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3.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5.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6.
三.《左传》与《史记》之不合 《左传》与《史记》记事,时有不合。细考其不合的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就多数情况而论,是司马迁失考误采.班固批评《史记》“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柢梧”.其论并非诬罔太史公,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左传》失误而《史记》正之者,这  相似文献   

7.
《古文观止》中《左传》选文及评点建立在《古文析义》基础上,《左传》评点里程碑之作《左绣》也从人物评点、辞令评点、文法评点等方面继承《古文析义》。综观清前期《左传》评点,《读书堂古文晨书》《正谊堂古文汇编》《古文析观详解》等都可见对《古文析义》的借鉴,其时众多坊刻本也反映出对林云铭《左传》评点的广泛引用。林云铭《古文析义》可谓清前期《左传》评点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8.
桑下饿人故事见于《史记·晋世家》,《左传》《公羊传》《吕氏春秋》《说苑》以及汉画像中亦有记载.但是在这些典籍中故事文本的情节、内容有一定差异,桑下饿人的姓名、身份也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史记》中这则故事的撰写依据了《左传》等早期史料,但司马迁误解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同时对故事的改写也有不合常理之处.本文试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来证明.  相似文献   

9.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诗经》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二者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具有密切关联。先秦文献有关引《诗》的文献中,《左传》最具有代表性。已有众多学者对《左传》引《诗》的原由和引《诗》方法做了大量研究。试就其引用《诗经》的篇目、次数和引用的特点而言,对引《诗》情况作全面的考证和分析,为研究《左传》和《诗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左传》初名《春秋》,又名《左氏春秋》,是先秦诸多春秋学著作中的一种。《左氏春秋》的撰作不为《春秋》义理,不归属于孔门,其史事在战国至西汉各类子书中屡被征引。终两汉之世,学者屡引《左传》史事以谏,都未及《左传》的义理。从《左传》的最初撰作与初期流传来看,《左传》是编年体春秋类著作,它不是作为经书,而是作为史书被人所重视的。  相似文献   

11.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古文经学大师,革命派营垒中的理论家。他的《左传》学既以精深的学养为根基,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金量”,同时也折射出了他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意蕴。对于20世纪初叶与“疑古”相对立的史学流派的形成,尤其对于钱穆的《向歆父子年谱》,刘师培的《左传》学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刘邦是很善于运用统御术者之一。其统御之术,归纳起来大体有神化术、封赏术、慢侮术、杀戮术四个方面。这些统御术为他夺取皇权和巩固皇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千余年来人们对于五帝的看法纷纭,歧义甚多。王树民先生晚年致力于五帝时代的研究,在五帝释义、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考察、夏代三康考辨等诸多方面,独辟蹊径,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给后来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神农赞》《黄帝赞》等一系列作品将炎、黄二帝的形象分为圣人君王、神灵仙人、英雄领袖、典故人物四种。这些作品赞颂了炎、黄二帝厚生爱民的丰功伟绩,反映了曹植作为贵族阶层的炎黄观,暗合了他厚德爱民的思想,也寄托了他政通人和的愿望。同时,曹植创作的《黄帝赞》,为后世赞体确定了范式。曹植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和赞美,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炎黄观和民族共同体观念,为炎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庄子·在宥》中记载了黄帝问至道于广成子的寓言故事,体现了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和为帝王师的特殊身份,并影响到后世文人.唐代李白借鉴并继承了前人对广成子的认识,通过广成子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师事广成子,辅佐君王;以广成子为邻,功成身退;希风广成子,隐逸求仙.其所以如此,既是李白世界观的反映,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更是当时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蓼园词选》为清代乾嘉年间黄苏所编。黄苏通过选词和评词,从隐显两方面提出了“思深而托兴远”、“婉恻”等论词标准,既着力于推崇词体,又维护了词体的本色美,还起到救弊补偏的积极作用。黄苏的词学观点既受儒家传统词学批评模式的影响,也适应了乾嘉之际这个特定的历史转变时期的需要,其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蚩尤是我国远古时代杰出的部族首领。但长期以来不仅得不到公正、客观的评价,而且还作为炎黄二帝的对立面不断地受到贬损与笞伐。本文试从蚩尤的功绩、受损的成因及其历史影响等方面阐明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乾隆时期经济的高度繁荣,皇帝崇尚奢华,酷爱各种工艺品,对瓷器装饰艺术亦是刻意求精,其个人兴趣对御用瓷器的制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粉彩陶瓷的装饰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魏征赋诗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上古圣王的崇敬之情,其盛赞五帝并借以颂扬唐太宗,同时也体现了自身对太平盛世的执着追求。魏征《五郊乐章》20首,按宫、角、商、徵、羽五音,分别礼赞黄、青、赤、白、黑五帝,体现了顺应天地之气祭祀五帝之神的特色以及祈祷"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的目的;其奉和唐太宗之作,以黄帝等为题来颂扬明主,也蕴含着对唐太宗的深切厚望;其进谏之疏、论政之文,以三皇五帝为帝王最高标准,为唐太宗树立效法楷模,并借以批评其执政得失。魏征的政治理想就是期望唐太宗和贞观重臣励精图治,圣贤相遇开创盛世太平,直至超越古人,为后世师法。  相似文献   

20.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描写了一批重要的官吏.他们外形丑陋但有德有能,德才兼备。作家从大众的审美趣味出发来描写他们。既写形又传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