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将高度的实践性融入课本内容中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比较,有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特点。它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也就是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现  相似文献   

2.
王英红 《教师博览》2022,(27):41-4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习得英语知识,更应关注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一追求方向与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文章以一节单元复习课为例,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项目化学习的主要过程,同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综合复习语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问题,凸显以生为本,达成“知、行、思合一”。  相似文献   

3.
<正>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说:"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告诫我们在求知和道德修养上要身体力行。孙中山先生也指出,人的认识是从"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的过程。其知行合一的观点,告诉我们知行密切联系,要在行中求知、以知导行。在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动静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养成更好的学科素养,而且能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提高社会参与能力,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生“知“与“行“的统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做到“明理“与“导行“.“明理“是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的问题,“导行“是解决从“知“到“行“的问题.“明理“是教学的着眼点,“导行“是教学的着力点,二者密不可分,融会贯通,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才是最优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信息科技是一门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究及发展思维的能力,这一切都立足于信息科技教学基础—“知”与“行”,发展于其上层建筑—“情”与“意”。因此,“知、情、意、行”有机统一是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要素与环节,而这些又与德育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6.
论实践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 ,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好思想基础。“修养”课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人生修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把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信仰 ,外化为自身的行动 ,即“知”、“行”结合。因此 ,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既是“修养”课的出发点 ,也是它的归宿。如何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笔者认为 ,采用实践教学法 ,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输”与“导”的有机结合 ,…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学应抓住知行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认知水平与行为规范有差距、知与行相脱节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抓住“知”与“行”的结合,促进知行统一。一是在内容上抓住知与行的融合。要从“知”着手,注重解决教学内容和行为规范脱节的矛盾,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增强“知”的可操作性和对行为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开设行为选择和行为训练课,促进学生行为得到规范,使行中显示着科学的理念。通过两方面努力,做到知中有行,行中寓知,知行相融。二是在形式上抓住知与行的对接。为…  相似文献   

8.
徐玮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20-12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思想的体现。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行"起来,应当做到以下三点:贴近学生实际,引领学生"行";创设体验情境,激活学生"行";搭建探究平台,促进学生"行"。学生不仅知识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乐学、乐思、乐"行"。  相似文献   

9.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知”,指导“行”。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10.
一、将高度的实践性融入课本内容中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比较,有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特点.它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也就是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现在有许多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口头上说得也很好,一到实际生活中却很难按所说的去做,这是由于他们缺乏这方面的实践,没有能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造成的.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开放课堂,在教学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形成“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主体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即是:引导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感受、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艺术。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验,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突出体现,体验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即“教是为了不教”,他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初中地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地”,更要让他们知道“理”,从而使他们不仅能够认识各种地理事物,  相似文献   

13.
钟先利 《教师》2010,(24):10-12
现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立人”教育尤为重要。写作教学与“立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利用写作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结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形成知、情、信、意、行正确的内在转化,使学生形成独立意志和灵活、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内在转化进一步外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立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要学地处理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关系 ,要使德育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知行统一是应当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过程。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行是知的归宿和目的。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 ,提高其思想觉悟 ,又要进行实际行为锻炼 ,把知识教育与培养品德结合起来。知识教育对于学生思想发展有“奠基”、“指向”作用。“奠基”是为其提高思想认识奠定理论基础 ;“指向”是为其思想行…  相似文献   

15.
<正> 思想政治课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理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只有通过考察学生的行为,才能检查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荀况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  相似文献   

16.
"知、行、情、意"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除让未成年人科学地"知"外,更要让他们在生活中踏实地"行",并且在"行"中增强情感体验,磨练贯彻"知"的意志,使其达到自觉状态。这样,未成年人的修养和品格才能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内外的德育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它是与课堂教育相衔接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徐永刚 《课外阅读》2010,(11):113-113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知识,将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明理导行,思品课教学首先就是要讲清道理。师者传道必得其法,尤其是概念教学,更应注重其传授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道德概念的内涵,“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之真正掌握“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  相似文献   

19.
所谓“导读”,指的是教师站在“导”的位置上,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朗读或默读),让他们在摸索中读懂课文,并掌握读书的方法。“导读”授法常言道:文无定法,有规可循。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可循”之“规”,使学生不仅“闻一以知二”,还能“闻一以知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自读课文,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书才能越教越薄,学生的书也才能越读越薄。例如,我在教《长城》一文时,通过以下…  相似文献   

20.
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大难点在于打通高校学生“知”与“行”之间的通道,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学生“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的情况。真实性评价法就是要让学生“知而信,信而行”,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真实性评价,克服标准化考试带来的弊端。基于此,通过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真实性评价法的具体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