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积淀,西方课程领导理论于近20年间日趋成熟,涌现了创造性课程领导、革新型课程领导、分享式课程领导和批判型课程领导四大代表性理论体系。与1990年之前的研究相比较,西方课程领导研究的逻辑基础与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转向:哲学基础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换,课程基础由"开发范式"向"理解范式"递嬗,领导学基础从"古典理论"向"现代理论"延展,呈现出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复杂性科学为理论基础,反思现实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研究指出:高校田径课程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对高校田径课程所蕴含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高校田径课程的设计将从简单走向复杂,复杂性范式将引领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课程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与拓展的过程.从课程内容、时间逻辑、存在方式、价值取向四方面廓清课程概念拓展的脉络.从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向、知识概念的扩充、课程自身的复杂性、国外研究视界的引入等方面分析课程概念拓展的原因.课程概念拓展的价值,使教育重点由知识转向学生,使教学方式由实施转向创生,使学习过程由占有转向建构,使课程研究由单一转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以莫兰、普利高津以及美国圣塔菲研究所为代表的复杂理论研究,其理论精髓是对西方近代以来经典科学研究中简单性思维的批判、修正与超越。借鉴复杂理论的方法论透析课程研究中的简单性思维,其意蕴在于有利于理解课程实践的复杂性以及审视课程理论的界限性。复杂理论对课程研究的具体启示至少体现为:课程本体从存在到演化的当代定位;课程知识从对立到互动的范式置换和课程方法从构成到生成的内在转变。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主要基于科学课程的理论,当前大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知识的联结。复杂性科学关于整体性、关联性和开放性的理论观点,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理论应当从传统的精义论、均衡论和进步论转向联结论;通识教育的课程编制也应从学科中心、问题中心和方法中心转向以主题为中心的关联组合。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从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现状来看,课程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职业论与专业论的张力失范、研究范式的二元对立、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取向异化.要想解决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困境就必须进行范式的转换,表现为知识存在范式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课程研究方法范式从线性研究转向复杂研究,课程理念引领范式从冲突到融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开始反思理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揭示它们造成的课程危机、专业教育信心危机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缺失,他们将研究焦点转向实践,倡导开展课程审议、教学反思以及案例的开发与教学,形成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理论失位与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8.
喻春兰 《教育学报》2007,3(3):34-40
概念重构学派和后现代课程范式是在对现代课程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在以概念重构学派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学者和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课程理论学者之间的激烈论争,可以看出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范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两种课程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因而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比较课程论是一门研究典型性课程问题和指导性课程理论的学科,它孕育于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又超越了课程论的研究范围。作为教育这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较课程论在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的选取上都体现了一种复杂性思维。目前,比较课程论需要进行科学和学科化的完善,复杂性思维对比较课程论的学科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一,建立多元的研究范式群;二,支持自组织的学科体系结构;三,促进开放式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理论繁杂、概念多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理解这些复杂的课程问题是当前课程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借用谱系学这一认识论新成果,对西方课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课程理论和观点进行话语分析,提出了三种基本的课程理论谱系:"职能课程"谱系、"理性课程"谱系和"经验课程"谱系。它们是课程理论发展的母体,孕育了众多的课程理论流派。课程谱系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课程发展的源与流,有助于形成理解课程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本源性存在,有着独特而多变的系统组织和运行机制。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缘起与发展解析,以及复杂性科学与教育教学和网络课程研究的相关性分析,网络课程这种复杂科学理论与课程研究领域相互吸引、碰撞和融合所涌现的崭新课程系统已清晰地呈现出来。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要素组成,从课程目标、课程环境、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运用代表性复杂性科学理论加以对照和分析,探寻复杂性科学视阈下的网络课程重构,希冀寻找到关于众多网络课程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科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正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酝酿成型。本文在复杂性研究范式下,对纷繁复杂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进行充分的关注,运用复杂性科学系统所具有的非线性、系统性、混沌性等特征作为新的平台,对大学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理论地引导。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课程史研究最早是作为传统教育史的次领域而萌芽的,秉持传统教育史的进步史观、重视史料、编年体叙写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转向和修正教育史学的兴起,促使课程史研究开始思考与教育史的关系,并自觉寻求课程历史的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在后现代、后结构思潮和课程研究“理解范式”的影响下,课程史研究走向多元理论解释的路径。应从课程史与课程理论内在关联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的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客观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确定的产品(fixedproduct);后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展开的过程(evolvingcurriculum),两种课程范式在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对于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依据基本样态,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变革经历"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与"理实一体化"三个阶段的演进,其间虽偶有"乡土话语"生发出来,但由于长期在CBE、MES、学习领域课程等"西方话语"主导下,遂将该领域置于"基因"困境、"依附"困境与"范式"困境之中。基于职业教育课程变革的"民族性""复杂性"与"局域通约性"逻辑,通过培育"启蒙群体"、搭建"争鸣平台"、补给"学术养料"与贯彻"回归范式"等基本策略,构建"乡土话语"并最终转向课程"原创"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范式"的学前课程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范式"认为,世界是多样统一的,是有序与无序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自主、开放的系统。学前课程也是一个需以复杂思维来考察和把握的复杂系统。基于"复杂范式"的学前课程抉择的核心是课程的价值取向,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还要善于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一种课程研究范式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研究中存在不同的研究范式,校本课程研究较多地体现着“系统—管理范式”的特征。校本课程的提出是课程价值观的转向,是对原有课程管理体制的突破,是对原有课程开发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态势表现在成人教育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开发过程及其每一阶段的物化形态上。同时,课程概念的复杂性和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在成人教育课程领域更有可能产生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敏 《教育研究》2005,26(7):38-43
库恩的“范式”概念是建立在复杂性思维基础上的,它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范式的不同层面。当前学校课程的范式包括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它们无法独自解决学习主体与内容客体相互对立的问题,将逐渐被在课程信念、课程价值、课程技术等方面完全不同的新型学校课程范式,即整体课程范式所取代。促进学校课程范式转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