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盛情款待,席问一道菜,名为“茄鲞”,刘姥姥死也不肯相信如斯美味的东西居然是茄子制成,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待王熙凤道出泡制秘方,刘姥姥细品果有茄香,方才叹服。  相似文献   

2.
朱凯怡 《云南教育》2007,(10Z):40-41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盛情款待,席间一道菜,名为“茄鲞”,刘姥姥死也不肯相信如斯美味的东西居然是茄子制成,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待王熙凤道出炮制秘方,刘姥姥细品果有茄香,方才叹服。  相似文献   

3.
爱上电脑     
第一次踏进电脑班,坐在电脑桌前,我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敢碰。就连最简单的开机、关机,我第三次上课时还手忙脚乱,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相似文献   

4.
大观园来了个刘姥姥,此地也来了个刘姥姥,且别看她们实际情况有多大的差距,咱就拿这性格一比……别说,还真像!不信?那就随我去看看吧!刘姥姥乐呵呵地进城了,全身上下挂满大包小包,脚上趿着一双自己纳的黑布鞋,踩着碎步疾走。路人笑问:“您老是搬家呢?要帮忙不?”刘姥姥笑答:“不,进城来看外孙女呢!”刘姥姥年过花甲,一把老骨头了,力气还挺大,硬是把大小包袱连背带拖地拿来了。她迈着硬挺的步子,像猩猩似的环顾四周,心里思量着:“咋没板梯呢?”她看见一扇铁门,关得严严实实的,敲了敲,“哟!挺结实,俺外孙女不会住这儿吧?”又敲了敲,没人应,使劲儿敲,还是没动静儿。  相似文献   

5.
香港细节     
苏北 《大中专文苑》2011,(17):70-70
在香港几日,虽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走马看花,然而只要你是个有心人,还是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发现香港管理的规范和有序。有些细节,让人感动。香港的所有行人红绿灯都安装一种发声系统,行人过马路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值得我们含英咀华的经典。书你一定读过,不过可不一定精通哦!快过年了,我们来一趟热闹的红楼之旅吧。先从第一关开始——第一关1.《红楼梦》中金玉良缘象征的是的和的,  相似文献   

7.
读过《红楼梦》的人,想必还记得刘姥姥在大观园吃茄鲞(xiǎng)的情景。凤姐向刘姥姥介绍了茄鲞的制作过程,刘姥姥吃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经凤姐挑明,又“细嚼了半日”才说:“虽有一点茄子味,只是还不像是茄子。”联想到近几年听的一些语文课,犹如加进了太多的配料又经过复杂的烹制的“茄鲞”一样,少了许多语文味,让人颇有刘姥姥吃茄鲞之感——姑且称之为“茄鲞现象”。本文拟对阅读教学中的“茄鲞现象”作一粗略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家来了一位小客人——一只小乌龟。我带着这只小乌龟,绕着房子走了一圈,小乌龟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儿瞧一瞧,那儿触一触,看够了也摸过了之后,它才慢吞吞地左  相似文献   

9.
经典巨著《红楼梦》结构庞大,全面展现了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刘姥姥是其中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个豪门贵族进行观察与窥视,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尤其第二次进大观园时,作为乡野中人的刘姥姥不仅得以游园,荡舟,宴饮,品茶,而且还以自己的诙谐演出带来了大观园的欢声笑语,是一种典型的狂欢化叙事。狂欢化理论是原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拉伯雷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时提出的。狂欢的概念源于欧洲的狂欢  相似文献   

10.
熊丹江——湖北省仙桃中学初识博客。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新奇;走近博客,原来教育在网络上的关注度同样很高;乐在博客,老友新朋相互提携,反恩人生成就卓越。乃教师一大乐事。探索育人,点亮智慧,用心就会有发现。晶莹剔透地做人,  相似文献   

11.
《学语文(初中版)》2008,(4):44-45,39
食之有味篇 《红楼梦》片断 曹雪芹 薛姨妈又命凤姐布个菜。凤姐夹了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得可口不可口。  相似文献   

12.
13.
以文本为媒,以活动为引,带领学生打开多维视角,开启一场鲜活的“沉浸式”阅读之旅。借助冷子兴口中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林黛玉心中的“时时在意”、刘姥姥眼中的廊榭轩馆,用一片片拼图慢慢拼凑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文学世界。刘姥姥一进时偷眼观瞧、二进时装愚弄巧、三进时知恩图报,更是将偌大一个贾府由烈火烹油到繁华落尽的过程渐次呈现,为全书的跌宕作了生动的注脚。以不同视角突破阅读局限,从对贾府的多维观照中去领略椽笔的入木三分,可品味经典的博大深沉。  相似文献   

14.
经典巨著《红楼梦》结构庞大,全面展现了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刘姥姥是其中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个豪门贵族进行观察与窥视,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尤其第二次进大观园时,作为乡野中人的刘姥姥不仅得以游园,荡舟,宴饮,品茶,而且还以自己的诙谐演出带来了大观园的欢声笑语,是一种典型的狂欢化叙事。  相似文献   

15.
他的名字叫埃曼纽尔·郝本,23岁,来自澳大利亚。我和他认识是非常偶然的。记得那天天很热,我当时刚搬到马尔默不久,哪儿都不认识,再加上瑞典语还不太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乘坐的“和谐号”动车下午4点30分准时到达杭州火车站时.我突然联想起《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模样。我朝同伴们夸张地笑笑。第二个“刘姥姥”进城来了。  相似文献   

17.
刘姥姥何许人也?读过《红楼梦》的恐怕无人不知。“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了养活。岂不愿意呢,遂一心一计,帮着女儿女婿过活。”不提女婿狗儿因这刘姥姥时来运转,单这刘姥姥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说的酒令,  相似文献   

18.
刘姥姥是一个"芥荳之微"的小人物,她以村庄老妇的眼光见证了贾府的兴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贾府的面貌与风尚。通过刘姥姥所展现的贾府风尚,是作者所崇尚的儒家理想的社会道德风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形象。在这些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位不属于大观园,但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就是住在大观园墙外的下层人物——刘姥姥。当她走进"膏粱锦绣"的贾氏贵族之家时,这幅栩栩如生的封建贵族末世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就显得越发生动、鲜活起来。探讨刘姥姥在其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深人理解全书的思想内容,领会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一、皴染作用一提起刘姥姥,眼前就会看到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闹笑话。"刘姥姥进大观园"早已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语言。刘姥姥原是个久居乡间的村妇,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曹雪芹何以花费不算短的篇幅来描写她?这其中实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用前五回的篇幅作为小说全部故事情节展  相似文献   

20.
牛华 《语文天地》2012,(3):25-26
在笔者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讲到《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贾母的形象,总会有一个统一的评价——疼爱孙辈,懂得享受,爱慕虚荣的封建老太太形象。特别是对于节选的其中一段,一直以来把贾母认定为恪守封建礼教的老祖宗。笔者对此颇有异议,在此和大家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