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淑琴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5(10):55-56
这篇论文主要是从:①感不离读,读感结合;②感想必须集中;③联系实际,言之有物;④开拓思路,贵在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是通过教师指导、开拓思路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写作训练得到新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读后感是初中生常见的、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写好读后感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提高其阅读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整体写作水平。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有感而发,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在读后感中写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5.
邓杏良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7(2):111-112
“读后感”是属于义论文范畴的一种重要文体,写作难度大于一般性议论文,也是初中学生较难把握和写好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写作“读后感”的三字思维途径,即“读”,“思”和“联”,它对于中学生写好“读后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写作的本质出发,重新审视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并探索思考了中学写作教学的一种新的有效模式——读后感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作文训练,第三、四、五册分别以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相比之下,学生写议论文则普遍存在陌生感、压抑感、甚至恐惧感。我在实际教学中瞄准读后感这个突破口,让学生从记叙自然过渡到议论,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领,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写作指导】
人们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文章就是读后感。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读感结合,“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它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联系古今的人或事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谈的感想或道理。 相似文献
10.
读后感是一种“感想性的议论文”。人们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材料乃至一句格言等,总会有启发、有感受、有看法、有体会,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根据读后感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要求,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总结出读后感写作应注意的几点事项,供师生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特级教师高子阳执教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课,亮点频频,犹如一堂魔术课,变化无穷,引人入胜。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魔术世界,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给人全方位的冲击。真可谓:“一棵树远不止是一棵树”,一堂写作指导课远不止是一堂写作指导课。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钱志妹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7):59-59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入手。有人说,生活是语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刘茵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138
作文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门学科,因为对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都很怕写作文,尤其是对“读后感”这类的文章更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写出来的文章中心不明确,体会不深刻,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空话连篇。究其原因,乃是“读不深,悟不透。”因此,写好读后感,有必要在“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