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四》。《战国策》简称《国策》,它记叙了春秋之后到秦统一以前二百五十五年间的历史事件。原书由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编次混乱,名称不一,后经西汉学者刘向校正、编次,并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计三十三编。虽所记史实间有夸大之处,但却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料;而且文气纵横,文笔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篇文章写的是赵孝成王元年(公无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谋求解围的事。当时赵惠文王新死,孝成王即位,年幼,由惠文王之妃威后(即文中的赵太后)执政,秦国趁赵太后执政不久,立足未  相似文献   

2.
讲传统故事 "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那么,父母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子女呢?<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说的是,在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刚刚去世,太子丹即赵孝成王继位.赵孝成王太年轻,实际上是由其母赵太后垂帘听政.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五册《触龙说赵太后》一课,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它所记的是一件历史事件。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太子丹立,号孝成王,年少,由惠文王之妻赵威后(即文中的赵太后)执政。秦国趁机伐赵,攻下赵三座城邑。强敌压境,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提出必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的件条,才答应出兵相助。赵太后因溺爱小儿子,反对长安君入齐为人质。群臣竭力劝告,赵太后拒谏,并扬言:“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堵塞了言路,形成僵局。文章一开始就突出了秦赵、齐赵、赵国群臣与太后之间的三重矛盾。就是在这样的紧张危急的气氛中老臣触龙却“愿见太后”。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公元前265年,越国国王赵惠文王死去。其子丹——赵孝成王即位。由于孝成王尚年轻,赵国的政权由孝成王的母亲赵太后执掌。  相似文献   

5.
从触龙的“徐趋”说到古代的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赵策四》里讲了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死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但孝成王还年幼,所以赵太后就临时掌管朝政了。而在她刚刚当权的时候,秦国就趁赵国还在办丧事的当口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救兵,齐国却提出了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太后不肯。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地劝谏,太后还是不肯。事情正僵持着的时候,来了一个老臣叫触龙,说是要见太后。文章写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触龙来劝谏,写触龙上殿之后慢腾腾地走,化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太后的面前。文中就用了一个“徐趋”来描写触龙上殿以后行走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选秦历史散文《战国策》,以记叙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为主要内容。这些纵横家们,能说会道,长于论辩说理。其言论,内容精辟,启人心智,形式巧妙,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入选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是这类散文的代表。细细研读,其艺术性让人回味无穷;其思想性使人倍受启迪。现就文章的语言艺术作简要分析。一、避其锋芒、欲擒故纵。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承了赵国的王位。因年幼,于是由赵太后执政。此时的赵国,新旧更替,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7.
《触龙说赵太后》开篇以“新”、“急”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赵国面临的危机。公元前206年,赵惠文王殁。新君赵孝成王年幼,其母赵太后(即赵威后)垂帘听政。秦国乘赵之危,聚兵来犯,赵国无奈向盟国齐求救。齐王却按当时外交惯例提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长安君乃赵孝成王弟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太后对幼子过于溺爱,执意不肯让他去,甚至蛮不讲理地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两个“必”字,活画出这对人为的矛盾几乎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面对如此处境、如此心态的太后,要想向她进谏,委实困难重重,要想说谏成功,必须…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太子丹继位,是为孝成王。这时孝成王年纪尚幼,由他的母亲赵威后主持国事。当时正处在七雄争霸,相互兼并非常激烈的时候。秦国利用赵国新君年幼,趁机出兵攻打赵国,一连夺赵三座城池。赵国处境十分危急,便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派出援兵,但出兵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赵国派遣孝成王的弟弟长安君到齐国去做  相似文献   

9.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赵策》。《战国策》,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全书共三十三篇,汉朝刘向所辑。触龙,人名,赵国的左师(官  相似文献   

10.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之叔,先后辅佐两代赵王,在赵国政坛纵横几十载,对赵国政治、外交均有重要影响。公元前265年至公元前259年赵国的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逐渐由盛转衰的三次关键战争,平原君全部参与了这三次战争的决策,有功有过。对平原君在这三次战争中的是与非、功与过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其中触龙高超的说话艺术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12.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13.
高一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勾践灭吴》(《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给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现实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材料。值得称道的是,四篇文章里都塑造了一位能言善辩、忠君爱国的说客形象。  相似文献   

14.
《古赵雄风》三部曲是邯郸青年作者范文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雄厚的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历史典籍的精心钩沉和巧妙结撰,生动演绎了赵国从赵武灵王定鼎中山、赵惠文王守疆扩土到赵孝成王衰落失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浩浩长卷,洋洋百万,既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又不乏强烈的抒情性;结构上既开合振荡、纵横捭阖,叙事上又明灭吞吐、巧妙生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5.
《古赵雄风》三部曲是邯郸青年作者范文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雄厚的史实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历史典籍的精心钩沉和巧妙结撰,生动演绎了赵国从赵武灵王定鼎中山、赵惠文王守疆扩土到赵孝成王衰落失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浩浩长卷,洋洋百万,既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又不乏强烈的抒情性;结构上既开合振荡、纵横捭阖,叙事上又明灭吞吐、巧妙生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6.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赵策四》。《战国策》一向以精彩的游说辞著称,它的游说之辞被誉为“不可谓非行人辞命之极也”。这一点在《触龙说赵太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秦兵压境,转瞬间攻下十八座城池,盟国齐国坚持以长安君为质才肯出兵相助,而赵太后爱子情深,不肯让长安君冒险,于是君臣冲突,赵太后暴怒,事情变得无法控制,国家处在灭亡的边缘。这时老臣触龙上前娓娓几句话,就让事态缓解。赵后最终派长安君为质,齐国出兵,秦兵之围解除。同样是劝赵太后,同样的理由,为什么其他的大臣惹得龙颜大怒,触龙则能取得成功呢?这是因为触龙掌握了…  相似文献   

17.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某些课本作《魏公子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六国前四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之后,又以重兵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惠文王弟平原君,与魏安厘王弟信陵君是郎舅关系,赵国又与魏国紧邻,因此赵求救于魏。魏王慑于秦之威胁,按兵不动,使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几次请求魏王出兵,并使门下宾客辩士想尽各种办法去劝说魏王出兵救赵,但终究不能说服魏王,不得已而用侯赢的计策,窃符夺兵权,完成“救邯郸存赵”之大业。  相似文献   

18.
蒋玲 《现代语文》2008,(12):129-129
《战国策》既称战国的“杂史”,又号“纵横家言”,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而作为《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已被多家教材和古选文本收录。但笔者在研读中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文教材(2003年6月第1版)《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在解释“念悲其远也”中“念”字时,译为了“悲伤”,笔者认为有些不妥,现论证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9.
一、古文助读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问赵威后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③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④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孝成王的母亲。惠文王死后,孝成王年幼,由威后执政。②岁:收成、年成。③恙:病,灾祸。④故:旧,指按照旧例。译文: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  相似文献   

20.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这是《触龙说赵太后》开头的几句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和一般参考书籍,都把“赵氏”解释为“赵太后”,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必须予以纠正。古代妇女被称作“某氏”,就是在她娘家的姓后面加“氏”,而不是在她夫家的姓后面加“氏”。赵太后即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古人同姓不婚,赵太后娘家绝不姓“赵”。鉴于此,文中“赵氏”应不是赵太后。另外,古代的“某氏”,不但可以指妇女,也可以指一个家族。比如《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就是指鲁国最有权势的季氏家族,其当权人物是季康子、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