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粉煤灰为主剂,采用酸浸后的铝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制备聚合氯化铝铁,以浊度去除率为检测指标,对絮凝剂制备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铝铁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设计了单因素实验。初步研究合成聚合氯化铝铁的最佳优化条件,并将合成的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对黄河水样做絮凝实验,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设计在铁锌矿尾矿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试验方案的数学统筹方法。为了改进选矿试验工作,本试验将应用正交试验在铁锌矿尾矿浮选试验进行尝试研究。通过本次正交试验设计磁选尾矿选锌浮选试验可以得出选锌的最佳条件为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5%、石灰用量2 000g/t、硫酸铜用量900g/t、丁黄药用量60g/t。  相似文献   

3.
覆盖可使南方红壤坡地桔园冬季土温提高0.9°c-2.1°c,地表温度提高1.5°c-3.1°c,春季地膜覆盖使桔园土温回升快,夏季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桔园土温。桔园土壤含水量增加0.3%-0.4%。使柑桔耐受干旱危害的时间延缓4d-10d.稻草覆盖和草加膜覆盖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土壤中N、P、K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覆盖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量和比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覆盖可促进柑桔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和单株结果数,并增大果实体积,从而提高柑桔产量品质。吴灌溉条件下红壤坡地桔园以采用草加膜覆盖最佳,其次是地膜覆盖;有灌溉条件下稻草覆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论粉煤灰混凝土特性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煤灰和优质混凝土外加剂配制泵送混凝土,水泥水化热低,混凝土可泵性好,体积稳定性高、强度力学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耐久性好.工程应用表明,利用Ⅱ级粉煤灰替代15%~20%的水泥,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节约17%左右.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围绕大豆的生物学特点、栽培分类及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及授粉分析,探讨了大豆种子生产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8种毒蘑菇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病理学及菌物学的研究方法对8个毒蘑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霜伞、绒白乳菇、厚环鹅膏、珊瑚菌、冠状环柄菇、鳞柄白鹅膏6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细鳞环柄菇和鹅膏菌2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各菌株生长最适碳源,除珊瑚菌为麦芽糖,冠状环柄菇为木糖外,其它6菌株均为葡萄糖。(3)除白霜杯伞在无氮条件下生长最好外,其他7菌株生长最佳氮源均为蛋白胨。(4)各菌株生长最适pH值:鹅膏菌、厚环鹅膏、细鳞环柄菇、鳞柄白鹅膏、珊瑚菌为6.0。绒白乳菇和冠状环柄菇为7.0,白霜杯伞为7.5,均属于喜稍偏碱出坏境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青杨天牛生活史的观察,了解青杨天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提出了青杨天牛采用化学药剂、人工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红壤对稀土元素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元根  袁可能 《科技通报》1998,14(3):203-208
对不同母质来源的红壤样品和粘粒矿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吸附、解吸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并进行了三种吸附模式和六种吸附动力学模式的数学拟合⒚结果表明,测试样品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过程可用 Langm uir 吸附方程和 Langm uir 吸附动力学方程来描述⒚  相似文献   

10.
