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禄旭 《贵州教育》2013,(23):7-9
2013年春节刚过,在省委常委会上,赵克志书记强调指出:2012年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个方面指标中,文化教育实现程度只有55.8%。贵州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教育成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之一,为了确保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重视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路径去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实现"两个翻番"目标是十八大确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可量化的数据指标。作者通过翔实的统计数据分析,对西部欠发达的安康市能否实现"两个翻番"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实现的难易程度,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数据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具备如下条件: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实践发展的丰硕成果,坚实而充分的现实条件。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五位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重点惠及全体人民与覆盖各领域的全面,"建成"是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是关乎微观的生活水平。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提高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引领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培育和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增强农村产业的发展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培育农业内部各产业、农村生态、农村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性战略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文章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下,分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体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距离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两个"五年规划"期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和执行得如何,对于中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我理解"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体中国公民、特别是现在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人们都要享受到的小康社会,因为社会中下阶层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整个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中下阶层群体的"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可能有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疆是否能同全国一道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就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小康社会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不仅要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还要关注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主导、以中国梦为基本方向、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关键、以遵循人民主体地位为本质要求的四个要旨,从战略高度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要义。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认真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问题,对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的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全面小康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论十六大对邓小平"小康社会"目标模式的创造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把邓小平首创的"小康社会"目标模式,创造性地发展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的宽泛内涵、目标体系作出了科学界定,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上指明了我国人民新世纪新的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贫富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本文全面地审视了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云南提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云南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根据云南实际,结合外地的做法,提出在全省实施小康村建设工程的思路,并从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目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论学习型社会的提出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和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看,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必然的要求。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和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力量是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内化整合功能是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民族精神的能动实践效用是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真正腾飞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规划了我国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大方向,促进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