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面对面时,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使我们陷入毫无准备的意外之中。当课堂不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时,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中造就精彩?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课堂中,当我们带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面对面时,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框架,使我们陷入毫无准备的意外之中。当课堂不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多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一直遵循着课前精心预设的原则,而忽视了教学的动态变化,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错失了许多"意外"生成"精彩"的良机,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生成很难与教师的教学预设相吻合。当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是对生成性资源置之不理,继续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是鲜活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前预设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旁逸斜出".当预设与生成发生碰撞时,教师的教学机智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能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还要从课堂实际出发,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意外:教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谁知有个别或部分学生竟然一下子说出了结论,打乱了教师的课前预设,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按预设进行。面对这样的意外生成,教师该如何应对?有两位教师同执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在导入部分,面对相同的生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静态的,它是指教师的预先设置,即教学前的备课。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给我们毫无准备的意外,这种意外就是"生成"。"生成"是动态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能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我们遇到课堂中的"意外",需进一步思考: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用教育传递爱心,用爱心播种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都有意义的事情……"2008年8月,我积极响应市教育局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课前预设与教学中的即时性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课前预设是即时性生成的基础,即时性生成是课前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在面对即时性资源时,要具有智慧的教学机智,真正处理好各种即时性资源,打造出更有价值、更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生成资源有即兴性与灵动性,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让它在课堂中绽放精彩。一、考虑起点,学会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精心预设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师就能灵活应对教学中意外的问题。例: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意外:教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谁知有个别或部分学生竟然一下子说出了结论,打乱了教师的课前预设,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按预设进行.面对这样的意外生成,教师该如何应对?有两位教师同执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在导入部分,面对相同的生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和公开课的课堂上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出现了意外的课例,即当教师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中,突然一位学生提出了教师没有预先想到的问题,或学生回答问题时说出的答案教师也没有预见到,于是教师改弦易辙,放弃了原来的方案,以学生类似“奇谈怪论“的问题或者回答为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则案例发现,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并不一定能按教师的意愿顺利实现,往往会在实施时遭遇“意外”,笔者就这个问题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问题,当“预设”遭遇“意外”,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前精心预设来预约课堂的精彩生成。但无论教师在课前做多么充分的预设.也难免会出现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即“非预设生成”。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教师怎样适时把握、合理调控.创生教学资源.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呢?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学不再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数学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新特点,本文结合课例分析,阐述关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这就决定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课前预设,更要有课堂上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数学课堂教学应在精心预设下促进生成,让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甚至重新设置教学,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配合老师的"演出",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重在探讨预设与生成的教学误区以及教学中如何对预设的内容和目标做出有价值的生成,进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人们非常重视预设生成的教学,忽略了非预设生成的教学。所谓非预设生成是指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等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课前预设相左,或者是在教师的预想之外。对于前者,因为是通过预设而形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开放和动态的交流过程."动态生成"已经成为当今初中数学课堂的特色.教学中,我们要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精心预设,及时捕捉,使课  相似文献   

19.
罗云  黄云 《中国教师》2010,(22):49-51
<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也不能完全避免。意外不期而至时,我们该如何应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当教师拿着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与学生对话时,在不经意问,学生往往会跳出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令教师措手不及,让预先设置的任务没办法完成。这肘,教师如果能将“预设”与“生成”巧妙结合,课堂也许就会在精密中蕴涵细腻,在端庄中焕发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