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是云南曲靖方言中常见的语气词之一,使用频率高,语义复杂,主要表达以下四种语气:不满和责怪、出乎意料、否定原来的想法和计划、对追问的不耐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问题入手,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从语义、句法限制、表达等层面分析了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的异同.文章认为,二者在语义上有交叉又有侧重,前者重在表“显而易见”语气,后者重在表“情况唯一”的语气,二者表“显而易见”语气的来源也不同.二者句法上的差别在于,“嘛”可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与语气副词的结合面宽、可与能愿动词共现,“呗”则没有上述用法;功能上的差别在于前者重在说理,后者重在道情.  相似文献   

3.
孔海萍 《林区教学》2021,(7):98-102
俄语语气词在俄语语法中属于虚词,在口语中使用普遍,具有丰富的交际功能,赋予语言表现力,能够准确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意图和情感.由于语气词缺少词汇意义,熟练掌握和运用成为一大难点.通过对俄语语气词与汉语语气词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指出两者在语音、形态、句法和语用层面的异同,有利于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有助于俄语语气词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死且不朽”注释疑议泾县中学陈晓保《之战》中“寡人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一句,教材注为:“(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表示当死,不冤。之,结构助词。”笔者对“死且不朽”的注释有异议,现与教材编者商榷。要正确理解一个词语,就必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语气词“那”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调查,认为它是一个产生于汉魏间的口语语气词,它廷用于六朝而至唐宋、发展于金元系白话中。在宋代以前,语气词“那”应用范围较窄,一类是在句末表肯定,惊叹,一类是在句末表疑问。表疑问语气只用在是非问句中,往往是无疑而问,且不需要其它语气词的帮助。在金元戏曲中,由于表疑问的语气词“耶(邪)基本消失,于是语气词“那”扩大了应用范围,各种疑问句均可使用,位置也不再限于句末,在表疑问语气的功能上基本近于传统的“耶(邪)”。在清代,语气词“那”渐为其它语气词主要是“呢”所替代,间或可见的语气词“哪”则正是“那”的遗留形态。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描写比较详细充分;绝大多数语气词的发展轨迹已较清楚;随着描写的深入,功能解释开始并重。不过不足也很明显:系统性研究不够;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汉语史的联系不够;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概括不够;从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气词很不够。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汉语语气词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描写比较详细充分;绝大多数语气词的发展轨迹已较清楚;随着描写的深入,功能解释开始并重。不过不足也很明显:系统性研究不够;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汉语史的联系不够;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概括不够;从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角度研究语气词很不够。  相似文献   

8.
新疆汉语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的语气词相比,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的不尽相同,而且一些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可以说,新疆汉语方言的语气词显示出了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语气词是汉语语法系统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词类。对汉语语气词的研究首先必须厘清与"语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对语气词的内涵和外延作出较为符合语言事实的界定。语气词的语气义具有历时演变性和共时多义性,必须将共时分布和历时考源均纳入其主要语气意义的考察方法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各方言材料和现存语料的考察,把句末语气词"着"分为两大类:表先行义的"着,"和表暂且义的"着<,2>".根据所表语气的差异再把"着<,1>"分为三小类:表祈使语气;表疑问语气;表未然的事态语气.  相似文献   

11.
元代汉语属于近代汉语,语言面貌已经较上古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元代是汉语和蒙古语发生大规模接触的时期,汉语自身发展的特点加上语言接触带来的影响,使元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气词“者”和“著(着)”的使用可以印证汉语语法在这一时期所受的影响及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藏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对于藏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接触的汉语很少,学习汉语存在很多困难。藏族学生汉语教学要有别于汉族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读和说上。由于口语具有迅速、便捷、使用广泛等优点,它又是听、读、写的基础,可以说口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环节。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的句尾语气词"乎"有诸多用法,基于此,旨在对《吴越春秋》中句尾疑问语气词"乎"进行穷尽性描写,以说明本书中"乎"表示反诘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是关于汉语语气词的专著。该书内容丰富,材料可靠,所见甚多,尤为可贵的是将音义结合起来研究。对语气词的分类,还应考虑时体等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汉语方言分布较广,语气词各具特色。本文对西北各省区汉语方言语气词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成就与不足,以期对西北地区汉语方言语气词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律体诗是讲究格律的诗,调平仄是格律的的核心和灵魂,而调平仄必须兼顾拗救。狭义的拗救可分三种情况,它们是调平仄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给予慎重的对待和加以认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我在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论两种不同的“着”》。文中论述了表示状态在空间中的存续的“着a”和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持续的“着b”的区别。现在我再来谈谈作语气词用的“着”,为了便于叙述,我把这第三个“着”叫做“着c”。一、从历史来源谈起在唐宋以后的汉语中,有一类表示请求、命令、商量、邀约等语气的语气词。这类语气词主要的有“者”、“著”、“则个”、“咱”等。例如: 陵无回心,老母坟前,殷勤为时日拜著!(《苏武李陵执别词》) 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分付画船且慢者。(九皋小令《山坡羊》) 妇人道:“你不要疑忌,我和你同去则个。”(《平妖传》三十一回) 是时公子急救:大夫休怒,且商议咱!(《乐毅图齐·七国春秋》)  相似文献   

18.
陈玲 《文教资料》2012,(19):41-42
"呢"是个复杂的语气词,学术界对语气词"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呢"的历史渊源;"呢"的分布;疑问句中"呢"的性质;"呢"的功能、用法和意义。本文主要围绕语气词"呢"所表达的口气,来探讨它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作用,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呢"为什么不能用于是非问。  相似文献   

19.
20.
0—1 词根(Root),也称语根。通常的理解是指词中去掉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之后剩下的表示主要词汇信息的部分。词根的说法,导出了与之相对待的词缀(Affix)——说得确切点,应是屈折词缀——这个名称,也导出了毗邻术语词干(Stem)。词干指词中去掉所有屈折词缀(保留派生词缀)以后剩下的部分。这些说法,都是以语言的屈折变化这一事实为基础的。屈折变化是指把词缀加到词干上以明确词的语法意义的过程或结果,屈折变化往往表示一个以上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