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校六(一)班,“自己设计趣味自然作业”正有滋有味地进行着。那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天,我刚讲完《动物和环境》一课,捧着塑料袋中的蚯蚓往外走,被几个学生拦住了。一个学生说:“老师,给我们几条蚯蚓让我们玩一玩,我们想了好多办法也没捉到它。”我笑着说:“现在给你们不行,别的班讲课还得用呢”这个学生不吱声了。另一个眼珠一转,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您不是老说我们观察不仔细,不善于发现吗﹖可我们没有蚯蚓怎么观察,怎么能有发现呢﹖”我心想:这一军将得好,看样子蚯蚓非得给他们不可了。于是我说:“蚯蚓可以拿走,但不能白拿呀”那个学…  相似文献   

2.
成语“谦谦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按一般思维理解应是褒义词。可一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原指谦虚、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现多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谦谦君子现在竟是贬义词,不禁让人匪夷所思。莫非我们所赞扬的谦恭有礼的君子都是“伪君子”﹖成语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言简意赅、凝固成型的语素组合体。有固定的形式,固定的意义,具有使用上的传统和语义上的完整性。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能随意颠倒和改变。“谦”,从言兼声,形声字,《说文》释义;“敬也。”《易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中的“谦谦”…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许多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课堂中能灵活采取“对话”的形式,实施对话教学,体现“对话”的精神与原则。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对话教学操作层面上显得不知所措,一时难以适应和恰当地把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前不久,笔者看到这么一个案例,让人茅塞顿开。教学案例(《鸬鹚》一课教学片断)生:天色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只留下一条淡淡的水痕”呢﹖师:稍加思索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明白,请大家…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12日,萧山长河镇小。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现代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一棵斜长的榆树》。揭题后我安排学生质疑。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什么叫榆树﹖”我一愣。怎么提出这个问题,这在试教时可没人提出过,而且榆树是怎么样的,我还真不知道。好在这一树的名称对理解、感悟课文无关紧要,于是乎,我说:“榆树只是一种树的名称,就像你叫××一样,是一个名称,懂了吗﹖”学生点点头表示懂了。课后,导师汪潮教授对我说:“‘什么叫榆树’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不满意。学生不知道的知识,你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呀!怎么能蒙混过关呢﹖”我心里很不…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学会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然而生活中真正会科学观察的人却不多。如何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个人在苏教版《科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一、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如何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呢﹖我们可以以课堂为契机,多让学生经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上《观察蚂蚁》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蚂蚁在我们周围到处可见,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下可把他们难倒了,因为平时没有认真观察,所以大家只知道它是小小的,黑黑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学生也回答不出来,有的学生还偷…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大同人,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山西人。可我认识《新作文》却是在千里之外的古城西安。岁初,作为山西省惟一进入《美文》杂志社举办的“全球华人少年征文大赛”决赛的选手,我去了西安,见到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和才华横溢的文学少年。他们都管我叫“老西儿”,我不知道他们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反正我挺骄傲的。因为,在比赛之余,我们除了谈论收获(包括奖金),谈论“新概念”,更多的则是谈论《新作文》了。我发现,许多参赛选手,包括指导教师的参考资料里都有这本杂志。他们都说这个刊物办得很好,清新、活泼、有品味,听着…  相似文献   

7.
打开孩子的作文本,我便兴致勃勃地欣赏起来。这可是我班班长的一篇“佳作”——《奶奶变了》。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奶奶,为什么您现在变了呢?以前您总能帮助我们家里做一些事,可现在……是因为您想好好享福了吗?可是,您还是应该帮助一下家里呀,爸爸、妈妈整天上班,而我的学习又这样忙,您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我们呢?”读罢,我心中为之一震,文章是写得不错,前面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特别到位。可孩子的想法总让人感到一丝“凉”意……翻开其他孩子的习作,看着孩子们一篇篇文章,同时也感受着他们一个个幼小的心灵。他们中有积极向上的,有关爱…  相似文献   

8.
有个善良的小女孩,总觉得自己长得挺丑,总是含羞草似的低着头,就连圣诞节也不例外。于是,就在圣诞节这天,因为低着头走路而撞倒了一个老人,一个白发苍苍的盲人。小女孩儿吓了一跳,赶紧说了声“对不起”,她的声音挺小,一听就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于是,盲人说了一句:“没关系。”女孩儿挺感动,赶紧一把扶起老人:“老爷爷,是我把您碰倒的,我……我搀着您,送您回家,好吗?”女孩儿的声音挺甜,细细的,像一阵柔柔的风。但盲人却摇了摇头:“不,孩子。听声音你就特别善良。你一定长得挺美……”那个“美”字说得挺响亮,使女孩听…  相似文献   

