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静 《文教资料》2008,(2):142-14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1)要注重激发动机,使学生"想质疑问难".(2)要注重营造环境,使学生"敢质疑问难".(3)要注重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质疑问难".(4)要注重坚持不懈,使学生"常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2.
1、通过数数认识"百".学生拿出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到一百,十根十根地数(10根一捆),数到一百;老师随意报出一个数,学生接着一个一个地数下去,数到一百,十个十个地数下去,数到一百;教师出示一根小棒、十根小棒(10根一捆)、百根小棒(10根一捆的10捆),学生观察,进一步认识"百".即领会10个十是一百和计数单位"十"和"百"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关系.2、通过组成与分解认识"百".(1)以"十"为计数单位,把"一百"分解成10个"十".反过来,把10个"十"加起来组成"一百".(2)以"二十"为单位把"一百"分解成5个"二十".反过来,把5个"二十"加起来组成"一百".(3)以"五十"为单位,把"一百"分解  相似文献   

3.
第一步:讲清"一"(个)、"十"、"百"三个较小的计数单位的实际含义.(1)教师拿出小棒,先和学生一起,一根一根地计数,计满十根捆成一捆.然后再边指(指1O根一捆)边讲边写:10个"一"是"十".(2)教师又拿出10根一捆的小棒,和学生一起一十一十(一捆一捆)地计数,计满10个"一十",捆成一捆.然后,边指(指lO个十根一捆)边讲边写:10个"十"是一"百".(3)教师讲述:计数时,要根据数的大小,采用适合的单位.如,计10以内的数,我们要一个一个地计,这个"一(个)"就是计数  相似文献   

4.
一、一堂发人深省的数学课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5.
常识性文章"如果带一点儿风趣,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就比较大——也就是它的效率就比较大".(叶圣陶语)《我的旅行》采用了拟人化的自述形式,介绍了"我"(一颗小小的豆瓣)在一个孩子的身体里旅行的经过,形象地说明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教育学生吃东西不要"吃得太快",要细细咀嚼.课文把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学生读起来饶有兴味.这篇课文怎样教?我在备课中考虑了这样几点:一、字词教学三年级仍然要重视识字教学.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15个,暂时不要求掌握字形的生字2个(渣滓).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过程(一)Warming-upStep1.Sing a song"I'm acat".(通过歌曲的演唱自然地导出I'm…句型,为下一步交流做好铺垫)Step2.Free talk:I'm Ms.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Step1.Warm-up(略)Step2.Revision(略)Step3.PresentationT:Today we’ll go on learning the lesson about"Parts of the Body".(PPT呈现课题)T带读课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2.让学生们在自己亲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几分之几"的概念。3.让学生们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并认识几分之几并能正确表示出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活动呈现积极的状态.为了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应该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翻开中外文学作品,不乏文质兼美、富有情趣、哲理和贴进学生实际的范例,政治教师可以把其用于不同的教学阶段.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语文基本能力",即指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它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其他一切教学内容都应以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为核心".(江西教育出版社<语文教育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12.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13.
心的交流     
作为数学教师.我尝试着让学生写学习报告来总结反思学习一个章节个人的成败与得失.学生的学习报告从单纯的学习慢慢地向生活中延伸,阅读中有意料之中的兴奋,也有意料之外的震憾!带给我的是烦恼中的快乐,用心思索中的痛苦.逐渐地阅读和回复学生的学习报告,成为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学习报告也演变成师生之间"心的交流".(学生徐渊谓之)这也印证了赫尔巴特的教育名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3.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诱趣激学师:我们班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听问题、出手势)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目标是:学生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它的计算法则(通过解答相应的应用题来完成)。引导学生理解意义时,教师可分两步进行: 1.观察答问,孕伏意义。出示小鸡图,教师说明图里的9只小鸡大小一样,并提问:1只小鸡是9只小鸡的几分之几?2只小鸡是这群小鸡的几分之几?4只小鸡占这些小鸡的几分之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或者说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它的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Warm-up1.Let’s sing"Colour song".(复习有关颜色的单词)2.Greetings.(用"What colour do you like?"来提问,复习"I like…"句型)Presentation 1.谈话导入。2.出示图片,教授sweater,skirt,jacket,dress,T-shirt,shirt等词和相关动作口令(播放课件和光盘)3.游戏:Bomb!操练表示  相似文献   

18.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承前启后的文学设计范式,内容安排删繁就简,组织活动层次分明,采用重难点逐个击破的策略,借助学生已有的小猴分桃经验,由"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迁移到"将一些物体平均分",由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迁移到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从而感知分数本质特征,丰富分数内涵.这是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基础,更是五年级认识单位"1"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一、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之一。我在教学“8”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认识8的主题画:这幅图里画的是什么?数一数共有几人?(整体观察)游泳池里男、女各几人?……(部分观察)这幅图说明什么道理?(从部分回到整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收到以下效果:1.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经常洗澡、勤换衣裤、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2.为教学8的组成作了铺垫。3.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孕伏了应用题的基  相似文献   

20.
一、整体感知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 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 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