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跟凹镜主轴平行的近轴光线经过反射后通过其焦点。利用凹镜的这个性质可以制造探照灯或太阳灶等。但实际应用的凹镜反射面不是球面,而是抛物面。这种抛物面镜可将平行主轴的光线反射后全部集中于焦点。先对球面镜作一说明:在图1、图2中,s、s_1是平行于同一凹镜的入射光线,但  相似文献   

2.
光学黑箱问题在物理竞赛及中考中时常出现 ,为广大师生所关注 .1 解决光学黑箱问题首先要搞清以下两个问题(1)中学阶段所接触的光学元件 (玻璃镜子 )有五种 :平面镜、凸镜、凹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前三种都是面镜 ,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后两种为透镜 ,遵从光的折射规律 .光线不能穿透面镜 ,而被反射回来 ;但是 ,光线要穿过透镜 .(2 )五种玻璃镜子对光线的作用 :平面镜 :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凹透镜和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镜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 光学黑箱问题题型浅析2 .1 要求填一只光学…  相似文献   

3.
题目:〈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三册第196页〉如图1所示,M_1和M_2是两个焦距相等的凹镜,其焦距为f。要想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a能在M_1和M_2之间来回反射,两凹镜的顶点P_1和P_2应相距多远?在图中标出两凹镜的焦点F_1和F_2的位置,并画出光线a被两凹镜反射的光路图。此题到底有几个解?有人认为,只有三个解。分别如图2、图3、图4所示。笔者认为,此题较为复杂,符合题意的解很多。本文试从如下的思路出发,进行分析讨  相似文献   

4.
黄建文 《物理教师》2003,24(12):13-13
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七章第四节球面镜中,关于球面镜的焦点是这样定义的:跟主轴平行的光线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凹面镜的焦点;跟主轴平行的光线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交于镜面后方的一点,这个点也在主轴上,叫凸面镜的虚焦点.  相似文献   

5.
三条光线L的传播方向如图1中a、b、c所示.请在图上演出三种不同的光学元件及所处的位置,并使射出的光线沿水平向右的方向传播.怎样在相同的光路上画出不同的光学元件及所处的位置呢?我们知道,反射和折射均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下面分别从光的反射和折射两个不同角度来考虑.平面镜和球面镜对光起反射作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作出两光线所夹角的平分线,此线即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与反射面的位置关系,画上平面镜,如图2;凹镜,如图3;凸镜,如图4.凸透镜对光有折射作用.根据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的…  相似文献   

6.
“一本好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图书种类繁多,家长和孩子往往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学生读的大多是教科书,被大量的作业挤占了读课外书的时间。如何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书?读什么书?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多种探索:精选作业题,少布置作业,留出相当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此外,还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书。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讲授,并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教给读书的方法.但是,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授,不让学生在课堂上翻一翻教科书,不给学生看书的机会.教师可能讲得并不坏,但如何使得学生去熟悉教科书和增强阅读的能力,却撒手不管.这种不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做法,在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一、成像原理、种类“看光线”1前面讲的面镜(平、凹、凸)属于光在表面进行反射,而透镜是透明体制成的,光线要透射过去,故前者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2从对光线的作用看,凹镜和凸透镜都是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凸镜和凹透镜都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故前者成像有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放大、正立的虚像。后者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若光线实际相交形成的像,则为实像;若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则为虚像。二、成像规律分清三距、两点“看图表”三距指: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科书的编写承袭统编版教科书的风格,每课依然安排“历史纵横”“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栏目,但在内容编排上突破《中外历史纲要》的通史体例,采用专题的形式对统编教科书进行统整和深化。专题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1],促进历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选择性必修教学中,要想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相似文献   

10.
“凹镜成像”实验,在现行初、高中物理教材中都没有涉及到,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凸透镜成像实验前,先让学生学习“凹镜成像”实验,这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现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谈谈我的作法和体会。首先,针对学生忽视阅读教科书只重视演题的不良倾向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教科书的自觉性。其次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作法。 (一)对于介绍定义的教材,一般是让学生先行阅读,同时布置给学生阅读提纲,这里还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分析和解释生理现象 ,遵循生理规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学习生物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提出生产上、生活中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教材 ,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释疑 ,既掌握了重点难点 ,又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课外参考书谈几点意见。一、重视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必须重视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教科书。阅读教科书主要有预习性阅读、复习性阅读、思考释疑性…  相似文献   

13.
对2001年第11期上《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我有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一、阅读渐悟先学后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要通过“读”来完成的。无论是谁,阅读感悟总是由浅入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放手让学生阅读。学生读到一定程度,必有顿悟。原设计虽然安排了“朗读与细读课文各一遍”,但是两遍阅读目标不明,略显粗糙。此前安排的程序1、2完全可以采用课前学生阅读思考,课上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因为通过初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圈点勾画、点评批注等读书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良好…  相似文献   

14.
思维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注意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阅读为基础,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理解才会思考,思考促进理解。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是要使他们阅读时能思考,思考时能阅读。让他们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读物,处于一种“半自动化”的境界,质疑,就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最佳途径。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它可以促使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而提出疑  相似文献   

15.
李丽 《现代语文》2007,(2):69-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的拟定都由教师“霸”持,学生的阅读只是被老师预设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发现、设计问题和提出观点的权利,因此很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课外阅读,走出校门后的阅读,会有老师帮助设计问题、启发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吗?其次,对同一文章、同一问题,学生就不能有不同的看法?再者,从阅读的情感看,学生得不到思考快感的阅读能算是成功的阅读吗?从这三方面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明,决心还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于是,我尝试了一下“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出题、拟答案,反过来考老师和同学,在意见相左时,说出理由,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秦海粟 《小学生》2010,(12):5-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不能为阅读而“阅读”,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说”,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下面就我工作中的点滴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例1 在下列各图中,一束平行光从左方射入各方框,画出每个方框内放什么面镜或透镜才会产生图中的效果.(出射光中单箭头和双箭头的光线与入射光分别对应)解析:解这类题,首先必须区分出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经反射而得还是经折射而得的.若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居于方框的同一侧,就是经过反射而得,如图1、图2、图3,方框内是面镜;若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方框的两侧,就是经过折射而得,如图4、图5,方框内是透镜. 然后再区分到底是哪种面镜或哪种透镜.若反射后光线平行,则是平面镜;若反射后光线会聚,则是凹镜;若反射后光线发…  相似文献   

18.
黄琴 《湖南教育》2005,(15):29-29
有家长常跟老师说,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些题目孩子自己解答不出时,只要家长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半截时,孩子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上。阅读乍一看像是语文的专用名词,但实际上,数学也离不开阅读。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实施“课内学一点,课外带几点”的学习方法。课后阅读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真正让学生“吃饱”“吃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后阅读,提高学习兴趣课后阅读是优化课堂教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正>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等。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会让学生的成长获益良多。课外阅读,是学生在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后,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合理安排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有了充足的锻炼时间和课外阅读时间,但因为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没能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所以很难独立完成课外阅读。基于此,我对“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落实小学课外阅读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培养自学能力要从抓阅读教科书入手,通常教师为提高阅读效果编一些像“什么叫……?”“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思考题。这类常规题目对学生没有多大吸引力,不易促使学生对照这些问题去认真深钻课本、思考研究。倘若巧编引人入胜的阅读思考题,扣住学生的心扉,激发起学生的思维,使之读必思,思必读,读思结合,自然也就会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