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梦扬 《文教资料》2013,(28):34-35
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关注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本文主要从教育史和教材史的角度分析改革后的中学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特点。这套教材在编订上采用“主题单元”编排方式,且36个主题都是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这三个角度选择的,从而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而在课文的选择上着重选取本身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整套教材中处处体现着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校考试重在记忆性质的“知识”这一低浅层次,而忽视了它的文化精神层面,即学生通过考试体验和提升自身价值的人文需求。人文关怀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学校考试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是考试目标只注重认知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等,因此考试应从考试环境、教师监考、试卷编制和考试评价四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将三年制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83人随机分为体验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人文关怀及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显示,体验式教学组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5);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对学习效果的积极评价人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法效果较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目标,体现了多元化、系统化和多维度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价值感、自我获得感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这是人文性的固有之意。《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毋庸讳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核心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烈呼唤对学生的人文关 怀。课改以来,许多精心设计的 练习,都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实质:减量增效,体现身心关怀;亲切的对话形式,分层次的设计,作业超市的出台,练习方式的自主选择,使得冰冷、刻板的练习变得充满人情味; 练习的形式多样、开放、综合,改变了单调机械的面貌。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练习设计者为了体现“人文关怀”, 刻意去设置某些话语和形式,致使练习本身巩固、检测、提高、扩大课堂教学效应的性质走样,陷入误区,使人怀疑这究竟是人文关怀, 还是外表好看…  相似文献   

6.
<封神演义>关心人的存在意义,主要是通过人物悲歌式的命运结局来体现人本主义意识.围绕"人物与情节的冲突"展开,展示了一批人物命运悲剧的多重性,弥漫着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困兽犹斗"的悲剧精神,这恰恰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并赋予他们的一视同仁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的本质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宗旨,新闻传播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人文关怀”的历史。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它要求在新闻传播中增进人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增进人与各种对象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文关怀”在当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即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且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何谓人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的定义为:“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它突出体现在生命关怀和文化关怀之中,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字眼。这两个新名词是“以人为本”在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也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内在要求。这一新亮点,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更加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贴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而遭腐刑,李陵之祸对司马迁人生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李陵之祸的文化意蕴体现了司马迁对李氏家族命运的人文关怀,揭示了圣贤通道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忠守自我、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看先秦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质上讲,《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记录先秦时代理性精神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文献。《诗经》三百余篇作品中反映了人对“天”的认识,人对祖先的认识,以及人对自我的认识。三者既是《诗经》表达理性认识的三个重要方面,也同时呈现出《诗经》所承载的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就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存在关系。在生态系统结构中,这种关系是趋向自由的。文艺生态审美在这多重自由关系中呈现着人的生态化的生命自由体验。在生态自由体验中的人类,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然,体认自然,能够真正地从生态意义上去体验人的生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铸剑》的主要人物不是眉间尺 ,主题亦非赞扬古代人的抗暴牺牲精神。从《铸剑》中对黑色人的外貌、姓名、语言、行为、精神等方面分析 ,鲁迅写黑色人是自况 ,主题是表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4.
赵俊华 《高教论坛》2001,(6):107-110
在以人的生命意义为主旋律的时代里 ,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的产物 ,其基本理论问题也应该随着人对自身认识的加深而深化其思想内涵 ,使之更符合人的需求。人是一个自觉自为不断成长与发展的生命体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重新审视人与科学的关系 ,建构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目的观 ,以适应新世纪人的本质发展对良好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招魂体辞赋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由开始的招诱灵魂,发展到对人的形体精神同时招诱;由起初的招诱生者,演变到后来的招诱死者。早期的招诱对象和所用的招魂物之间还存在着疏离,后来则变得协调一致;早期的招魂辞是单方面进行呼唤,没有对方的回应,后期招魂辞则出现双方沟通的场面,并且循序渐进,发展的脉络非常清晰。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人物的写作,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够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7.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任何东西都不能真正限制和束缚住人。作为自由的人,是在不断地自由创造和选择中拥有自己的本质和价值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只要生命不止。就存在着改变和重塑自我的可能。人的自由是在具体境遇中的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根本在于人选择的自主性。自我的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自我应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人生的价值是在人的自由、选择、创造、超越和责任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菲 《教育学报》2006,2(6):85-90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20.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杰作。主人公的"硬汉"形象为众多的评论家所青睐,而小说中的"男孩"和"狮子"却很少受到重视。这两个形象对老人"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使老人"硬汉"形象更为丰满,而后者则使"硬汉"精神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