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代作家中,土家族作家孙健忠较早地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冲突、价值错位的深刻思考.二十多年后再读他的中篇小说《舍巴日》,非但不过时,反倒更有启发.通过对土家民俗的巧妙运用,孙健忠在《舍巴日》中表达了对土家文化中的一些陋习的揭露和批判、对技术时代异化现象的质疑和担忧、对土家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未来的希冀和自信.多重的主题在文中并不紊乱生硬,相反,它使得小说蕴藉无穷.不管是作品的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都愈发显出不可低估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2.
煤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股力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蕴育了中国煤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给中国煤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外部环境。煤矿是一块沃土,吸引无数艺术家进行写作,创作和演绎出具有文化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的宏伟著作。而《幸存日》这部作品对煤炭中的生命密码和生命的珍视、矿难的反思,以及煤矿工人体现的煤文化风骨等问题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3.
语言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并驾齐驱.我国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提出是较为晚近的事情.从目前人类学的研究状况看,国内语言人类学的成果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关于单一民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并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出版的<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谭志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该著作对我国语言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并结合土家族的语言材料深入研究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的关系,可以说是我国语言人类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是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看法的遗存,"白鹿"等意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五代"导演田壮壮2004年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德拉姆>影像分析,以镜像语言、影像视点、"作者电影"为逻辑起点,思考影片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作者在镜头语言的表达上充满着既对生活在茶马古道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人类学意义上深情关注,又透露出了自身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它让人们以视觉感知的方式看到一般生活在大城市的现代人很难见到的另一番人类生存景象,包括远离现代文明的较原始的生存方式.由此引发人们对现代人的浮躁心态,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人际关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等,作出新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梅琼林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1):65-68,74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龚举善教授研究报告文学的著作《走过世纪门》日前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谢冕教授和尹均生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该著以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观察点,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20世纪中外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因与演进路线,对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及若干重要而敏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到位的阐释,并就新世纪以报告文学为核心的纪实写作前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乐观展望,堪称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8.
刘三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歌谣和民间信仰,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商品和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刘三姐是壮族中古时代壮汉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英雄,刘三姐文化是在壮族民歌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国南方各族群娱乐浪漫文化因子共同打造的狂欢文化偶像。刘三姐不仅是壮族,而且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狂欢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崛起的哲学人类学以人的本体论为探讨的主题,试图回答人的本质问题,回答人与自然、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的关系问题。本文借用哲学人类学的原理,试图勾勒《诗经》时代人的图像,求解《诗经》中“人”的本质,臆测当时的人是如何存在。大量资料表明:《诗经》时代,人神分离,人们已经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人既作为道德文化而存在,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和传统的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把自己镶嵌在传统中。  相似文献   

10.
独龙族生活在中缅边境的独龙江峡谷,其丰富的禁忌文化独具特色。从文化人类学整体观分析独龙族禁忌的形成原因,透过生态文化的角度解读独龙族的禁忌,可以从深层次认识禁忌对独龙族社会和文化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闽南拍胸舞打七响动律为切入口,首先在对闽南拍胸舞打七响的动律、运动线路、重心移动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其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打七响动律所蕴含的闽南人对七数崇拜的民间信仰以及对传统哲学阴阳观念的感悟所表现的意涵进行探讨,最后对闽南拍胸舞中打七响动律所呈现的动态性发展进行探寻,认为闽南拍胸舞之打七响动律不仅对海峡两岸《拍胸舞》的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还对闽南其它民间舞蹈动作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艺术人类学是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的方法论。文章企图以铓鼓舞为切入点,运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研究,将这门哈尼族民间艺术置于其存在和发生的人文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下,企图构建哈尼族文化的一种场域,窥探哈尼族铓鼓舞背后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对工程伦理的兴趣日渐增强。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得工程伦理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本文站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通过梳理德国、法国、日本工程师不同的演化历史,来说明工程伦理在这三个国家不同的发展轨迹。可以将工程伦理看作各国工程教育者在面对全球化冲击时的一种回应:致力于保持已有的文化特性,同时努力探索更具时代性的全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育标志着生命的诞生,在人的一生中,生育是重大事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成了诸多的生育禁忌民俗。生育禁忌中有迷信成分,也有世代相传的经验成分,与民众早已存在的趋吉避凶、神灵信仰、象征、联想等文化心理有着内在联系,并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蕴含着民众的心理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说《狼图腾》内在意蕴的分析,力图挖掘出在"狼"意象表征背后所蕴涵的以"狼图腾"为文化内核的草原游牧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人类学视域下,小说《狼图腾》所彰显出的文化认同理念。  相似文献   

16.
以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在文献资料调研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宾阳舞炮龙仪式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了舞炮龙仪式的情绪宣泄与调适功能、维系与认同功能、健身与娱乐功能、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经济功能等社会功能,认为宾阳舞炮龙仪式由于现代性的切入所发生的功能意义上的嬗变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机制进行了剖析,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实质上说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的要求,周作人对西方文化人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了他独特的知识体系。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滋养,正是文化人类学使周作人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跟整个20世纪的“人”的觉醒与解放运动完成了精神呼应,它同时也垫高了周作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观照视点,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7,(6):15-20
湖北省恩施地区的赶场文化,以宣恩县庆阳坝村最具代表性。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系统论方法,通过个案研究对其文化内涵管窥蠡测。恩施赶场文化内涵包括崇拜自然、天人合一的土地信仰,重视亲情伦理、社会交往的家园意识以及超越商业功利、以人为本的生存智慧。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对当下的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30年里,峨山彝族花鼓舞在形式和内涵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一种传统的丧舞变为一种地方大众娱乐文化和文化资源,在这过程中,其宗教性、封闭性被打破,开放性和社交性得到增强,从而将地方与国家、边缘与主流、大传统与小传统、传统与现代等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其复兴过程就是社会整合和文化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