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克林柏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自主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指导下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和实践呢?先来看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师生对话:眼例一演四年级《雨中》教学片段师:苹果滚了一地,这时姑娘最希望什么?生:汽车能停下来……有人帮她……师:来帮姑娘———生:捡苹果。师:但是,姑娘———生:担心了。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皱起了眉头。师:她是怎么想的?生:他们捡了苹果会跑走的……师:这段话该怎么读呢?生:读得快一点、轻一点……眼…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所指的“对话”,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灌输式"教学到理解教学;从"独白式"教学到对话教学;从"接受型"教学到反思教学等,不胜枚举.而其中的对话教学从开始的教学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教学形态,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也使课堂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尊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种交往、互动,是精神领域的对话."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就是师生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蒋志明 《考试周刊》2007,(11):106-1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诚然,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此,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都非常重视,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只是让对话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忽视了课前和课后的对话,使对话缺少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对话新理念。其实,对话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展开,更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自主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指导下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为目的,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其中的“对话”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自我对话、师生与环境对话、师生与社会对话,它们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中介,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追求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很显然,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平等交流,意味着合作探究,意味着多向互动,这是一种崭新的教学之路。因此,研究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与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必须认可“对话”;教学必须走进“对话”。教师认可“对话”的起点在于认识“对话”。何谓“对话”?在巴赫金看来,“生活中一切全是对话”。人现实地存在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人的存在本质就是“我与他人”的对话,这种对话每时每刻都在以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着,并渗透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及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在克林伯格看来,所有的教学之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于是,“平等对话”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改了传统教学中“一言堂”、“填鸭式”等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拥有了话语权与思想权,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精彩。  相似文献   

13.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对话教学是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当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自由对话正成为课堂教学实践与行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以对话为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实质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对话教学中的伪对话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的理念。首先,它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格局,有利于营造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所指的对话,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质。对话策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学生、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关系的有效确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重新认识和确立阅读关系,共同亲历阅读过程,拓展丰富阅读时空,从而使教师在“平等对话”中真情耕耘,欣喜收获;学生在“平等对话”中个性张扬,全面发展;文本在“平等对话”中展现风采,再现创新。  相似文献   

19.
“对话”理念引入语文教学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中的一大亮点。在《标准》中 ,“对话”一词出现在两处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前者指一般教学对话 ,包括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主体间对话 ,它贯穿在语文读、写、听、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后者指阅读教学对话 ,它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2)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教师引导学生在同伴之间展开对话以加深对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说明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独白”走向了“对话”,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地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改变了学生正襟危坐、规规矩矩接受教师的教训和灌输的状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且道出了理想追求。一、民主平等是对话的实质这里所说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育交往的手段,是一种教育情境。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