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感受力     
在学生作文实践中存在着这种情况:同样的文题,同样的审题指导,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彼此水平悬殊很大。究其所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问题的感受力不同,有的很强,有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会提及审美一词,孩子要"审"的"美"究竟为何物?每个孩子都具备感知美的能力吗?作为父母,又该如何带领孩子走进美的世界,拥有美的力量呢?我认为美育就是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美的需求,二是要会创造美。所以儿童美育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保护儿童敏锐的感受力,二是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美,是带孩子去感受不同现代人们的很多心理疾病的起源都是因为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断裂。人能够感受到美,是人没有跟自然关系断裂的一个明显的标识。  相似文献   

3.
香港有几个大学生对巴金近作《随想录》发表意见,说它“忽略了文学技巧”、“文法上不通顺”等等。巴金在《探索集·学记》中回答说:“从我闯进‘文坛’的时候起,我就反复声明自己不是文学家……我从来不曾想过巧妙地打扮自己取悦于人,更不会想到用花言巧语编造故事供人消遣。我说过,是大多数人的痛苦和我自己的痛苦使我拿起笔不停地写下  相似文献   

4.
读者读懂文章的前提,是要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受力,感受力的强弱决定了阅读的层次。“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可以是不同年龄阶段读书的情况,也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不同人读之的真实描述。  相似文献   

5.
吴汉平 《中国德育》2012,(23):63-64
都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月光启蒙》教学中,一名学生的发言给了我答案。他说:“孙友田的母亲真伟大,她给儿子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只顾自己,从来不给我们讲故事、唱童谣……我就是觉得他们不爱我。”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我曾有机会到我在小说《哦,香雪》里描述过的山村生活过一段。那里的贫穷和落后,那里生活的艰辛和窘迫,那里百姓憨直和蒙昧的面孔曾使我心灰意冷。谁知一天晚上在房东屋里闲坐,我忽然听到一阵女孩子的笑声,一阵无所顾忌、不加修饰、充满活力的笑声。如果不是循声而去,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这样的村里能升起这种美好的声音。借  相似文献   

7.
论新感受力     
桑塔格使用“新感受力”这个美学范畴解决“两种文化”对立所带来的困境,新感受力是一种与代表科技文化的新媒介息息相关的怀疑智慧  相似文献   

8.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丰富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调整音乐作品的难度,借助音乐作品的形象性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表达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9.
对生活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升华力,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才能。歌德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好友蒲华清的《天气预报》,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一个典型事例。小诗不长,摘录如下:自从爸爸出差去了,全家人天天看天气预报。那天预报哈尔滨有寒流,奶奶直念叨爸爸没带棉袄;第二天那城市气温回升,全家人露出舒心微笑。今天妈妈特别关心南方气象,爸爸明天将飞海南岛;当听到海南岛是个大晴天,又担心爸爸没带草帽。我说太阳大有啥可怕?只要爸爸多吃冰糕。我只希望天气稳定,千万别下大雨,别落冰雹。自从爸爸出差去了,…  相似文献   

10.
约翰·济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诗作家,更是因为他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学理念而让他成为了英国浪漫派的先锋人物。济慈的诗歌着重强调意境的作用,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极感受力"更是吸引了国内外理论家的注意。此项研究以"消极感受力"为视角来分析探讨济慈的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张玉琴 《天津教育》2020,(12):155-156
幼儿音乐教学,是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联系生活实际内容,理解音乐的表现力。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各种方式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修珍 《现代教育》2003,(14):44-44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来进行交际,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有四:听、说、读、写。听、说是运用口头语言,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基本上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训练);读、写是运用书面语言,不能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在客观的层次上进行,即通过语音(书面上为文字)组成语汇,通过语汇组成句子,通过句子组成篇章,来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作文,不少学生唉声叹气,视为畏途,觉得不爱写,不想写,不会写。想想我们的孩子出生后几年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又学了几年的汉字,难道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受就那么费劲吗?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许多孩子低年级时写的日记或书信,是那么轻松愉快,一气呵成,用文学的眼光去观察,就是一篇篇不错的散文;可是到高年级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他们的情况或许就变了,冥思苦想半天,总觉得没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4.
从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到感受音乐的性质,意境,再到运用动作技能将感受的音乐表现出来,使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得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5.
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是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应从感受入手,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兴趣是培养音乐感受力的前提。激发幼儿的兴趣,应从选材入手,要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形象生动、结构清晰、节奏明快的乐曲。然而,仅仅有了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包括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有了兴趣的前提和环境条件,感受音乐还应得到多种手段的支持,如情景表演、游戏、语言节奏等等,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16.
江莉莎 《教师》2013,(16):106-106
从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到感受音乐的性质、意境,再到运用动作技能将感受的音乐表现出来,使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得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开拓、发展儿童想象力的关键时期,而舞蹈教学在培养儿童想象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儿童在学习音乐舞蹈时,如果没有想象力,就无法深入到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无法深刻地领会作品,也就无法开拓、发展想象力。因此,我认为音乐舞蹈教师应该结合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最终达到创造新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没有一定的感受能力,是无法理解作品主题的,因此,要培养和训练低年级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关键是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他们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怎样培养这些能力呢?我觉得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对音乐发生兴趣的时候,才能注意地听、想、体验,音乐课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每次接受一个新班或新一年级时总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今年我接受四个一年级新班,上音乐课时,每个班近70名学生,只有川名左右的学生能跟老师听听、唱唱…  相似文献   

19.
人对适应刺激的感受能力被称为感受性,也可称之为感受力。蒙台梭利认为,3岁-7岁儿童正处于感觉敏感期,他们主要是通过基本感觉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经验,因此,培养儿童的感受力对他们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感受对象的不同,可以有音乐感受力、美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20.
1.意境渲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有必要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意境作一定的引入、扩展或浓缩、概括,从而渲染气氛,恰当地引导学生。如讲《瀑布》一课,教师指图动情渲染:“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就听到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