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淮南”这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地理空间的淮南、行政区划演变中的淮南、《淮南子》、淮南王四大语义。广义的“淮南学”是研究在淮南的地理空间及其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淮南学”就是要研究《淮南子》的文本内涵。围绕它而产生的文本流变,以及围绕《淮南子》作者刘安及其门客而产生的对淮南国历史及汉代历史的上下延伸。由于“淮南”本身的多义性、《淮南子》杂家著作的性质。“淮南学”的研究必须是多学科渗透参与,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万物莫不尊道而重德”的价值主张,进一步提出了“体道抱德”的养生观念.《淮南子》将养生与修仙得道有机地结合,在炼食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明了豆腐,从此豆腐文化誉满天下.在营养饮食方面《淮南子》中强调“食者民之本也”,主张均衡营养,适时养生.《淮南子》养生术对现代养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53-154
一、晏①、明②。阳也。①“晏”,晴朗。《说文·日部》:“晏,天清也。”《文选·杨雄<羽猪赋>》:“天清日晏”李善《文选注》:“晏,无云之处也。”②“明”,指白昼。《左传·昭公元年》:“明,阳也。”二、旰①、晏②,晚也。①“旰”(gan),晚,天色晚。《左传·襄公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淮南子》的文道关系,对《淮南子》之“道”作“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阐释。就形而上来说,《淮南子》之“道”是本体之道,《淮南子》称之为“一”;就形而下来说,是指具体的自然、社会中万物特殊的规律、法则。同时,《淮南子》也认为文艺是人的精神情感的表达,而人之“情”来源于人之“性”,“性”又本于“道”。这样就圆通地阐释了文道的关系,在本体论的视域中,赋予文艺以形而上的依据。把文、情、道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尝试性地进行儒道文艺观的融合,对后世的文艺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籍《淮南子》中有一则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对于这则羿射十日的记载,近现代研究一般都将之作为神话故事来看待。如何新先生就认为“羿射十日”的故事是一个名的古代神话。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朱芳圃教授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中也认为《淮南子》中的记载是神话故事。但笔根据现代科学知识推测,“羿射十日”并不全是神话故事,而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确曾发生过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其作者刘安是徐州历史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人。它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文化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是汉代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其体系庞大而系统,表现出汉人的宏伟气魄。它所包含的逻辑思想上承先秦,下启魏晋,以这明清,其所富含的逻辑思想一如中国传统的逻辑思想,繁星闪烁,虽然不很系统,但涉及到的逻辑问题,透彻明了,博大精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逻辑思想:一、《淮南子》及其作者。二、《淮南子》的逻辑思想:(一)《淮南子》论“道”的概念;(二)《淮南子》的名实观;(三)《淮南子》的推类思想;(四)《淮南子》对多难推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一书的古今取向比较复杂.从坚持道家自然主义道论思想出发,《淮南子》在其具有总论性质的篇章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崇元古倾向,故而其文艺思想也体现出与道家文论思想相一致的一面.但是在具体论述“事”“物”的过程中,《淮南子》又抛弃了论述“道”“术”时的古今取向,推崇圣代、主张乘时应变,从而对儒家思想及其注重教化、重质尚实的文艺理论进行了肯定和实际践行.而《淮南子》“通古今之事”而求治的编撰思想与目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在古今观念及文论思想上的这种矛盾.由此,其古今取向更能反映出《淮南子》对先秦诸家尤其是儒道两家文艺思想的综合性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淮南”这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地理空间的淮南、行政区划的演变中的淮南、淮南子、淮南王四大语义。广义的“淮南文化”就是根据这四个语义,研究在淮南的地理空间及行政历史沿革中发生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文章分析了淮南文化构成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叶知秋”,淮南王刘安头一个说。其《淮南子》(即《淮南王书》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命手下门客或日食客或日清客集体撰写的一部杂驳斑烂的纯学术之书)有语:“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这以后才有了《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  相似文献   

10.
“一寸光阴一寸金”探源“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是几乎尽人皆知的比喻时间宝贵的名言。它是从“寸阴”引伸来的。阴,日影,一寸之日影,指时间之短暂。旧版《辞海》“寸阴”条下,引《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晋书陶讯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6.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