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的科技类图书市场,生活、医学卫生和建筑设计类图书构成了科技图书市场的三大核心板块。其中,尤以生活类图书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2.75%,医学卫生占18.25%,建筑设计占12.5%,科普和农业类图书各为8%。从全年排行榜榜单结构看,该年度榜单结构跌宕起伏,不同类别的图书在不同的时期在全国各大书城的销售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生活类图书在榜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外,其他类别的图书上榜率波动较大。从单品种上榜图书看,图书销售排行起伏更大,没有哪一本图书能够持续的占据排行榜榜单。季度分析第一季度科技类图书榜单结构多元化,各类别的图书…  相似文献   

2.
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近十几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大众健康类图书也随之受宠.我作为一名医学保健类图书编辑,做了多年的大众健康类图书,约过不少医生写过医学科普图书,也与几个写医学科普图书的工作室打过交道,了解一些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情况,现在仅对于大众健康类图书出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谈一点体会. 大众健康类图书出版步入尴尬境地 石启武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尴尬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读后很有同感,因此在这里也采用了这个标题,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的确陷入了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正源于这样的理想和期待。纵览图书消费市场,生活类图书近年来不知不觉走俏书市。生活类图书基本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美容化妆、健身、大众健康、装饰类图书也日渐增多。据北京开卷统计,我国近580家出版社中,涉及生活类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就有530家,所占比例高达91.4%。  相似文献   

4.
2004年统计数字 根据Nielsen BookScan统计,从2003年12月28日至2004年12月25日,澳大利亚总体图书销售册数增长7.0%,达到466万册,其中非虚构类图书占39.3%,儿童图书占31.2%,虚构类图书占29.5%.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宽松使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源于这样的追求和期待,生活类图书近年来不知不觉走俏书市.这其中既有生活时尚书,也有保健育儿书、健康饮食书等.当当网2006中国图书销售榜非小说类Top50的第一名便是引进版生活类图书《人体使用手册》,而且在这个排行榜中,生活类图书占据了近30%的席次.  相似文献   

6.
刘晓艳 《出版参考》2013,(21):37-38
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近十几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大众健康类图书也随之受宠。我作为一名医学保健类图书编辑,做了多年的大众健康类图书,约过不少医生写过医学科普图书,也与几个写医学科普图书的工作室打过交道,了解一些大众健康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永远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如今图书市场上多种多样的菜谱类图书便是这句民谚的最好证明。在本世纪初,市场很少有可以"说道"的畅销菜谱图书,而近几年,菜谱类图书已经成为生活类图书中最为重要的门类之一,成为生活类图书仅次于大众健康类的一个细分市场,在生活类图书零售市场上约占六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李娜 《出版参考》2008,(10):28-29
“民以食为天”永远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如今图书市场上多种多样的菜谱类图书便是这句民谚的最好证明。在本世纪初,市场很少有可以“说道”的畅销菜谱图书,而近几年,菜谱类图书已经成为生活类图书中最为重要的门类之一,成为生活类图书仅次于大众健康类的一个细分市场,在生活类图书零售市场上约占六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现在,无论在大型图书商厦、图书批发中心还是大型图书博览会或者网上书城,健康类图书都长期稳固占据销量排行榜的前列.成为与社科普及读物并驾齐驱的图书市场新亮点.有统计数据表明,大众健康类图书在生活类图书市场的码洋比重已达到35%~40%.  相似文献   

10.
张书卿 《出版参考》2004,(18):32-32
法国新版和再版图书品种在经历了近10年的连续增长后,2003年首次出现下滑,同比减少3.6%(见表1).2003年法国出版娱乐类图书比科学类图书多,文学类图书(包括少儿文学读物和连环画)增长1.1%,占整个图书市场的40.4%.社科类图书从2002年的19.4%下降到18.3%,下降1.3个百分点(法国各类图书所占比例见表2).  相似文献   

