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高校师生学术活动和学术不端检测现状的基础上,以图书馆为文献检测中心,拓宽文献检测范围,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核和评价程序,保存学术信用记录,建立学术诚信数据库,在学术制度和学术组织的保障下,构建预防和处罚并重的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并结合高校学术不端检测的现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学术界一种十分恶劣的现象,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有泛滥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净化学术环境的需要,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文章从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原因入手,对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功能做了详细解读,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在湖南召开的第21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上,部分杂志社提议希望从2010年起对档案学术不端行为展开联合行动,建立共享学术信用库,联手抵制和惩戒档案学界愈演愈烈的剽窃、抄袭及一稿多投现象.会后经本刊与<北京档案>、<档案时空>、<四川档案>杂志社协商,四家期刊从2010年起共同遵守以下约定:  相似文献   

4.
从责任编辑视角谈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使用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从责任编辑的视角,根据使用AMLC的经验,分析AMLC的使用对责任编辑工作"微环境"的若干影响,并建议建立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编委成员"共享"审查制度、同行编辑部间的"防范"联结机制,以克服AMLC的局限性,遏制学术不端。提出了完善AMLC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华  崔洁 《编辑学报》2010,22(2):153-155
为充分发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的作用,有效提高期刊编辑辨别学术不端文献的能力,建议在使用AMLC初审稿件时,将AMLC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的角度审视全文,具体分析判断来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及其程度,在使用AMLC时遵守保密原则,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对编辑来说,既有很多好处,也存在不少问题。编辑不能简单机械地以软件数据和重复率高低来决定文章能否使用,要正确分析软件的数据,充分利用编辑部的三审制、专家审稿制和编辑负责制,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软件数据,严格把关,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淑娟 《编辑学报》2005,17(3):173-174
针对目前科技期刊存在的一稿多投等作者学术信用降低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应建立作者的学术信用评估系统.提出了作者学术信用系统的2种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与运用,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有利于防止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8.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CNKI和万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情况,分析这两种文献检测系统的主要检测指标和检测报告,探讨文献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蔚 《中国出版》2012,(12):44-47
学术不端与学术不端检测这对矛盾产生的基础是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实施,他们的发展过程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目前达成了动态的有利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发展的动态平衡,在法律学上明确了低于2500字或少于10%的非"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引用是合理引用。笔者建议构建一个有利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发展的环境,并强调惩戒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事件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术期刊的出版中,如何杜绝和防止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成为学术期刊编辑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期刊界近些年使用比较普遍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知网检测系统的使用情况,对其中常常出现的失真情况进行了一一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把握和判断学术不端起到一个很好的提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陈雯兰 《编辑学报》2013,25(4):364-365
对于科技论文的学术不端有检测、惩治和教育几个环节。针对不同的作者,编辑应采取相应的学术不端教育策略:高职称、高学历作者——润物无声式;在读研究生作者——柔中带刚式;女性、35岁以下、低学历者和低职称作者——谆谆教诲式。这对编辑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频繁出现学术不端问题,其中学术期刊是学术失信的高发领域,作者缺乏诚信固然是产生学术不端的种子,作为学术期刊诚信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的编辑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为净化学术环境,本文从分析稿件处理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入手,提出加强编辑道德教育、签订诚信责任书、规范审稿流程、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抽查和审查、建立编辑成长的良好机制等净化学术期刊编辑行为的措施,系统地防范可能出现的编辑学术不端行为,使得学术期刊编辑成为真正的科学“守门人”。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学术不端行为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钢  徐锦杭  丛黎明 《编辑学报》2015,27(3):246-248
对《浙江预防医学》杂志91位审稿专家现场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审稿专家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和审稿入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率较高,但还不够全面,对作者“不当署名”行为、审稿人“故意拖延审稿”“提交不客观的审稿意见”行为的认知率较低.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学术期刊编辑部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审稿专家提供培训,以提高审稿专家对学术不端行为认知的水平和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医学期刊修回稿再次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曼 《编辑学报》2013,25(2):146-147
对高文字重合度的刊发文章的初投稿、刊发稿的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和稿件内容进行比对,对本刊稿件和疑似源文献投稿时间和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刊期和编修过程是影响刊发文章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建议编辑对修回的稿件再次进行刊发前学术不端文献检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学术出版中遇到的学术失范行为案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不端新的表现形式及发生原因.认为:学术不端可能发生于学术出版的任一环节,必须引起重视;自觉性的科研道德要求及制度化的出版流程管理,仍然是保持学术纯洁性、防范学术不端的主要手段,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贤 《编辑学报》2015,27(2):119-121
阐述编辑主体意识在学术不端防范中的重要性,分析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要发挥主体意识:收稿前对作者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初审时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对发表前的稿件再次把关;主动借助社会监督;对有学术不端行为者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18.
李新根 《编辑学报》2022,34(2):179-183
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为参照,探讨了同行评议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及成因.为更好地防范此类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及编辑应对专家信息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淘汰不合格审稿专家;强化编辑初审力度,控制稿件送审频次;加强交流互动,提高稿件送审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期刊...  相似文献   

19.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  相似文献   

20.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