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在高等院校,要使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和准则,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治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在高等院校,要使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和准则,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治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诚信品德养成中的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在高等院校,要使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和准则,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制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诚信既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法律范畴。在教学上,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课来担负,而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由两门课组成,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独立的课程体系,使教师在教学中对法律和道德的有机联系关注不够,因而,诚信教育存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分离的现状,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缺失的原因之一。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具有密切联系,从渊源上看,法律诚信源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法律化,法律诚信是一种法律制度的运行,需要道德支撑;道德诚信要靠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  相似文献   

5.
整顿和规范中国证券市场的核心是真正实现公平原则。道德是制度安排的基础。一个能够贯彻“三公”原则的、规范的证券市场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需要一支有力的执法队伍,同等重要的是需要市场主体具有良好的法律信仰和道德信守。防范与化解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途径是德法融合、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重树市场主体诚信的道德理念,发挥道德与法律的各自优势,形成制衡机制,以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良性互动来维护证券市场的正义与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环境下,社会普遍出现主体信仰缺失、人文精神失落,以及社会道德判断标准混乱、道德水准下降、道德使命感薄弱等现象,和谐社会的构建遭遇到了不和谐的时代难题。对于这一难题的化解,当然要靠法律,但也需要诉诸道德。道德需要显性的“外在”的规范和标准,更需要语文这一“内在”的信仰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俊 《教育与职业》2020,(1):95-100
在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强化法律信仰,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指引和评价作用、预测和强制作用以及教育作用。当前由于社会上不健康的价值观念横行、校园中法律虚无主义不断蔓延、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法律信仰缺失,对此文章提出依托课堂教学,加强法制教育;依托实践锻炼平台,强化法律实践;依托日常教育和管理的法治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依托职业道德法律化,加强法律治理;依托专业文化建设,加强道德教化五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  相似文献   

9.
社会诚信缺失应归因于信仰、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等众多方面。道德信仰的重建非短期可以完成,剖析法律制度对社会诚信造成的影响显得更为迫切。在法律制度层面,法律体系是否完善、行政执法是否规范公正、司法公信力的高低以及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均对社会诚信直接产生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须正视法律制度及法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目前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因而我们党提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政务诚信是其他行业诚信、个人诚信的基础与前提.在2011年发生的“一元举报奖”事件中,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普遍都受到质疑,这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发展,通过对该事件的法律分析,指出该事件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鼓励检举人举报税收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论文摘编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林妙珊邮编 :510631)诚信既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法律范畴。在教学上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课来担负 ,而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由两门课组成 ,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独立的课程体系 ,使教师在教学中对法律和道德的有机联系关注不够 ,因而 ,诚信教育存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分离的现状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缺失的原因之一。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具有密切联系 ,从渊源上看 ,法律诚信源于道德诚信 ,是道德诚信…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既要靠道德力量的自律,也要靠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推进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需要对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由一系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大学生实际相吻合、与诚信道德建设内在要求相一致的具体制度所构成,包括政治诚信制度、学习诚信制度、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人际交往诚信制度、就业创业诚信制度等实体性的制度内容,也包括诚信评价制度、诚信信息采集记载制度、失信处罚与教育制度、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等程序性的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诚”和“信”互训,共同构成“诚信”概念的内涵。诚信在伦理层面上是德性和规范的统一。诚信在德性层面上以信仰为基础,诚信信仰是个体诚信品质的精神保证。诚信在现代社会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诚信德性意义的退化,诚信信仰失去其精神、价值内涵,沦为世俗功利考量的工具;另一方面是诚信现实规范的缺失,诚信规范的缺失是诚信信仰弱化的反映,同时也在阻碍着诚信信仰的践履并加速其危机恶化。只有在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诚信实践中,才能实现诚信的德性化意义和规范性要求,进而实现诚信信仰的维系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准则.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所在,对“诚信”道德的内容、体系及其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大学生诚信意识越来越淡薄.本文指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意义所在和缺乏诚信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明确其目标和内容,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教育过程,要完善和规范信用考评体系,要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诚信意识是网络伦理道德的一个主要内容,对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诚信意识具有必然存在性、现实存在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培养他们的网络诚信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有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造成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从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管理强化这三个途径入手,通过提高信息素质、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网络道德的培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归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永根 《江苏高教》2005,(2):112-114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或多或少存在不诚信行为。本文拟从制度层面、道德角度分析产生这种不诚信行为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和法律角度探讨构建有效抑制就业市场中不诚信行为发生的诚信制度体系,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有效监督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讲德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学校这块阵地,用先进的文化思想来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把法制和德治结合起来,教育广大师生不但懂法、守法,还要学会用法律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讲德治,要加强理想信仰的教育,高举科学的旗帜,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将“政治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用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师生的每一言行。讲德治,要重视道德观念的教育,重点强化…  相似文献   

20.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价值追求。大学生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大学生诚信素养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同时提出要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