11.
与前几个月科技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不同的是,本月榜单主要由生活和建筑类图书把持一改以往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其中,生活类图书占有绝对的优势,在榜单中占据了近40%的比例,继续在全国的各大书城领跑.建筑类图书方面,黑龙江科技社的<美丽家居>丛书系列依然占据了部分书城的大多数席位,让其他建筑类图书望尘莫及.医卫、农业和电子化工类等图书虽然在榜单中有所体现,但与生活类图书比较明显势单力薄.本月科技图书排行榜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图书销售地域性明显增强.这其中除了地方科技版图书在当地书城的排行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外,还包括同一类别的图书在书城的销售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出版的发展,读者对病例图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学病例类图书以其内容包罗万象、生动详实、图文并茂、脉络清晰而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下面就我社出版的病例分析类图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整个科技类图书市场,建筑类图书品种不多,整体品种规模也不大,市场竞争也相对较弱,专业图书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影响力?沈阳大学艺术学院室内设计,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设计系列丛书<美丽家居>的畅销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空前增强,追求生活质量、尽情享受生活是人们的普遍心愿,从而导致了近年来生活健康类图书市场的一片繁荣.据报道,2007年大众健康类图书的销售增长超过25%,远远高于图书市场10%的整体增长速度,而进入2008年,这类图书的销售增长已直逼30%.在每30本畅销书中,健康类的书籍就占到5本.  相似文献   

15.
纪凯 《出版参考》2010,(18):42-43
生活类图书一直是民营书业涉入较多的板块,笔者在此盘点一下这些企业与它们运作的书,希望对业界有所裨益. 生活类版图继续扩张,单品种销量不敌往年 据开卷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同比增长率为5.43%,但在细分市场中,生活类同比增长率竞超过12%.生活类图书领衔零售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建筑学科因为兼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又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相关图书一直是科技类图书中引人注目的一块。近几年来,在图书市场中呈现出某些热点,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分析。一、建筑设计类图书持续走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筑设计类图书在整个建筑类图书中一直独领风骚,别的品种很少有能与之类比的。这个领域中的热点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翻新,起初理论性偏强,国内学者著述居多,今天大量介绍的是国外著名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集(其中有许多是通过版权贸易引进的)。最近,比较突出的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世界建筑大师优…  相似文献   

17.
今年7、8月间,<中国图书商报>连续报道和分析了全国旅游类图书的市场销售情况:旅游类图书零售总额的增长比一般图书零售总额的增长高出14.24%,达26.44%①.旅游类图书凸现地域特点,而且本地游、周边游、出境游、文化游等侧重点不同,阅读主体不同的细分状况越加明显,多元化、个性化趋势的旅游图书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其中特别提到出境游图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类别,销售码洋迅速增长,从1999年占总体图书份额的0.04%,上升到2001年的0.13%,并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类图书依然是全部图书的重头戏 十年来,教育类图书同其他类别的图书一样,总的趋势是上升的.除了教育类图书的绝对数量始终保持着迅猛的上升势头外,教育类图书占全部类别图书的比例的上升速度也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19.
一 国民阅读调查表明,社会科学类图书在各类图书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与不断提高将会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的.在2004年全国图书零售额218亿元中,社科类图书占全国整体市场的码洋比重为19.08%,同比增长0.45%,仅次于教辅书(19.8%).在社会科学类图书中,经济管理类占43.96%,学术文化类占21.5%,大众社科类占17.67%,法律类和教育类分别占10.57%和6.3%.2004年占据社科图书市场前十名的出版社(机械工业、人大、中信、中国法制、北大、广东经济、法律、中国财政经济、企业管理、经济科学等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均集中在经济管理、法律、心理自助领域,这进一步印证了"大池塘里养大鱼"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持续放缓,作为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建筑图书市场亦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针对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案例类图书,由于单本容量有限且时效性不强,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相比于传统专业出版的弊端,新兴的融合出版以其无限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强大的数据库平台、新型的内容服务模式而备受关注。本文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专业信息数据库在线数字出版系统”的建立为背景,探讨如何转变传统建筑设计案例类图书的出版方式,如何实现TO-L模式的建筑设计案例类图书数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