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阵的散评议虽鲜为人知,但艺术成就与其诗作一样,飘逸灵动,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春望【唐】杜甫国①破②山河在③,城春草木深④。感时⑤花溅泪,恨别⑥鸟惊心。烽火⑦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⑧搔⑨更短,浑⑩欲不胜簪。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破败不堪。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审美场研究始自80年代中后期。较早运用“场”的理论是林兴宅。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场研究,则是李欣复、章海荣、葛启进。上述论者对审美场的构成、审美场结构的动态性、审美场中主客体对应关系、审美场的类型、审美场效应等理论问题作了阐释。真正建立审美场理论体系的是袁鼎山。其《审美场论》从现实时空的审美场深入了心理状态的审美场;对审美场的各种力作了精当的描述和剖析;深入论述了各对应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烛光集》以旧体诗词形式(兼有部分新诗),描绘了改革开放时期卢阳江岸的新风貌-崭新的事物,人物和自然风光,洋溢着积极奋发,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本文对其思想内容,审美价值进行评析,对其创造性地利用旧体诗词表现新时代的风貌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向峰集》是王向峰40年审美灵性的对象化成果,他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同时,建构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老庄研究尤能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艺术本的解读是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现实观照的表征,而创作则是其审美灵性的直接对象化,《向峰集》实现了研究,批评与创作的互动,是臻于化境的关于审美化的对象性确证。  相似文献   

6.
7.
8.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写了“故乡”的景,写了“故乡”的事,更写了“故乡”的人。写“故乡”人,重在写“我”和闰土的关系,而重中之重,又在于表现闰土生活命运的巨大变化。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木偶人”形象。这“木偶人”的形象,作者是这样写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润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相似文献   

9.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绵亘千古、普天共照的一轮明月,不论阴晴圆缺,永远都是文学家们笔下描写、赞美的对象.古往今来,人们为她留下的诗文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缠绵凄美,或清新秀美,或慷慨壮美,都以其独特的审美照亮了中国文学史的天空.……  相似文献   

10.
11.
杨艳兰 《考试周刊》2008,(10):156-157
《天使,望故乡》被视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之一,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尤金如何成长的经历.尤金超越环境所做的努力使其与书中其他屈服于环境的人物形成了对照.尤金的生命历程恰恰打上了存在主义的烙印.从生存的荒谬感、对自我的找寻和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的分析,为这部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怀古也许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 ,凭借这种方式 ,去寻找一种被现代人遗忘的诗性情怀。庄锡华的散文集《斜阳旧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 ,以古都金陵为叙事空间 ,展开其历史时间所流动的故事 ,以地域为圆心 ,勾勒出一个艺术审美的境界。在散文的百草园里 ,它以选择对历史作诗意沉思的方式 ,以南京的地域文化的空灵与厚重 ,显现了理性与诗性相交融的魅力。笔者以为 ,《斜阳旧影》实为地域文化散文中颇有美学魅力的艺术果实。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曾说 :“历史与诗歌乃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建筑我们人类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社戏》(节选)与《故乡》均为鲁迅短篇小说名作,两文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均以故乡为母题,均塑造了鲜活灵动的故乡人物形象,均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挚爱和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向往;两文异点亦鲜明。对比解读,会更深刻地体悟到先生乡情小说艺术的精妙与思想的深邃。  相似文献   

18.
1.军垦诗实现了价值取向,审美客体,主客意识之转化而获得当代品格,因注重风格多样化与诗体多样化而获得较高审美价值。军垦诗之方向代表着当代边塞诗之方向。2.若以军垦诗为参照考察当代边塞诗,则当代边塞诗“美”而未“大”,个体风格尚欠鲜明,后继乏人。为此,当代边塞诗呼唤“大气”,呼唤张扬个性,呼唤青年一代参与。二十一世纪边塞诗之辉煌属于青年一代。  相似文献   

19.
20.
《天使,望故乡》中无家可归的孤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兰 《文教资料》2008,(12):28-30
<天使,望故乡>是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作品,被视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主要人物都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除了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它是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深度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