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汉书>今往今译)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它与(史记)、(汉书)、(王国志)合称“四史”,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在“四史”中,(后汉书)的总体地位赶不上(史记)、《汉书),但是它颇有很多独创之处。比如:为了揭示宦官之祸,突出名土与宦官的激烈斗争,特别写了《宦者列传)和(党铜列传);为了突出皇后(特别是太后)对政治的影响,特别设立(皇后纪)两卷。宦官与后妃干政,在东汉王朝历史上是最为突出的政治现象。作者提倡气节,重视妇女中的有才有德的人物,又首创(独行列传)、(逸民列传)和(列女传)。…  相似文献   

2.
钱林书(复旦大学史地副所长、教授)由章惠康、易孟醇先生主编、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后汉书今注今译>是一部精心注译,可适合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重要史书.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今注今译》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汉书》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但不易读属懂,通过《后汉忆今注今译》,就能轻而易举地学到其中的宝贵知识。注译都是整理古籍的专家学,治学严肃认真,注释精当通俗,译准确流畅,做到了“信达雅”。后面的《附录》,既减少了注释的篇幅,又便于读检索,同时又有学术价值;尤其是《职官录》,它把《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后汉书·百官志》中没有的、王莽改制的、新职官”也都收入进来,给读以极大方便。这是《后汉书今注今译》的独创,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汉书新注》是自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来的第一个《汉书》全注本,《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是目前唯一的《汉书》全译本。两书对今人阅读理解《汉书》有莫大裨益,但由于卷帙浩繁,其中少数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列数例,以期对两书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但不易读懂,通过《后汉书今注今译》,就能轻而易举地学到其中的宝贵知识。注译者都是整理古籍的专家学者,治学严肃认真,注释精当通俗,译文准确流畅,做到了“信达雅”。后面的《附录》,既减少了注释的篇幅,又便于读者检索,同时又有学术价值;尤其是《职官录》,它把《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后汉书·百官志》中没有的、王莽改制的“新职官”也都收入进来,给读者以极大方便。这是《后汉书今注今译》的独创,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6.
钱林书 (复旦大学史地副所长、教授 )  由章惠康、易孟醇先生主编、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后汉书今注今译》是一部精心注译 ,可适合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重要史书。东汉离今天久远 ,范晔、司马彪也距我们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后汉书》中记述的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疆域政区等不易为我们所理解。现在有了《〈后汉书〉今注今译》,给广大读者带来了方便 ,也为进一步弘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我参加了《后汉书·郡国志》的今注 ,这主要是对当时政区及地名的注释 ,我就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包括考古材料 ,尽可能注以政区沿革、地名语…  相似文献   

7.
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是一部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庄子》研究著作,然而由于出版较早,当时条件不具备,致使出现不少值得讨论的问题。为方便后学,也为了该书更好地传播,本文从8个方面,列举36条,对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进行了讨论,并加以校勘和增补。  相似文献   

8.
唐朝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通过对《后汉书》李贤注中的十个注释进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贤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自幼容止端雅,聪敏异常.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永隆元年(680)被废为庶人,光宅元年(684)武则天执政,通令自杀,时年三十二岁;唐睿宗即位(710)追赠为太子,谥曰章怀,史称章怀太子.新旧《唐书》有传.李贤在立为皇太子期间,与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纳言等共同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其所注释,名物训诂,考据详实,堪与颜师古之注《汉书》媲美.特别是注中有一批音切,为我们研究初唐的语音情况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料,值得我们的重视和研究.李贤《后汉书》注是随文作注,其音切散布全书,注音方式多种多样,并无一定体例.因此,要研究考订《后汉书》注的声类,首先就要对这批音切进行一番董理工作.经过董理,我们使用了以下的语音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后汉书》李贤注称引《史记》材料所存在的校点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提出12则作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11.
12.
《说文》是《后汉书》李贤注引用较多的一种文献。李注所引是大徐本和段注之前《说文》的一种重要写本,与魏晋南北朝及唐人注释中所引《说文》有一定的一致性,在许多方面优于大徐本和段注。掌握这些材料,对《说文》文本的校理及《后汉书》的整理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陶冶 《华章》2011,(10)
读了<后汉书>,对东汉一朝的历史有了一个相对来说是系统的了解.在此过程中,自己也形成了一些见解,本文主要说一下<后汉书>的由来、分析后汉书的体例与于前代史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一)《后汉书·冯鲂传附冯石》:“为安帝所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块各一。” 谢承《后汉书》“驳”作“骇”,“剑”作“绶”。 按:“驳”当作“骇”。范书本传李贤注:“以班犀饰剑也。”《后汉书·冯异传》:“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李贤注:“具,谓以宝玉装饰之。《东观记》作‘玉具剑’。”则知“具剑”为有装饰之剑,玉具剑即以玉为装饰之剑,骇犀具剑,即以骇鸡犀为饰之剑。李贤释“驳”为“班”,因“班”同“斑”,与“驳”同义,故成此误。又《应奉传》作“驳犀方具剑”,误同。骇犀,即骇鸡犀,犀角名。《东观汉记·陈导》:“光武赐陈导骇犀剑。”《战国策·楚策一》:“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壁于秦王。”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二》:“鸡骇之犀,当作骇鸡之犀。”《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壁、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却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足见骇鸡犀为奇珍。谢承书“剑”作“绶”,误。周天游《七家后汉书》校注云:“范书本传及《御览》卷三四二所引《东观记》均作‘剑,。”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与《后汉书》李注均为名注,然亦有张冠李戴、倒误、以引文之注语当为引文、以引者所引当为原文、据本文改引文及误合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岳麓书社出版了由长沙电力学院章惠康教授主编,国内多位专家、学者、教授注译的《〈后汉书〉今注今译》。该书注释精当,译文信、达、雅。书后还附有《地名篆》和《职官篆》,将古今地名一一对照,于后汉职官一目了然。又编有索引,检索便捷。1998年11月20日,长...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关于"执金吾耿秉"的记载有误,当作"征西将军耿秉"。综合校对《后汉书·耿秉传》、《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资治通鉴》等文献,和帝永元六年,耿秉所任官职为征西将军,非执金吾。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训诂方法,参稽《后汉书》与《汉书》等典籍,考释《后汉书》中的四词条,或解释原书之疑义,或纠正李贤注之错谬,或有补于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该文首先对宋朝范晔所撰的《后汉书》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书中内容,从政治、军事、外交、人事、经学及道德等七个方面,对后汉历史进行了综合评论。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训诂方法 ,参稽《后汉书》与《汉书》等典籍 ,考释《后汉书》中的四词条 ,或解释原书之疑义 ,或纠正李贤注之错谬 ,或有补于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