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匡迪 《学会》2002,(10):21-22
加快观念转变和体制创新,促进工程科技发展 为实现我国21世纪上半叶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高举"科教兴国"大旗,大力发展工程科技,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当前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加速体制改革,彻底转变旧的观念,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我自己多年来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和管理工作,在这里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体"与"魂"引入旅游产业,"体"指旅游产业的景观、设施等外在的东西,"魂"指旅游产业中科技、文化等内在的东西。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旅游景点说明,旅游产业要体魂配套,才能持续发展。文章依据这一观点,提出昆明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用科技创新来支撑和提升,使其成为昆明今后发展的希望产业。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的竞争和发展,决定于科技的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要牢固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从布局与生态、目标与任务开始,争取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重点聚焦人才与装备等这些科技战略力量,培养战略远见与深邃洞察的能力,从组织、体制、投资、文化等方面保障科技战略举措的实施和落地。  相似文献   

4.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依托科技园区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开始成为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揭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以西安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性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了发展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对文化科技工作的领导,科学规划、产业联动,制定政策,扶持文化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文化创新体系,创建海西(福州)文化科技研究院,发挥区位优势,加强榕台产业合作,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措施,并借鉴外地经验,加快文化融合科技步伐,做大做强“海西文化创意”品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深入调研与分析江西省稀土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等基础上,就如何整合优化省内外稀土领域的技术力量、全链条布局稀土产业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争创国家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等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促进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7大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10多年的辉煌发展之后,社会各界对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我国的高新区建设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本文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必须注意以下7大要素,即充足的科技与智力资源、良好的创业环境、发达的创业投资、明晰的知识产权安排、政府管理的效率、产业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产业的网络和集群化.  相似文献   

8.
陈凯华  冯卓  康瑾  杨捷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59-1467
未来产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显著依赖于颠覆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迫切需要从未来产业科技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研究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发现,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动力体现在科技要素供给、科技场景培育、科技政策保障3个方面,发展方向取决于新兴与重大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文章对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宏观布局、前沿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和科技创新生态建设4个方面的需求展开研究,总结典型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梳理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挑战;从加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宏观布局、强化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场景驱动、扩大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要素供给、构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4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发展新趋势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而高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的一支主要力量,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本文就高校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高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高校科技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生态理论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泗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05-109
运用产业生态理论,阐述科技服务产业生态的基本要素和科技服务业生态体系构成,重点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综合科技实力、市场供求、从业者素质和机构信誉、公共基础设施等支撑条件,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科技服务业集群发展等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等7省市进行评价比较,进而提出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渐深入,健康产业已被很多国家看作未来的战略性产业.为了促进本国健康事业的发展,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国家层面的各类行动计划,并投入大量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等,大力开展健康科技领域的研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从我国来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部署,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抓住重点,分步分级发展健康科技,促进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肖旭峰  周庆红 《科技广场》2012,(12):168-170
通过调研和收集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相关资料,本文在分析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的各个环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健康稳定发展江西食用菌产业的建议和对策,从统一规划、规范种植、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品牌创立、政府协同引导等途径科学创新,促进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02,9(5):24-26
一、青海省材料产业及其科技发展现状 1.材料企业及其科技基本情况 我省材料产业以特殊钢、电解镁、电解铝、铅锌业为主,主要集中于四家大型企业,基本代表了我省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科技虽然发展很快,但质量不高、风险较大.为促进提升我国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系统回顾中外金融科技的研究成果,梳理从产品/服务、技术、企业、产业和创新5类视角下对金融科技的认知,比较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异同,解构金融科技的主要类型和生态体系,在勾勒历史演进和分析发展要素的基础上得出目前全球金融科技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模式、以核心技术驱动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和以制度框架建设为主要特征的英国模式,并从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总结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重要影响.最后,结合中国金融科技面临的4个方面挑战,给出夯实技术基础、关注科技巨头、强化专利保护、发展监管科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云南绿色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白滇生  彭靖里 《软科学》2003,17(3):69-73
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云南省情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本文对云南省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作用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文章指出,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是世界科技和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科教兴国、知识经济、高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等等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学技术站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是为了今天更好的决策.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我国在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一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乌海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在当前国家节能减排宏观政策调控下,乌海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具有泛乌海的观念,以科技平台作为支撑,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助推产业升级,形成高技术支撑、高附加值环保型的高端产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新兴产业的应急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应急产业科技管理体制性因素的制约,应急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束缚.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管理系统,建立促进应急产业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激励应急产业创新的组织结构,培育应急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扶持应急产业园建设,推进应急科技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创新应急科技服务内容与形式,推进应急技术成果应用;建立应急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扶持机制,提升各类应急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推进应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本身也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即以科技创新国内循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国际循环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链条完善、产业链互补性强、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创新优势显著,但仍然面临基础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内外创新资源循环不畅、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未实现有效协同等问题,因此,提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创新资源流动和配置视角,该系统包括创新主体与创新组织、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其中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和前提,创新链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轴的国内循环系统建设要着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科技产业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际循环系统建设要发挥港澳的国际化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向创新链源头延伸。同时,要通过完善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推动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