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少虎 《乒乓世界》2004,(8):i030-i030
1981年.在第36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7项冠军和5个单项亚军,创造了55年来由一个国家包揽全部冠军的世界纪录。第36届世乒赛后,使用“729”胶皮的全体运动员联名给天津橡胶研究所写了一封感谢信:  相似文献   

2.
善始善终,是一种理想境界。过去的2005年,世界女乒和中国女乒的头号人物张怡宁从容淡定间做到了这一步。从世乒赛起,十运会、总决赛、世界杯、一个也没丢。“这是我比较精彩的一年,是我最成熟的一年。”张怡宁欣慰地解释道。  相似文献   

3.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9-19
1999年8月,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张莹莹,与马林合作,登上了第45届世乒赛混双冠军的领奖台。 两年多过去了,张莹莹似乎是昙花一现。在许多国际比赛中,她常常不敌对手,再后来,就很少在国际赛场上见到她的身影。 今年的世乒赛,她再次入选第46届世乒赛的参赛阵容,参加混双和女双比赛。 “近来练得怎么样?”在正定训练基地,我见到了她。 “我状态有所回升。”她一字一句地回答。看到她那副认真劲儿,我不禁笑了。 都说直板正胶快攻打法要出成绩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3,(7):46-46
在封闭训练期间,乔指导(乔晓卫)对我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没打过世乒赛,参加公开赛都很少,也不知道上场后自己能打成什么样,所以练习得非常刻苦。但是我没给自己定目标,孔指导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在世乒赛上每赢一场球都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5.
梦想不老     
王怡薇 《乒乓世界》2013,(4):155-155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乒乓球记者们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按照惯例,除了奥运年后会议、世乒赛会议提前至3月,在每年5月举行的世乒赛之前国乒还会举行激烈的直通赛,决出参赛名额。我第一次跑直通赛是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前在宁波,那一次,王励勤和马琳为争夺一个世乒赛参赛资格上演“生死PK”。最终,马琳险胜争得名额,而王励勤自那次落选后逐渐淡出主力层,曾经长达1O年的“马王对决”就此结束。  相似文献   

6.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后,我退役担任了女队横板组教练,教郑敏之、仇宝琴、林希孟等一批横板小将。次年我结婚。这时候,全队正准备着第27届世乒赛。但女队老队员退役后,年轻选手尚不成熟。能否完成27届任务,全队上下心里都打着鼓。一天,领队张钧汉找我谈话,他大大咧咧地开了腔:“你再打一届怎么样?”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9,(7):42-43
横滨世乒赛我拿了女单冠军,从成绩上来说比较满意,但并不值得高兴。因为我在封闭训练中突破的技术有很多都没打出来,只是按部就班地发挥,还有点想赢怕输的心理。之前的“要释放出来”、“超越自己”的想法,一到比赛过程中,全都抛在脑后了,打完比赛才想到。  相似文献   

8.
罗京生 《乒乓世界》2009,(5):156-156
我采访的第一个世乒赛是1987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乒赛,何智丽“临阵抗命事件”就是在那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中发生的,我是目击者。当时女单半决赛的对阵形势是: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四位选手中只有梁英子是外国(韩国)选手。我本来是看戴丽丽同梁英子的比赛,因为只要戴丽丽赢了梁英子,另外一场比赛不管谁输谁赢,都是中国选手会师决赛。正看到一半,有同行过来说:“那边(何智丽同管建华的比赛)出大事了!”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8,(3):42-47
中国女队是世乒赛团体赛历史上一支实力最为强大的“豪华战舰”.从1965年第28届世乒赛至今.共16次捧起考比伦杯。在这四十多年中.中国女队共出现了林慧卿、曹燕华、王楠三位世乒赛“金满贯”得主。  相似文献   

10.
王庆生 《乒乓世界》2014,(7):131-131
第52届巴黎世乒赛上,奥地利世界冠军施拉格在十年后又出现在赛场上。已经41岁的他,第11次参加世乒赛,成为大赛中少有的几名参赛次数最多的“高龄”选手,自然引起国内外乒坛较大的反响。 中国球迷不会忘记,在2003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上,时年31岁的施拉格状态神勇,连续淘汰上届冠军王励勤和悉尼奥运会冠军孔令辉,又在决赛场上击败韩国的“黑马”朱世赫,首次登上世乒赛男子单打的最高领奖台,成为奥地利首位男单世界冠军,同时也被中国队列为备战世界大赛时的主要对手之一。  相似文献   

