题的小说,但是在这篇小说里,诱惑却焕发出美丽的光焰,造就了小说特殊的美——诱惑之美。小说里的女主人公——耶尔古拜的…  相似文献   

2.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只羊,一只孩子眼里的羊。提起羊,人们首先会想到它温顺的神态,继而也会想到它因为温顺而被欺侮的样子。但是,这篇小说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一只充满个性的羊,赋予了羊崭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这篇小说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节,内容不过是要去服役的大学毕业生和祖父的一段对话。但是,就是这场孙子和祖父的对话,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孙子的提问咄咄逼人,一直想把祖父逼入墙角。但是祖父的回答轻松睿智,总能巧妙地把步步紧逼的孙子引入开阔地。这场对话仿佛是一次人生智慧的较量,读起来让我们不忍释卷。这篇小说吸引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还是在情节。如果说这篇小说没有情节,也是不确切的。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篇小说有一明一暗两个情节。浮在明  相似文献   

4.
读科技类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读文学作品,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和人。这里给大家选了一组有趣的科技说明文和一组好看的小小说。自然无限复杂,无限复杂的自然却有着完美的秩序;自然界充满竞争,充满竞争的自然界却也充满和谐。《合作勤劳的蚂蚁》《热心的海葵》《动物的和解能力》三篇科技说明文,内容不同,却都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中的秩序与和谐。蚂蚁的合作勤劳,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助共生,各种动物通过和解的方式消除紧张的关系……让人看到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温情的一面。这一切是多么有趣神奇!读这些文章,或许还会让人从动物身上学到些什么,有所长进。读小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阅读小说就是阅读世事,阅读人生。尽管小说写的是别人的故事,但读得多了,也有可能会成为你“阅历”的一部分呢。  相似文献   

5.
一,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胺炙人口的作品,有多篇被选人中学课本。《捕蛇说》就是其中之一。该已深人到当代中国的千家万户,“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多少人已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尽管如流,如果贸然问一句“这篇章是什么体”,只怕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会回答的也可能众口一词说是散,“柳宗元在永州亲眼看到这种情景”,以自己的笔描写自己看到的实事,不就是一篇纪实性散么!我们问过几个教过这篇课的中学老师,也都是这样回答。从来没来人把它当成小说。但是,反复地阅读几遍之后,我们对“纪实性散”说产生了怀疑,认为它只能算作一篇小说,一篇篇幅不长的唐代言小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小说的写作。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传统的小说概念出发来挑剔,我们可能很难承认《凝视》是一篇成功的小说,但是,如果从小说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借鉴来理解、对其认识深度作一番考察,我们不难看出《凝视》是一篇借鉴现代主义有所创新的成功之作。以传统的小说概念标准来衡量,《凝视》似乎显得十分平淡。在这里面确实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什么性格独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亦无什么特出之处。一个女律师由于长期承受沉重心理负担,压抑过度而产生视幻觉,却自认为是一个真正的眼疾患者,执著求医,可谓再平淡不过了,然而,作者敏锐地感受了这个生活中有几分可笑,有几分荒诞色彩的现象,并且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现象,赋予了具有  相似文献   

7.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8.
大嘴的答案     
大家仍旧在如常的生活中数着一天天的日子。但我在一刹那间,突然对生活充满了感谢,脚下的每一步路都寓示着某种含义。在这对夫妻的坚强意志下,一切对于生活的阴暗理解全都远去了。我不知道人活在世上,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但是,我们往往把幸福定义在金钱的满足上,往往忽略了另一面。其实,与命运从容地抗争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流光溢彩,让人流泪。夕阳,被人们踏得有些零乱,曲终人散,这场大型的祭祀总算结束了。在楚国,只有贵族才会如此声势浩大、兴师动众,而组织这场活动的门客们真的是累坏了。树上,归鸦在盘旋…  相似文献   