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并选用适当的配合比,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利用工业废渣,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中磁性矿物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升高 《科技通报》1999,15(6):409-413
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第四纪红土母质上发育的红壤和红性水稻土中磁性矿物的数量、粒度和类型。结果表明,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软剩磁、硬剩磁、非滞后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等磁性参数有显著差异,磁化率的粒级分布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各粒级的磁性均受到破坏,以粘能降低最多,认为其磁性演变的主要机制是红 水稻土中超顺磁性和稳定单畴磁性颗的破坏。红壤性水稻土中基本不存在超顺磁性和稳定单畴态铁磁性矿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红色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本研究以红壤丘陵区典型区域——长沙市为例,首先探讨了SEIM(Soil Erosion Index Model)模型的基本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各个参数的取值;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SEIM模型,研究了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及动态变化,并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EIM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现状的总体趋势;而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研究表明,红壤丘陵区总体的水土流失量较小,轻度和微度侵蚀面积达到95%以上,中度以上侵蚀范围不到5%。红壤丘陵区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程度总体上来讲在逐步减弱,而局部地方,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土壤侵蚀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杨梅果实的力学特性及其贮藏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实的力学特性是设计收获、分级和加工系统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文主要对不同成熟度的杨梅果实的力学特性及其在贮藏过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借用弹塑性力学的赫芝理论对果实的力-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最后还建立了贮藏过程中屈服力随贮藏时间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回归方程,可用于预测在相应贮藏条件下的杨梅果实的屈应力,为改善杨梅果实的贮运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土壤环境质量良好,适合优质农产品生产。黑土地开垦时间约200年,但是土壤肥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垦后大约经历了30年有机质含量快速下降期,使土壤中氮、磷和钾的比例更适合作物生长且肥力不断的提高;此后,土壤有机质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肥力也随之下降,这部分土壤有机质流失导致了黑土地退化。政府先后采取了多项黑土保护措施,获得了初步成效。建议进一步深化黑土地的科学技术研究;强化黑土保护政策的可持续性;建立可靠的野外监测网络,积累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实行黑土地保护的科技-管理-生产三位一体方式,实现全民保护黑土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质地黏重,透水性差,季节性降雨分布严重不足,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制约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建立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体系与优化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耕地地力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系统分析南方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原因,为我国潜育性水田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红壤稻田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与系统健康的协调机制,为稻田生态系统持续、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系统解析驱动稻田N2O和CH4排放关键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系统解析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和主要驱动因素,为大尺度刻画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机构及生态功能奠定基础;研究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提升我国科学养猪水平和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明了多年蔬菜连作对土壤氮素转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调控措施,为蔬菜土氮素的调控提供强有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养分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丘岗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氮磷拦截与生态消纳模式和稻田流失氮磷生态湿地消纳技术,为防控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南方丘陵区坡地种草养羊与农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开展示范推广,服务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桃源站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指导下,将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氧化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桦  丁瑞兴 《科技通报》1995,11(6):370-374
研究了白浆化土壤氧化铁的含量、氧化铁矿物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论述了白浆化土壤成土年龄相对较,疽形成过程受现代成土条件制约,成土母质可能具有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8.
伊犁谷地灰钙土和风沙土剖面特性及生态建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的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研究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能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灰钙土与风沙土是新疆伊犁谷地的两种主要土壤类型。本文在对新疆伊犁谷地实地考察基础上,运用42个灰钙土剖面和12个风沙土剖面自然发生层各层的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土壤有机质、pH值、电导率、总盐、八大阴阳离子,研究了灰钙土和风沙土土壤特性的垂直分布,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生态建设中土壤利用和保护的建议。研究表明,伊犁河谷的不同土壤,其土壤特性的垂直分布和变化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一致性体现在有机质和K+的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pH值、CO32-、Mg2+和Na+的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性体现在两类土壤的有机质、pH值、电导率和总盐在数量上不同。此外,两类土壤的电导率、总盐及SO42-,Cl-,HCO3-,Ca2+的含量随土壤深度发生变化的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9.
骆芳  张群莉 《科技通报》2005,21(4):448-452
在灰铸铁表面用专用的合金焊丝进行堆焊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扫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堆焊层及热影响区显微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得知堆焊层显微组织特征是分布在FeNi基体上的树枝状V8C7,热影响区组织为细的莱氏体,多层堆焊层与基体结合良好。通过显微硬度计测试了堆一层的显微硬度为HV900~1200,堆两层的为HV700~900,说明堆焊层数增加,结合牢固,裂纹倾向减少。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杨梅果实采后营养物质变化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郑永华  陈宗良 《科技通报》1993,9(4):254-256
杨梅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糖、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都是逐渐下降的,其下降速度和程度与温度成正比,低温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品质.以食用品质尚好为标准,在0~2℃,10~12℃,20~22℃下的贮藏期约分别为9~12d,5~7d和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