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生产活动由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大部分构成。本部分内容论述了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类型,阐明了区位因素对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对世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和三大工业区域案例分析,扼要论证了区位因素并分析了在工农业生产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课...  相似文献   

2.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一、精简、增加和共有重点内容分析新教材精简内容新教材增加内容 新老教材共有重点内容 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工业布局相关内容(移到高三年级选修教材 ) ①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②国外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③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 ④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 ⑤世界粮食问题 ⑥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⑦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⑧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发挥地区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春艳 《地理教育》2002,(1):13-14,25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讲述了人类满足生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本单元对这两种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层次、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新教材前四单元编排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大环境,在此基础上,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重点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础,也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总体规律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区位的含义。2.掌握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类型中处于最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农业活动,所以本单元首先介绍的就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节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是农业地域类型。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众多的农业地域类型中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现代的混合农业。  相似文献   

6.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是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7.
温室和阳伞效应的平衡与失调世界范围的天气、气候异常,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格外关注和热烈讨论。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人类活动(泛指人类的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程志军 《新高考》2006,(11):46-49
一、重点知识拓展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本身。教材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9.
程喆  王颖 《地理教育》2010,(5):30-34
一、考点分析考点1.综合分析世界自然地理特征——陆地和海洋环境【命题角度】以各种图表或人类生活生产的实际现象和问题为载体考查世界陆地和海洋的自然环境,如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考查;世界各地地形区对气候、河流、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形式,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社会信息是自在的自然信息和人的精神活动的自为、再生信息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它是已被人类认识把握,以及人类意识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那部分信息世界的总称.可以把整个存在世界划归四个次世界(一个物质世界和三个信息世界):世界一--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以物质体的形式存在);世界二(信息世界一)--自在信息的世界(以自在信息体的形式存在);世界三(信息世界二)--自为、再生信息本身的活动(主观精神的世界);世界四(信息世界三)--再生信息的可感性外在储存(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在三个信息世界中镶嵌着三个社会信息世界.社会信息被人类主体认识和改造了的性质,规定着社会信息具有信息三态、三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材内容既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又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阶级、时代的要求编写的。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自然会伴随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体验,而教育者在编写历史教材时必然会流露出相应的情感,导致某些教材内容本身不可避免地蕴涵大量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居住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聚居地--聚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起点,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和必然产物,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居住地,因此教材在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类活动的场所--聚落.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述以下三方面内容: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其中城市聚落是重点,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是重点中的重点;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和世界城市化进程差异是学生相对难以理解的,可定位为本单元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原子物理主要介绍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逐步揭示物质世界本质的过程,其研究方法和探索过程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内容与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现代高科技等有密切联系,是新课标选修模块内容之一.该部分内容较多,为便于记忆,提高复习效果,现将该部分知识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即“一”个重要的实验、“二”类光谱、“三”种模型、“四”种核反应、“五”大发现、“六”类热点题.  相似文献   

14.
从高中《地理》必修课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看,由上册自然环境的内容扩展到下册人类的基本活动,讲述人类如何为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主要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联。第五单元是讲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依照整套书的内容结构和大纲的要求,我们在编写本单元教材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紧扣主线: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环境与人类生存”是这套教材的主线,本单元无论是讲述大气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等基本规律和状况,还是讲述天气系统、气候资源、气象灾害,以及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都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既阐明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又指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一次质的飞跃。然后再引导学生认清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丹 《地理教育》2010,(1):31-33
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人文地理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内容。本模块的主要原理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选择,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人口和环境关系原理、城市聚落和城市化原理等。其中人口内容放在学习的第一章是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认知人类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温室效应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温室气体增多,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对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认识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生产活动与工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获得所需农业产品的生产活动。一般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工业生产活动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工业原料(包括农业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需要营造开放的教学格局。为此,可以尝试超越从认识论角度采用的主客两分的思维框架,而从生存论视角采用“人—世界”关系的理解框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经历看作个体与他置身其中的学科世界的交互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科世界向两个方向开放:其一是人类文化世界,其二是个人精神世界;让课堂教学实现人类文化世界与个人精神世界的相互沟通,最终让学生创造性地占有人类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产业界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生产的大趋势下,农业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农学专升本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已较成熟,推进实验课程学科交叉培养难度较大。以农业教育、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生产为背景,依托贵州师范学院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从属于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优势,围绕新农科的核心素养开展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线,建设产地环境分析单元、农业生产单元及投入品单元、农产品采收和贮存单元、农产品的粗加工单元和产品质量控制单元五个模块单元相互交叉融合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验”课程改革,以期为培养新农科农业生产技术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