11.
滑坡断想     
“滑坡”知多少曾经雄踞世界长达三十年之久的中国乒乓球,今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终于从霸主的地位滑落下来。在这届乒乓赛上,中国男队全线崩溃,一败涂地。一九七九年在朝鲜平壤举行的第三十五届世乒赛,男队尚且有混合双打“半条裤衩”保住面子,这回是“半条裤衩”也没剩下。昔日“乒乓王国”叱咤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3日。第一次踏上世乒赛舞台的“大兵”曹臻。在上海世乒赛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老辣的高军淘汰出局,整整四年后的2009年5月3日。在混双决赛中与李平携手战胜队友.获得中国乒乓球队第17个混双世界冠军赛后的混合采访区.曹臻冲着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说:“我终于拿到冠军了。谢谢妈妈。我终于达到目标了……”  相似文献   

13.
5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到首都机场迎接从日本大阪载誉归来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上,李志坚对中国乒乓球队在46届世乒赛上包揽7项冠军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继1981年第36届,1995年第46届世乒赛之后的第三次包揽全部金牌,胜利来之不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特意委托我在今天的欢迎仪式上转达他的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7,(9):8-8
4月14日.曾在巴黎世乒赛上夺得男单亚军的著名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和比他小一岁的女友金善华在韩国首尔江南区三成洞喜结良缘。从2000年起便同朱世赫开始了长达7年恋爱之旅的金善华说:“我知道乒乓球界的比赛很多.所以和朱世赫商量后.我们决定在萨格勒布世乒赛前举行婚礼.但把蜜月旅行推迟到了世乒赛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无票看球记     
高考最后阶段,千叶世乒赛拉开了帷幕。此时,我已是一个初级“发烧友”,常旷了课去看转播,无奈电视效果不好,心里总期待着能有机会亲自到赛场亲眼看一场正式的比赛,那才叫带劲呢! 机会终于来了。上大学时,我来到天津。马文革即是“津门子弟兵”,这么大城市,好的乒乓球大赛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有。当得来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办的消息,这希望一下子便在眼前了。真是为自己高兴,毕竟这机会不是每一个球迷都能有的。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世乒赛的第六天,2月29日下午,乒乓球世界冠军观摩团的大客车上少了些年轻的面孔,多了几位“神秘嘉宾”。由于操劳筹备工作,胡克明的噪音略带沙哑,“这次活动,我没有发请谏,因为你们就是主人。”她说的活动是第26届世乒赛的“108将”聚会,而在座的“神秘嘉宾”就是活动的主人—当年的108将成员。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9,(2):110-111
《乒乓世界》:作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焦点人物,你打过的哪场比赛给你印象最深刻?曹燕华:先说跟德国的内梅斯那场吧。那场球是1983年世乒赛单打第三轮,虽然我们是第一次交手,但我开始根本没把内梅斯放在眼里,觉得她就是个小孩。一般来说,第一次跟我打的人都会吃我发球,我东搞一个西搞一个,很快就会赢下来的。可跟她一交手我就有点出汗了,  相似文献   

18.
在封闭训练进行的队内大循环比赛中,林菱表现不俗,总积分排名第2,为自己参加46届世乒赛争得了一席位置。 “打队内比赛前,教练组宣布,参加世乒赛的人选要通过公平竞争来确定。我在队里是老队员,我想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参加世乒赛,机会难得,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搏一搏。两次大循环比赛,一次我打到第2名,另一获是第4名,最后总积分排第2。按我的心愿,当然是想打团体赛或者单打比赛,最终领导决定让我打单打。对我来说,能够参加世乒赛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首先要守住自己这条线,然后是争取最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徐寅生问我:“你想拿世界冠军吗?” 我在上海队还没转正的情况下直接进了国家一队。后来我才得知,这都是徐寅生、李富荣的直接指示。 21比5,21比3,我干净利落地赢了徐主任,却没注意到旁边教练们不自然的神色。 1979年,在我霉运不断的时候,主任又一次给了我新生。 第38届世乒赛女团成员的名单中,没有曹燕华三个字。主任与我进行了第二次交手,他把毕生钻研的高新技术全部传授与我。主任对我的理解,使我顿感释然。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全国兴起乒乓热的时候学打球的。1959年,容国团拿了世界冠军。当时我在太原铁四小上学,老师们喜欢打球,同学们就更喜欢了。太原的乒乓球基础好,省市都有专业队,出名的运动员有周兰荪、仇宝琴等。26届世乒赛后不久,1961年在太原市举办全国比赛,分赛场就在离我家只隔一条马路的 太原铁路体育馆。很难想象,那时球场的地面是三合土的。我在那儿看到了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韩玉珍等名将的精彩球艺。当时没有球星和追星族之说,但我的确把他们当偶像崇拜。我的梦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