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讲授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都离不开地理图像的运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资料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从读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二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有两幅素描插图,即“图13.7热带草原湿季风调雨顺时”与“图13.8热带草原干季延长缺雨时”,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干风”、“湿风”从哪里来?事实上,给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带来降水的“湿风”,有来自印度洋的,也有来自大西洋的;造成热带草原气候“干季”的“干风”,有来自纬度较高内陆地区的信风和亚洲季风,  相似文献   

4.
1.本章由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两部分内容构成。中国的天气这部分内害主要进述了卫星云图及天气疆报图的识读,气候的知识主要介绍了气候要素的特点,如气温的特点及温度带,降水的特点及干湿地区,还有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总特点。最后,还介绍了在我国影响比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灾害。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是中国地理的基础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节为后续中国的人口、民族、地形分布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是作为中国公民必备的知识。本节教材容量大,学生知识储备少,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针对该节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谢念先 《地理教育》2013,(Z2):94-95
【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季风与降水。3.我国的气候特征。【难点】分析地形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学法指导】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九义”《地理》第四册第九章“中国的农业”,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地位,农业五个部门的生产特点,农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讲好本章课题比较重要。下面是笔者在这一章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以求教同行。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基本特征是领土、人民和主权。现行《地理》课本,用不同章节讲述国家的基本特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一味地沿袭传统的内容表述,在今天看来“中国的疆域”一节,不仅显得陈旧,而且有的内容和表述方法甚至是错误的。此节内容作为“中国地理”的开始部分,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摒弃陈旧的东西,编写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目前,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客观上存在着教学进度不齐、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等问题。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其作为一门政治课的性质、作为一门理论课的特点,并且宜遵循“宜粗不宜细”的基本讲授原则。  相似文献   

11.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及考情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必修第二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此考点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特点,但是还缺乏对原理和规律进行独立归纳的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内容。必修3主要是区域地理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始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本节将前面的区域农业知识落实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上,由“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四部分组成,旨在学习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是中国地理的基础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节为后续中国的人口、民族、地形分布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是作为中国公民必备的知识。本节教材容量大,学生知识储备少,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针对该节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课标解读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和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也是干湿区、温度带、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地理教材中,每一章教学内容的后面都有一个《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研究"是针对一章所学内容设计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它们切入点小、针对性强,利用好这些"问题研究"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建伟 《地理教育》2011,(10):15-17
一、知识构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这条课程标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二部分是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第三部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呼唤教育学理论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反思自身与马克思主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被日益权威化的情况下,中国教育学的反思面临着特殊的困难。这迫使其需要首先将重新理解马克思作为一项前提性任务,因而中国教育学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中国教育学"回到"马克思有三种方式:其一,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中国教育学与其它思想对话的知识基础;其二,马克思的方法论作为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指南;其三,马克思的立场作为中国教育学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课标解读本章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是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呼应,是对中国地理学习的总结,也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结合点,更为下一步学习乡土地理做好铺垫。本章内容没有明显的课程标准要求对应点,但为教师灵活把握教材、合理有效的整合课程目标创造了条件。教师要根据当地实际,选取适当的区域为案例,巩固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相应的课程目标,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相似文献   

20.
正在对银川市义教阶段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调研中笔者发现,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是教师普遍认为的教学难点,难在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标准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下主要呈现笔者对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理解和教学实践建议,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一、课程标准简析1."区域地理要素"的呈现体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