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婚恋观的改变以及当前青年群体的特殊心理机制影响下,当前大学毕业生中出现了“毕婚”一族。“毕婚”对青年的发展存在复杂的矛盾影响,既满足其物质和情感需要又存在一定消极之处。广大教育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加强婚恋观教育的同时,对其增加关爱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陈剑  杨晓苏 《时代教育》2012,(11):263-264
近年来,"剩女"一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婚姻、恋爱、家庭等问题的焦点。然而,社会各界对"剩女"现象的过分关注,对在校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在整理有关"剩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思考这一现象对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婚恋观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由于受 到西方和现代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其婚恋观正 随社会变迁而悄然嬗变。当代青年在婚恋关系中的主体意识、 个性解放得到增强,但婚恋的不稳定性、功利化、忽视道德 规范的行为也在增长。这些转轨中的"失范"状念已引起社 会的普遍关注。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引导青年 期个体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构建家庭伦理文化,已成为当前 青年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对爱情的不同体验、不同选择,不仅影响和塑造着她们当前的人格、气质以及情趣爱好,也不仅影响着她们今后的人生,还影响着她们的下一代人。利用调研成果,通过数据揭示出女大学生在婚恋观方面存在着恋爱人数扩大化、恋爱年纪低龄化、恋爱动机盲目化、恋爱心理从众化、恋爱婚姻隔断化、恋爱标准功利化、婚恋观念传统化、征婚形式现实化、毕婚急嫁成族化和网络媒介盛行化等十个方面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5.
王亚莉 《成才之路》2022,(14):22-24
婚恋观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折射与反映,婚变观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大学生承载着社会的希望,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文章针对0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问卷调查,逐项予以分析,总结出0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新时代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学生自身、家庭、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接受有效的婚恋观教育对其自身成长有利,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社会变迁迅速、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从性别角度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探讨了"校本课程-自我教育-家庭社会网络"三位一体的婚恋教育模式,从而帮助和指导男女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9,(6):88-94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女性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消极的变化会引起离婚率上升、人口增长率下降等负面影响。通过对相关数据以及新媒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当代青年女性存在依赖倾向严重、择偶过度功利化、恐婚恐育、缺乏科学性观念等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女权主义的兴起、金钱对人们关系的异化、大众媒体的宣传刻画等。对于这些问题,青年女性应该正确认识"女权主义",树立正确婚恋观,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的主渠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两个兼顾转化教学内容,应用互动教学方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学生婚恋观教育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和家庭道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相关内容的研究颇多,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且大多是状态性研究,另外,对婚恋观测量工具的开发也有一定研究,不过,现今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非主流文化在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其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对于非主流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的重要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排斥、限制、同化、吸收的过程引导非主流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尤其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与非主流文化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旨在透过在各种非主流文化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发生变化的现象,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非主流文化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影响问题的对策,使其作为文化领域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迈入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成见"影响了青年女性人格、价值观念和职业角色社会化,阻碍了青年女性成长、成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变大众传媒中存在的"性别成见",减少直至消除这种性别成见对女性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79):154-155
本研究选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20名女生进行了大学生婚恋观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我校女大学生婚恋观年级差异显著,低年级的女生比高年级的女生的婚恋观更现代和开放。(2)我校女大学生是否为独子的婚恋观无明显差距,但在对待爱情的动机方面有明显差别。(3)我校女大学生的岁数不同在婚恋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没有因年级不同的差别多。(4)我校女大学生父母的婚姻状况对婚恋观无明显影响。(5)我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在是不是与其父母交流情感的问题上无差异。(6)我校女大学生的居住地对婚恋观无影响,但在婚姻忠诚观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婚恋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电视和网络上,越来越多的观众被这些婚恋节目所吸引并深受这些节目的影响,通过对这些节目的研究不难发现,当代的青年人的婚恋观越来越有物化的倾向。因此,研究青年人的婚恋观问题,对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对父辈进行着"文化反哺":青年对社会的新器物的使用和新潮流的了解上拥有优势的"话语权力";青年在日常生活层面影响着父辈的行为取向;青年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反哺"父辈.文章立足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急剧变迁的社会大环境是"文化反哺"现象发生的社会宏观背景;青年同辈群体的交往、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是青年"反哺"能力形成的主要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婚恋观为视角,通过考证民国学者的调查、档案史料和政府法律文档,分析了民国大学生对于婚恋的态度、满意度以及新婚姻观的接纳程度,得出了婚恋观主要受到西方学说、女子教育、法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婚恋较之普通青年要进步,体现出传统与西方的争斗和交融.通过大学生婚恋观的状况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进步和时代的前进.  相似文献   

16.
"空乘专业"学生作为民航类高等院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正确对待婚恋观的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从"空乘专业"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和特征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角度提出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及当前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妇女的"弱"势地位,导致的一个社会问题是性别比严重失调.在农村青年妇女进城务工取得相对优势的现实背景下,农村部分男青年却在择偶中处于"弱"势.这种"强"与"弱"角色的变换,打破了农村婚姻体系,由此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正式确立了近代教育体制,促使青年期现象在全社会迅速拓展,青年的近代含量剧增,青年的自觉自立意识形成,社会也开始正视青年的独立存在.因此,新政时期,是青年普遍化趋势正式形成时期.但由于"新政"教育改革弊端丛生,导致青年普遍化远未从趋势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娱乐可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但是,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在商业利益的催化之下呈现出畸形的态势并且对青年群体产生了诸多影响".泛娱乐化"使青年习惯于用笑声代替对问题的严肃思考,使青年沉迷于恶搞而忽视了真正的原创力,使青年沉溺于感官的享乐而远离高雅的审美,使青年沉陷于即时的麻痹而开始自我放逐,使青年沉醉于浅层次的关注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魅力.  相似文献   

20.
婚恋观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青年的婚恋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在择偶标准、择偶方式、婚礼形式、生育观以及对待性等一系列观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