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政治课忽视了政治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只能充当“听众”。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模式,如沐春风,无疑给政治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其课堂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活”——教活、学活。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政治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堂教学的理念已经逐渐明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同时,教师长久依赖并能以此为据的教案也被学案所代替。教案变学案之后,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备课的角度、上课的支撑点都发生了变化。为此,必须彻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良因素,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六环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主导教学时的六个环节和上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六个环节,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蕴含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这个中心的中心,因为中小学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如果素质教育不落实到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课堂学教学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理想的进程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于是,课堂成了“舞台”,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了“观众”…  相似文献   

4.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形成实际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累经验探索规律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过程。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在教学检查中.教案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有人认为上课足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工具,课堂成了演“教案剧”的舞台。这样的教学不但忽视了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而且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它使教学变得机械过程化.缺少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除了教师自身原因之外,教学管理者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改变。过去教学管理者们主要用——对应的方式去评价一堂课的成败得失,与指标完全吻合的课就是好课。克服以上弊端,笔者认为应改变教案的设计形式、改革评价教案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陆佳华 《辅导员》2014,(22):68-68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政治课忽视了政治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化为“教书”,似乎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全部教育的真谛,这种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新课改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才能使所学的数学“活”起来,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与科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王敏 《学周刊C版》2010,(12):26-26
传统意义的“教书”是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教师只要具备观察、思维、板书、语言表达、分析教材、组织发挥等能力,就能把这一过程完成好。  相似文献   

9.
梁涛 《辽宁教育》2004,(3):39-40
通常意义上的教案,是指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但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写在白纸上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应该是蕴涵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往往与他的教育理念有关。同一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便是执教者教育理念在发生作用。“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隐性教案”隐…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产生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从中我也发现如果光靠教师殚精竭虑地思考教改的新路,而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就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改革这样的模式势在必行!本文试就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问题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刘瑶玲 《考试周刊》2011,(65):79-79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我认为高中新课改的方向也当是如此。高中新课改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战争。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大潮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下文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积极执行上级指示,大胆实践“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效果十分显著。下面谈谈我对这一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宋占飞 《教师》2013,(4):90-90
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我校”)自2008年起推行通案式目标教学,其目的是改革现有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是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明确了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能够与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高效完成课堂三维目标的要求。随着新课改和“通案式目标教学”的推进,“生本教育”顺应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生本教育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可用应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产生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如果光靠教师殚精竭虑地思考教学新路,而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积极性的主动投入,上课仅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则容易落入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陈旧模式,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学生的学为主来建构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教与学的关系。所以历史教与学的关系中的教应该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及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学为主的观点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变“教案”为“导学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昌 《辽宁教育》2000,(11):46-47
无论是倡导创新教育,还是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在于教育创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材教法,……;其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至关重要,因为它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又要反映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它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效率。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在设计上下功夫。由传统教学设计所形成的“教案”.主要是规定了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缪继红 《广西教育》2011,(35):12-13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课堂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平台。“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在此种模式中,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活动单”。“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活动方案,它是教案的一部分,但不等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17.
过去,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以学论教”成为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模式,这就促使我们要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我们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必须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改进,增强适应性。新的课程环境要求我们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只有勇于开拓、善于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主要是针对传统教育而提出的,传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灌输式”,重复着—个不变的过程,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跟;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切,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根本谈不上具有仓惭能力,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份优秀的地理教案应该有质量上乘的“教后记”。“教后记”有什么作用?该写什么?怎样写?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案中都不写“教后记”或为了应付检查才粗略地写上几句,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