9.
快乐如风     
“生命是一篇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好。”塞宁卡说。于是我想,文字也是一样吧。每个人文字的长短好坏都由自己来决定。文字像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它会哭,会笑,会喜,会闹,能让你悲伤,会使你感动,也为你带来快乐。文字所带给你的快乐并不同于其它快乐,它使每个阅读它的人时时有种向上的力量,喜悦的文字带给我们精神上的通透,悲伤的文字让我们得到启示,幽默的文字让我们开怀一笑……生活中充满了绚丽多姿,纷繁复杂,当我们面对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如何去留住它其中的精彩呢?于是,文字帮了你的忙,它为我们记述了一切美好,一切希望,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太阳为谁升出来》是一篇中规中矩的现实主义小说,但你也可以说它非常“后现代”,它解构了它所写的一切;《纪念碑》是一篇先锋小说,但却体现出本土化,具有本土之根。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一片人间净土。但边城虽然是一片人间罕有的净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并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他们的生命里也充满了悲剧,充满了苦难,充满了无常。在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也确实读出了他对一切真、一切善、一切美的生命发自内心的祝福,从中读者也能获得心灵的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慰藉。或许,这是沈从文作品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最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摄影是一种帮我们看见美、记录美的重要方式。现在很多父母习惯给孩子拍照,定格孩子的成长瞬间,但如果我们用拍摄的角度教孩子学会观察,看见生活中的美,也是家庭美育的好办法。小雨点妈妈是一位摄影师,每天在她的朋友圈里都能看到她和大家分享一些精美的作品,但是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特别普通的小物件,这个物件在她的镜头下会显得与众不同,比如本来凌乱不堪的窗台,但是通过相机却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本期《收获》中最具震撼力的小说是旅美作家王瑞芸的中篇《姑父》。这篇小说有如一记重拳,穿过时间的河流,重重地击中了我们,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炼狱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精神和信仰,如何让高贵沦丧,令亲情避让,使一切价值倾覆无存。它深入刻画了一个在极左年代里无辜遭受摧残的姑父形象,二十年的牢狱之灾使一个曾经充满朝气、梦想和魅力的英俊青年变成了自私、懦弱、委琐的神经质老头,即使出狱后,他也依然无法从梦魇中醒来,继续自顾自地生活在那无边的心灵黑暗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小说这类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学形式,如果千篇一律地按照小说"三要素"进行教学,会贻害无穷。我们可以通过"虚构和叙述"来解构小说,虚构让其成为小说,叙述又体现着作者生活经验;虚构与叙述,充满了张力,让小说既摆脱了无趣的平庸,又拥有了美丽的真实。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呢?毕飞宇认为,"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广东卷)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①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博览》2011,(3):50-51
在这个即将温暖的季节里,鱼儿们还真叫一个如鱼得水啊,可能是学习中辛苦的汗水,也可能是充满成就感的泪水,总之事情的结果都是出乎意料地好。鱼儿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不愿很努力很专一地投入其中的,但是这个月的成绩却好得让周围人觉得“蹊跷”!本月里和朋友相处也会擦出很多火花,给鱼儿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好的提示。钱财上更是不用愁了,由于...  相似文献   

17.
当(故事新编)这部历史小说集编印出版时,鲁迅写了篇自序,在序言中,鲁迅对这八篇作品多有不满之处,认为:“其中也还是速写居多,不足称为‘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①对鲁迅自己认定的这三方面的不足,我们如果作一客观分析,就会发现:说这些作品多为速写不像小说,是自谦之词;说有时是信口开河,正反映了作品中艺术想象的丰富;而其中的油滑之处,则正是鲁迅小说幽默风格的体现。所以都不能算是缺陷。但…  相似文献   

18.
读与思     
这篇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哲理意味的故事。我们常说,存在决定意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意识也常常决定存在。一个人生活得好不好,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则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确实和他的生活遭遇相关,像小说中那个自认倒霉蛋的"他",如果厄运不是频频降临在他的头上,也许他不会那样悲观泄气。但同样的遭遇,在不同人的身上又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像小说中的那位男作家,他津津乐道的,永远是自己的幸运,永远是自己得到的帮助和爱。  相似文献   

19.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20.
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出版家和翻译家。但正是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才子,却始终游离于文学史之外,不免让人遗憾。邵洵美长期以来被文学史忽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他的诗作具有“颓加荡”的特点;另一方面他和鲁迅的敌对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邵洵美的诗歌,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诗歌也并非全都流于描写声和色的诱惑,而且后期的一些诗作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也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