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否是快乐的,关乎教学的效果,关乎学生的成长。愉快的课堂让师生精神饱满,激情飞扬,老师感觉轻松,学生也愿意积极配合老师,最后的教学效果肯定是最优的。学生也许因为某一节课受到感染、启发,最后打开了心智,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最终促使这个孩子成功。相反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的知识和情绪、情感准备,就会因为某个孩子不经意的小动作,有了针对性的发泄目标,孩子受到了批评教育,可能从此不爱这个老师,更有甚者因为这个老师而逃逸一门课程,也有个别孩子会讨厌上课,厌恶学校,从此走上逃学之路。经常有老师说,某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某个孩子其他科目都好,就是某一门课不行,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教师的因素一定是主要的,那一定是我们的教学行为刺激了孩子,伤害了孩子。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最健康、最阳光的,也是潜力最大的,因此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课堂心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生课堂学习“两面”行为,是一种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一致,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或现象的行为。这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为班主任的课,学生积极认真,不违反纪律;上科任老师的课,学生自由散漫,出现纪律问题,甚至是伴随着班主任出现,学生的纪律或精神面貌有所好转,但班主任离开,问题行为再次出现。造成小学生课堂学习“两面”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班主任的管理这一方面进行论述。班主任不同的管理方式都会增加或降低学生课堂学习“两面”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学校新课程的教学与教研,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教师的培训理论多、口号多,但缺乏操作式的实效活动。“磨课”模式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所以,“磨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临床”经验,为教师在新课程下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抓手,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平台。“磨课”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和其他老师合作,把某一节课的教学当做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最终使教师某门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  相似文献   

4.
吴青 《辽宁教育》2009,(11):14-15
在小学五、六年级,部分学生开始逐渐出现以下一些行为,比如:课上或课后总是喜欢盯着某个异性同学看.过多地关注某人的行为或表现,传纸条给本班或外班同学表明“我爱你”,相互频繁地发手机短信,相约在某处“约会”,同学相互谈论“谁爱上谁”,课上老师请某个同学回答问题时大家会把目光聚集到另一个同学身上.或者在无意中同时点到某两人时大家哄堂大笑,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形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5.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而一节课的开端正是warm-up——课前热身活动,热身是在一节课开始前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的活动,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复习旧的知识。因此,一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端是否良好,即warm-up开展得好,可以大大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两节联课之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却是一次难得的二次备课机会。教师刚上完第一节课,对课堂各个环节的得失非常熟悉,往往会很快发现原来教学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不合理、课堂情景创设的某些细节不够完善、学生活动展示不够充分等,需要在第二节课作修正、补充。同时,在第一节课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在课间也会产生许多“动态生成”,比如对某个问题有了更好的想法,需要在第二节课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7.
学习的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力求在学习上获得好成绩的倾向。如,一个学生在某门课的测验中获得了好成绩,这种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两者互相影响。有时是正影响,有时是负影响。某个同学的某科学习成绩好,教师、同学、家长对他的评价就会高,这位同学对这门课的兴趣和学好这门课的志向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对这门课的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努力。反过来,学习积极性高,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克服学习困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学生思维,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本文就课堂提问谈谈一些做法。一、冷不防提问冷不防提问指的是在任意时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不管学生是否举手,点名学生回答。目的通常是在学生走神之前让其积极参与。比如,在课堂刚开始时点名提问学生一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生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是在有些特殊的环境下,比如是在机房上网络课,管理起来非常不便。一些学生无意间浏览到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下一节课的同学在输入网址时.碰巧输入某个字符.在地址栏中自动弹出下拉列表(不健康网站网址)。如果教师发现及时予以制止。但多数情况下。未能及时发现。有网络过滤功能的机房。可设置参数来禁止访问不健康的网站,这种方法只适合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而对一些小而穷的学校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让机器自己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网址,那该多好啊!现笔者介绍一些方法给同行,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效课堂是目前推进新课堂改革的重要方法和举措,那怎样判断一节课是否是高效课堂?我认为有三点:一是教师课上得精彩,二是学生学起来轻松,三是学生运用起来容易。这三者显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课要上得高效,而要想课堂高效就必须解决以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紧握"讲练结合"的法宝,批阅作业如山,学生成绩却不如人意;孜孜以求于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学生课堂表现仍是云里雾里,一片茫然;因课前设置了太多的教学任务,而使教学内容处于游离状态,无重难点可言;课后总有学生反复询问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某例题的解法.为什么呢?为什么非要等到课堂结束后我们才发现问题呢?我们在上课之前设计教学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是否考虑了学生们的兴趣?这个设计是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有的?还是仅仅为了课堂花样多些、热闹些?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真的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真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有一位专家说:“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分配,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到20分钟。那么这一节课就不可能成为一节好课;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超过教学时间的一半,那这一节课就有可能成为一节好课。”这一段话虽然不是什么经典理论,但它却折射出一个观点——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就是每年秋季开学后,教师上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开场课。开场课上得是否成功,会给接下来的整个学期甚至将来更长时间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影响。如果第一堂课上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相似文献   

15.
韩宏让 《教师》2011,(4):68-68
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就是每年秋季开学后,教师上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开场课。开场课上得是否成功,会给接下来的整个学期甚至将来更长时间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影响。如果第一堂课上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思维积极活跃,但他们也会时而玩玩橡皮,时而敲敲铅笔。即使一再提醒他,他还是无所谓地翻翻课本。这种现象在每一节课上几乎都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又如何去解决呢?下面谈谈我对低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1.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在小学阶段,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20分钟,老师一般  相似文献   

17.
实验导人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实验导入通常是一节课或学习某个知识点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课例一:某教师执教展示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以整个教学设计不乏亮点。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没有好好预习、回答问题错误率居高不下时,他表示了相当的失望,并在接下来的课堂环节中一再表示,同学们不该这样气氛沉闷,不该轻视预习环节等等。结果是,尽管教师讲解也算清楚,学法指导也很到位,但学生的表现自始至终毫无起色,一节课在师生的不愉快中收场。课例二:某教师上教学研讨课。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虽然高中生已是小大人了,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时有问题行为,诸如传纸条、玩手机、吃零食、出怪腔怪调、搞恶作剧等等。分析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学、初中时上课习惯就不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矫正;二是对某一门课不感兴趣或认为该课对自己并不重要(如文科班学生上化学课开小差的就较多);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将绝大多数的时间用来设计课的引入,注重新课讲授的过程和方法,问题的设置等环节,而到了课的结尾,却往往准备得不充分,或因为时间紧张,草草结束.很多老师习惯在课的最后问上一句:"今天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然后学生站起来把板书读了一遍.这种形式上的课堂小结,无法提高课堂效率,更是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