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是人生之树的根,它决定树木的形态与繁茂。根深藏不露,枝叶在空中招摇;根形色单调,叶却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人生之树的枝叶,就是我们从素质内容、素质体现的场合、素质的养成方式等不同角度,称之为素质的那些东西。如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师素质、军人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等等。不管我们对素质作了多少命名,不论生命之树有多少状态,真正的素质总是在其后面、在其下面发挥着基础的、持续的、稳定的作用。总之,素质不直接是技能、智慧、知识、学历、工作岗位、社会角色意  相似文献   

2.
珍爱生命     
第一幕:生命如歌主持人甲:生命是美丽的。主持人乙:生命又是伟大的。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生命,留下了无数生命的颂歌,生命的绝唱。乙:请听配乐诗朗诵《根》:根,将绿的荣耀托付给森林,把美的微笑交给花朵,把爱的温柔送给草地,却把苦难与寂寞留给自己,这,就是根———生命之根。乙:人们赞美为大树吸收养分的根,也赞美为大树吸收阳光的绿叶,请欣赏乐器重奏《绿叶对根的情意》。甲:根为生命之树吸收养分。乙:绿叶为生命之树吸收阳光。甲、乙(合):生命之树需要彼此心灵的呵护。甲:年轻的朋友,让我们荡起生命的双桨,在人生的航程中披荆斩…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其难主要有三:准备阶段无话可说;写作阶段无章可循;修改阶段无法可依。如何才能克服这“三难”呢?小学作文教学要做到:学会观察,萌发创造之芽;鼓励模仿,催开灵感之花;修剪枝叶,浇灌人生之树。  相似文献   

4.
作为同生同长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思想之树,中国美学与中国古代人学是枝叶相关、根脉相连、不可分离的。中国美学极为注重人与人生。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人”的透视,妙解人生的奥秘,也揭示宇宙生命的奥秘,是中国美学确立思想体系的要旨。在中国古代美学家看来,挥动万有,驱役众美的审美观照与审美体验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纯洁人的情感,感化人的性灵,净化人的灵魂;通过审美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人生主体,树立人格理想,培养人生道德,提高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中国美学对美的探寻和讨论总  相似文献   

5.
聂华苓:一棵枝叶繁茂的树"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在自传性散文集《三生影像》中,美国华裔作家聂华苓用这样一首朴素的"小诗"描画自己。她的确是一棵繁茂而沧桑的树,半个多世纪中,枝叶漫铺漫卷地跨两岸东西:1925年,她出生于湖北;1949年,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6.
树沉默不言,根扎大地,于天地间伸枝吐叶。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树沉默并骄傲,独立且坚定,逆着风浪枝叶飞扬,精神最终不朽。树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效仿。树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讴歌。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爱伦·坡由于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诗歌运用的语言和比喻十分巧妙。他用心血培育出一株柯桠枝叶都长得恰到好处的诗美之树,迄今仍在阳光雨露下滋长;其不朽的生命力,也正是他诗意人生的写照。本文试从几首翻译的诗歌中,尝试对爱伦·坡的生命诗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怎样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请看下文——[导语]人生需要智慧,譬如给自己奖赏,给自己插上翅膀,不断修剪自己,做自己的观音。A人生能铸就辉煌,固然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但在平凡中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享受每一次小小的快乐,同样是一种幸福。因此,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奖赏吕林奥运金牌,显赫、耀眼,使多少健儿为之角逐;奥斯卡金像奖,华贵、迷人,令多少明星为之癫狂;诺贝尔奖,更是至高无上,让多少文坛巨子、科学之父、名人学者神往!人的一生,能获此殊荣,自然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一种辉煌;然而,…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探索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不只是教会学生多少文化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之要义。  相似文献   

10.
黄曦 《作文与考试》2022,(34):20-21
<正>命运仿佛是一根魔法棒,它可让人生之湖风平浪静,亦可令其涟漪四起。但无论如何,每一片湖水都有着归向大海的雄心壮志。正如我们,倘若身处顺境,则人生之湖大体平如明镜;而若是身在逆境,则人生之湖就可能荡如碎镜。只是,无论身居何境,只要能正确对待、不放弃努力,都会映出似锦的前程。所以,人之成才非环境使然,顺则要兼利于自身,逆亦要排难于身外,如此便得成功、成名之要义。  相似文献   

11.
<正>常想起王国维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描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生之初,迷茫、孤独、不知前路几何;当我们有了目标,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然大多数能立志追逐,可又有多少人能坚守到成功之时,一路不忘初心,终得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个金字塔,构成金字塔基础的,正是人们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及做事的细节。细节与小事永远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树的衰荣都可以从它的根上找到答案。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文章就像一棵树,深沉的主题或情感,像树的根;起伏或流畅的行文,像树的干;优美或洗练的语言,像树的枝叶.于是,我尝试引导学生像认识一棵树一样来学习阅读一篇文章,教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树型阅读.下面是我用"板块式思路"教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由于长期处于知识体系零散的状态,导致了课程效能的下降。为此建立起具有结构性、弹性和前瞻性的课程知识体系对于习授者都将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以知识之树的形态来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将其分为三大板块和若干范畴,可以生成课程之根、茎、干与枝叶,这种知识体系的梳理有助于课程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5.
    
树之根,扎在土里,汲取着营养供小树长成一颗(棵)参天大树。人之根,扎在心里,指引着迷途的游子(旅途的行者)拥有正确的方向。〔根对于树的作用。〕有人说,柳是一种谦逊的树,它总是低垂着头,温柔地观望着自己的根,无论它长得有多高多大,它从来都不忘本。于是,我们看到了西湖畔的杨柳依依;于是,我们懂了,(既然)是根成就了一棵不平凡的树(,那么我们就应对根怀有深切的眷顾)。然而,我们呢?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像柳树一样铭记着自己的根的吧!(,)可是现在,我们是不是都把根给弄丢了呢?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人们都无暇顾及其他,很多人都想着步步高升,却忘…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86岁,我流浪了86年,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聂华芩 人只能活一辈子,我指的是生理上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就很不容易。他(她)要经历多少的苦难,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但是如果你有幸在活着的时候,同时徜徉在精神世界中、咀嚼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人的苦难、享受人生美好的瞬间,那就相当于延长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活了几辈子。  相似文献   

17.
树作为一种具体的事物,它的根、茎、叶、花、果都有其实在的含义.同时,树也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有其代表的意义.学校在建造时离不开树,学校的树木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成长,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像学校栽种的树木一样茁壮成长. <管子·权修>中这样记载: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学校是"树人"的场所,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如何利用校园内树的文化作为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杨志渭 《今日教育》2013,(12):17-18
“百年树人”,源自《管子·权修》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其含义是为百年树人,树百年发展之人。“树人”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面向未来,是着力于学生成长之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春天l树》中的“树”既不是广为传诵的“渭北春天树”.也不是享誉文坛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而是“人生之春的青春之树”。可以说.《春天讨》中的“树”不但包含了作者质朴的情感,而且流淌着作者的人生体悟,是一曲关于树与青春、树与人生的曼妙悠扬的青春心笛。  相似文献   

20.
我把语文比作一棵树。是树就要根正,这是树生长之本;是树就要枝干分明,这是树生长之形是树,就要叶繁,这是树生长之源我的观点之一,语文教学要把握语文教育之根。语文教育的根就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根对树的作用,不仅仅是吸收水分,更是对树的固定决定了是这棵树而不是那棵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同样决定了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属性因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累、理解词语,引导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引导学生复述内容表达感受,引导学生应对提问思想交锋都是为实现语文工具性功能服务的。这些学习活动立足语文,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