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     
北有敦煌,南有大足,重庆市大足石刻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据大足文管所负责人介绍,2001年以来,参观大足石刻的国内外游客已达10万人次。大足,公元758年建县,因县境内有大足川(今名濑溪河)而得名,含有“大丰大足”的意思。大足石刻是县境内102处石刻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kān),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其次是道教,其余是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等造像;  相似文献   

3.
4.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之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刻分期述论宋朗秋ThePeriodizationoftheDazuGrottoCarvingsSongLangqiuTheartoftheDazustonecarvingsisprofoundlyreligious.Inthispaper,th...  相似文献   

6.
大足石刻是中华石窟艺术中的瑰宝。它那晚期石窟艺术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地方化色彩,以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在艺术创造上的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大足石刻地处四川省大足县境内,开凿于晚唐,盛于两宋,是我国宋代石刻造像最集中的地区。现存石刻造像五百万多尊,主要分布在北山与宝顶山两处。题材多为佛经故事,但其手法多样,艺术精湛,具有浪漫气息与写实精神。主要的艺术特色有:一是运用  相似文献   

8.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同庆 《家教指南》2005,(6):131-134
2005年8月18日至22日,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在重庆市希尔顿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孔子及十哲龛刻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在全国石窟中仅此一龛。大足的十哲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哲造像,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至为珍贵。大足的孔子及十哲龛是与佛教、道教造像并列开凿的,具有宗教的意义。宋人信仰儒教是为了聪明与智慧,儒教是信众们的智慧之神。  相似文献   

11.
东汉汉译佛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及经录记载,对东汉汉泽佛经详加梳理,确定了可靠的东汉汉译佛经数目及译人归属。  相似文献   

12.
13.
佛经译音字主要包括译经者所选用的与梵音语音相近的汉字和根据梵音构造的译音专用字。但在使用中同一个梵文会对译不同的译音字,由于翻译时的省音也使得同一个梵语词汇的译音字用字量多有差异,同时,汉字异写也造成了虚假译音字用字差异现象。印度佛教所使用的是混合梵语、传入汉地的佛经文本语言类型不尽一致、梵汉语言类型的差异和佛经译音规则不明确等是造成佛经译音字用字出现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鲁迅之名成为无形的巨大精神资产,随着其辞世,更是不断被各种力量争夺。鲁迅早年曾于1914年捐钱刻过经书《百喻经》和《地藏十轮经》,佛学界人士在解读这件事的过程中,就有意无意将鲁迅"佛化"了,将其阐释为佛学中人,使之成为佛学界的精神资产。  相似文献   

15.
北朝佛教石刻释文错讹、阙漏较多,因不辨形近字、俗字、未识异体字、讹混字,不明文化词语,文字泐蚀模糊难辨,错误句读而误释。通过结合石刻拓片及相关文献资料,辨明字形,举证字例,纠正误释文字,补释缺文,分析误因,校正释文,以使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东晋至隋末时期是佛经翻译的快速发展阶段,与东汉到西晋的初创期相比,该阶段的翻译活动有了政府的支持,译经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该阶段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译经家,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译事经验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之后到来的译经全盛期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跨文化交际主要方式的翻译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意识形态不仅仅在语言和概念层面影响着翻译策略,还体现在对翻译的选材上。从佛经翻译选材及其翻译策略角度探究社会意识形态对佛经翻译的影响,并试图说明佛经的翻译其实就是汉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选择,是一种异域意识形态向本土意识形态渗透、交流、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运用阐释学理论,把他们的取经事业放在今天考察,师徒四人的角色或许可以重新定位,四人在取经中所起的作用应该重新评价。就他们的个人能力以及对团队的贡献而言,唐僧可以担任董事长,孙悟空既可以担任董事长又可以担任CEO,猪八戒是既负责后勤又负责冲锋,沙僧则是保安。在这个团队中,正是由于每个岗位不同角色的通力合作,取经事业才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譬喻是佛典中常用的说理方法。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提出了譬喻"两柄多边"的理论,是譬喻修辞研究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创见,对于佛典譬喻研究极具启示意义。通过佛典中"风""花"譬喻之举隅,可以得出譬喻"两柄多边"现象在佛典中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除受制于譬喻事物本身和取譬者之外,更与佛"法"之二元分殊、佛典的性质以及印度文化的譬喻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一对应、双重并列及多重对应等关系;从寓象与寓意关系的生成机制看,则主要表现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