9.
人生也有开关﹖也许有人会不相信,但只要读了这篇文章,恐怕就不会再怀疑了。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引诱,遇到陷阱,都会产生过疑虑和动摇,公心与私欲,纯正与贪婪,善良与邪恶,会生死相搏,一胜一败。而决定胜败的那一刹那,心灵的开关,也就是正邪的砝码,会起到决定的作用。时间就在一瞬,影响的却是一生。开关之重,不可小视。《人生开关》写得真实流畅,生动感人,对于大毛的歪心思,“我”不是完全予以拒绝,在最缺钱的时候,能够轻易地得到钱,谁能一点都不心动呢﹖邪恶的引诱,最会抓准时机,让你的心被抓得痒痒的,好像天大的好事,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0.
这篇作文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文题与内容不相符。就这篇作文的内容来说,较为合适的题目应是《我的老师》之类,而现在文章的标题却是《我最崇拜老师那样的人》,因为其中有“那样”二字,就不单是写一个教师就能切合题目的了,因为“老师那样的人”,可以理解为类似老师的那种人。须知,“我最崇拜老师那样的人”和“我最崇拜的老师”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蔷薇的启示     
A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人嘛,是个乐观主义者。那么您呢?您是哪一个?  相似文献   

12.
《论每次读《论语》时,总会沉醉于那些言简赅却又深蕴哲理的语句中,思之,愈觉它们穿越历史照亮漫漫长夜的一盏盏明灯,熠生辉;品之,犹如千年的老酒,愈发散出沁心脾的馨香,绵绵悠长,甘甜醇美。这些语字字珠玑,俯拾即是。不少语句经历代沿,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名言警句,给人以迪,以思考,催人向上,教人向善。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子曰:“不患人之…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2006年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了6 条古语、诗文和典籍。 (一)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其中,“兢慎”见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相似文献   

14.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李朱:梁老师,您能谈谈您对读书的看法、观点吗?梁慧星: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走过了许多路,读过大量的法学特别是民法学书籍。这些都是为了“用”,也只是在“用”。当然,这些专业书籍对我的做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我也在考虑对于年青人的教育引导问题。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专业知识,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说都不缺乏,缺乏的是其他方面的能力。李朱:梁老师,按照您的思路,读书并不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您认为这些因素都有哪些?梁慧星: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师:现在咱们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生:齐《圆明园的毁灭》。师:课前同学们读了几遍﹖生:两遍。师:有读三遍的吗﹖生:我。三五个举手师:好,请放下手。有超过他们的吗﹖一生举手回答:四遍你读了四遍,很好。读一遍两遍就不错了,读四遍更不得了。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空“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师:大家打开书本把课文默读一遍。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  相似文献   

16.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数学名题:“鸡和免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可是,这道题已经被我“换汤不换药”练习了三遍,仍有孩子不明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鸡,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兔呢﹖”我真有些“黔驴技穷”了。前不久,我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内容正是“鸡兔同笼”问题。■亮点一:画最简单的数学画在让学生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徐老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然后说:“同学们一定画过鸡和兔吧,现在我们来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  相似文献   

17.
遥控健身操     
一阿嗡大夫发明了一套“野兽健身操”。虽然名称不怎么好听,却是挺管用的。第一节“蛇出洞”,扭啊扭的先活动一下腰部;第二节“虎跳涧”,蹦来蹦去使腿部轻捷;“熊掰玉米”和“狮子摆头”是锻炼手腕和脖子的……由于练之有效,这套健身操大受欢迎。许多人满怀激动地来到阿嗡诊所。“大夫,谢谢您!我向来胃口不好,一顿只能吃九碗饭,做操以后,现在能吃十六碗了。”“大夫,你这套操真神,我爸爸七十几年的驼背挺直了!”“我妈妈腿脚不便,出门老要我背,可现在她可以背我了———就是因为做了您的野兽健身操!”阿嗡大夫沉浸在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案例的解析〔案例〕一位大学生因至今未能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而感到苦闷,为此他写了封信给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德曼先生。莱德曼先生很快复信鼓励他,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现在成绩平平不是决定性的。寻找自我您有没有梦想过,您有过新的想法没有,即使是错误的想法﹖”请以“寻找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该题命题意图很明确,学生可从熟悉的生活中寻找材料,抽绎观点,展开叙述或议论,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本题虽为话题作文,但并非漫无边际,所供材料起到了限制作用。从学生的作文实践看,在具体操作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五一”和“十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推出创意相同的“特别节目”,可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节目标题,“五一”时是《说法作客———请您断案》,“十一”时变成了《说法做客———请您断案》。“作客”为什么改成“做客”呢﹖让我们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是怎么解释的:做客zuòk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作客zuòkè<书>寄居在别地:~他乡。“做客”与“作客”是一对音同义不同,而在实践中常常用混的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参照典范性著作中的用例,笔者以为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至…  相似文献   

20.
陈双玉 《阅读与鉴赏》2008,(11):61-61,56
昆明旅交会召开前,市内街头出现这样一条引人注目的标语——“您昆明了吗?”。对于这条标语,争议颇多。有专家认为其“是一个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病句,表达意思不明确。”而《春城晚报》就这句话在昆明街头作的一个随机采访却显示“大约5成以上市民表示能够理解”。据笔者调查的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